
2013香港苏富比秋拍
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呈献「古城雅韵:京都珍藏清代御瓷」专场,此「百寿」瓶为其一精品,由著名督陶官唐英监烧,其青釉朗润,形制稀有,浮雕细腻,满寓庆寿美意,非凡超绝,展现景德镇御窑厂之精卓制瓷技艺。与之成对瓶例仅一,属日内瓦鲍氏典藏,极为珍罕。最后7800万港币落槌成交。
来源:三十年代以前搜集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百寿纳福
此「百寿」瓶,由著名督陶官唐英监烧,其青釉朗润,形制珍罕,浮雕细腻,满寓庆寿美意,非凡超绝,展现景德镇御窑厂之精卓制瓷技艺。另仅一例,可资比对,见于日内瓦鲍氏收藏,载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2,日内瓦,1999年,图版295(图一)。
唐英立志臻善制瓷工艺,可经此类体量硕大瓷品之烧造,窥觑一斑。本品所见青釉,通常用于浮雕纹样瓶式,呈明快海绿色调,谓之「豆青」。此种釉质可使色地与浮雕图案间形成强烈反差,异于乾隆早期常见的蓝绿色「粉青」釉种,「粉青」者,因其乳浊失透,无法清晰呈现纹饰,遂多见于素面无纹之器。此瓶满罩青釉,深海绿色,薄釉巧施,图案显明。清代早期单色釉登峰造极,当居魁位,透过本品,可见陶工对于色、釉技艺凝练革新之卓著成就,同时配以曼妙纹样,使得此类优雅杰作得以呈现于世。
此瓶造型独特,意仿古代铜器样式,乾隆瓷器形制喜追古溯源,清初艺匠更擅将造型与样式相合,以求无穷变化,藉以创思出新,本器亦不例外,其形或仿汉代祭祖所用青铜礼器「壶」。身为鉴赏大家的乾隆,藏古、好古,而此鉴古思变之风,无疑更深得高宗皇帝赞赏推崇。
瓶颈饰对称「如意」形耳,映衬出皇帝对于「意必福瑞」之热衷,其朝所制如意,数量颇丰,取材多样。「如意」原为佛教符号,宛如此瓶颈部所饰双鱼图案,于乾隆时期普具吉祥寓意,甚至可见其与道家纹样相搭配。如意耳器,可比诸例,一件青釉葫芦瓶,清宫旧藏,现存北京,载《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香港,1999年,图版156;一件清乾隆孔雀绿地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图如意耳瓶,传曾属
Loch 勋爵雅蓄,为 Alfred Morrison、Margadale
勋爵及戴润斋递藏,售于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7日,编号2132;以及一件胭脂红地如意耳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录于《中国陶瓷全集》,卷15,上海,2000年,图版50。瓶身环绕凸棱四道,间以寿字纹三周,谓之「百寿」图,堪称景德镇书匠绝技,其所涵字体百变,构思精妙,一些字形更近传统篆文,此图案常见于寿礼之上。著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万「寿」大尊,为御窑厂敬献康熙皇帝,以贺万寿佳节之礼。录于《盛世华章》,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06年,编号302。此尊或为此类纹饰之灵感来源,其通体以青花工书「寿」字,总计一万个,寓意「万寿无疆」。「百寿」题材流行于有清一代,其中见有雍正作例,如一件霁蓝地描金「百寿」纹高足盌,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载于
Teresa Tse
Bartholomew,《中国吉祥图案》,旧金山,2006年,页223;另有一件乾隆仿漆雕瓶例,器身文字高浮雕,录于《故宫清瓷图录─乾隆窑.嘉庆窑.道光窑》,卷2,东京,1981年,图版92。高浮雕青釉作例,见一壶形器,饰仿古纹带,属赵从衍家族基金会旧藏,最近一次售于香港苏富比2006年4月10日,编号23;另见一相若壶例,鲍氏收藏,载
John
Ayers,前述出处,图版290。亦比一例,通体饰多对浮雕正面拟古龙纹,售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224;另有一例,饰高浮雕缠枝莲与蝠纹,属
A.E. Hippisley
收藏,售于纽约苏富比1925年1月30日,编号249,同器或后再次售于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20日,编号488,及纽约佳士得1988年6月3日,编号282;著名的放山居罐,精雕单龙,售于香港苏富比1988年5月17日,编号75;亦有一青釉瓶例,龙形执耳,饰八吉祥图案,售于伦敦苏富比2007年5月16日,编号72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