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天章恭制”
此件笔筒取自天然巨竹一节,肉质厚重,适于深挖浅刻,笔筒外壁一周以及细密之刀法刻耕织图,远山近水之中,共雕有八十余人,另有村社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凡所刻人物情态生动,令人叹为观止,一隅刻“臣天章恭制”楷书款。是为清代中期雍正朝内廷刻竹大师施天章之作,十分珍罕。
竹刻工艺远溯可至商周,迄明代卓然专为一门绝艺,则是近承雕漆。如嘉定竹人的“深刻高浮雕”竹刻,在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年)甫一现世,即臻圆熟,考察其运刃入刀的法则、图案纹饰的原素以及雕刻经营的意趣,与元明鼎盛的雕漆,源近流同。明代竹刻始兴于嘉定,匠籍出身的朱松邻,以“深刻高浮雕”之法雕刻笔筒、发簪,时人奇为珍宝,价逾犀牙金银。其后,朱松邻之子朱小松、孙朱三松相继蹈袭,所制“深刻高浮雕”的笔筒、香筒、臂搁等,落定为后世文房的流行规制。清初,嘉定竹人争相技摹,资给衣馔,其中名载史籍的竹人不可胜数,而施天章即为其中一人。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嘉定竹人封锡禄、封锡璋入职养心殿造办处。清人金元钰《竹人录》载:封氏兄弟所制梵僧佛像,形象之奇异,见者毛髪竖立;仙翁天女之像,则使人有超然出尘之感。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封氏后人封镐、封岐以及同乡施天章入职造办处。嘉定竹人先后于内廷造器,使民间竹刻堂而皇之珩为宫廷艺术,给宫廷文房繁缛雍容的装饰风格,增添了一派山岚之烂漫逸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