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壸

标签:
杂谈 |
分类: 拍卖 |
起拍价: 9,210,000至13,815,000
成交价:67,991,600
年代:——
规格:高48.5cm
拍卖会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拍卖会:2010秋季拍卖会
拍卖行: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六字篆书款
器呈八方形,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螭龙耳,扁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器腹圆形开光内饰花鸟画,一面绘一鸭回首站立于绘花草间,与飞舞于半空的同伴遥遥对望;一面绘一对鹌鹑,体态丰圆,一只举首,聆听风里着风声,另一只低头,端视地上无名的草叶;开光外边绘八组折枝菊花纹。秋意荡漾。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器为雍正官窑中的精品重器,青花发色艳丽,描绘生动逼真,寓意吉祥,富有皇家气派。
清朝瓷器承前朝之风,在雍正皇帝的提倡下,吉祥寓意纹饰成为器物上流行的装饰主题。此器一面绘「二甲传胪」图,「鸭」与「甲」为谐音,二只鸭子为「二甲」,寓高榜中元,前程远大之意;另一面绘「岁岁安居」图,鹌鹑和菊花并称,意为「安居」,稻「穗」谐音「岁」,充分表现了传统观念中人们所追求吉祥与平安的美好愿望。
此器源自英国私人旧藏,1900年间流传至今,传购自英国著名酒商山迪文家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于此器相同的八方扁壸,见1986年出版《清康、雍、干名瓷特展》,67页,图版30。
雍正朝瓷器制品如此器大的尺寸不为多见,如此呈八方的器形更为珍罕。八方扁壸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见,应为清朝所创的新品种。此类造型的瓷器制作工艺较圆形器复杂,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明王世懋着《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碹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此器乃唯一一件藏私人手中。另一件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一),见1986年出版《清康、雍、干名瓷特展》目录,67页,图版30。2010年5月31日香港佳士得拍出了一对雍正御制铜胎画珐琅八棱尊,与此器风格一致。
禽鸟的题材始见于宋朝,流行于明中期至十八世纪。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杰出的花鸟画家崔悫的《杞实鹌鹑》;李安忠《夜菊秋鹌》(图二),如此器上的画意相同。此器上的纹饰很有可能是临摹清宫藏明中期花鸟图而成,如明朝宫廷画家,被并称「南林北吕」林良、吕纪,虽然他们的画风有异,但画工同样精致细腻。此器上的画意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吕纪的《秋鹭芙蓉图》(图三)最为接近,画意虽同,但禽鸟有异。画中一只鹭鸶伫立坡岸边,回首张口对空鸣叫,此器上绘一野鸭,伫立坡岸边,回首仰望半空中飞舞的同伴(图四)。
后一篇:明宣德 御制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