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2014-07-27 09:30:31)
标签:

教育

学习习惯

分类: 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题记:“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这“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习惯!

 

在我们的社会向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转型的今天,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在为改变自身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众多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多数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不放在心上;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导致孩子学习散漫拖沓。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学习品质不佳,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懒得思考,对学习抱有应付心理;要么学习被动低效,要么精力分散,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有的学生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的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写字姿势也不对,且不按笔顺规则写字;有的学生学过的生字词语不认识、不会写,学过的课文不会读;有的学生一节课背不会一首唐诗;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或者根本就不写作业;大部分学生从来不读课外书;中高年级学生从来不写日记……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很聪明的,只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考试分数不高,而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我校学生受地域和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隔代教育的低效和无人看管而造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以及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舍本逐末,忽视(或者淡化)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重制约着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老师开始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俺老师就是这样说的。”可见,教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的板书和教案却写得“龙飞凤舞”;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老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受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的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但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为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需要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指出“教育要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包括一般的写字习惯、阅读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还有它更多的内涵,如课堂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等习惯,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一定时期形成并要长时期保留进而发展的良好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先后提出过19次学习习惯),更是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性格的基础,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保证,使学生终生受益。研究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多么强大,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小学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成长较快的时期。学生学习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必须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近视、斜视、弯腰、驼背等现象的发生。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习习惯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影响更大。年级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优良的根本保证。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怀海德说过,“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这“剩下的”是什么呢?是习惯。——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就是日积月累的所谓“积淀”,当然属于“剩下的”。既然“剩下的”才是“教育”,而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剩下的”只是一点点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在成年后对学校教育不存感激,反而对老师有那么多的误解甚至怨恨呢?我想,这恐怕是因为他们“剩下的”太少太少。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因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剩下”我们为什么不在小学教育阶段,多教给孩子一些能够留住的东西,让他们多“剩下”一些呢?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多一个好习就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