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
看多有关教育的书,就发现:大多数教育专家们都总是倡议父母们要鼓励孩子,要表扬孩子,要赞美孩子。认为在鼓励表扬赞美下成长的孩子,内心阳光,性格明亮,将来必定是“赠他人玫瑰,自己也手留余香”的那一类。
真的如此吗?说实话,看多这类异口同声的理论之后,我的内心就开始产生怀疑。因为,就我自己而言,从小几乎就是在我爸严厉的训斥和批评中长大的。“表扬”和“赞美”这两样,如同鱼翅与熊掌,对每天只能享受“鱼刺”和“巴掌”的我而言,不是能否“兼得”的问题,而是“连向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的问题。但我一样成长得乐观开朗、心宽体胖(为此还不得不拼命节食,十分痛苦地说)。
其实,我觉得:表扬与批评,如同左右双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而批评与表扬,哪一种更有效,也跟人的性格有关。有一种人,被表扬之后,精神振奋,变得用功努力。而还有一种人,被批评之后,反而激发了不服输的倔脾气,变得发奋起来。以此类分,如今的孩子们,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表扬成长型”,还一类是“批评成长型”。
曾经在日文论坛看到一个相关的问卷调查:有300多名日本学生接受调查,其中79.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表扬成长型”,而20.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批评成长型”。
认为自己是“表扬成长型”的人,其主要理由是:
◎
◎
◎
◎
◎
赞美最重要的是能令人心情愉悦。从上面可以看出,希望得到赞美表扬的人,大部分是根据心情来决定自己前进动力的。而与之相反的20.5%的“批评成长型”人群,则认为:
◎ 得到表扬只是得到一时的满足。被批评了也许会一时消沉,但却可以收获到更多,令自己更加成长。
◎
◎
◎
◎
与注重心情愉悦的“表扬成长型”相比,“批评成长型”给人一种忍耐与自律的印象。当然,这两种类型,并没有谁好谁坏,只是性格不同,接受事物的方式也不一样而已。就如同一件外衣,需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穿着,才算得上得体那样,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或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的交往,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
日本新华侨报/辛子in日本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