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萨拉热窝(东欧+巴尔干游记之五)

标签:
旅游 |
第五天2019年5月17日,星期五,今天行程贝尔格莱德-(293公里)-萨拉热窝,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离开贝尔格莱德驶向萨拉热窝,
我们乘坐旅游大巴经过多瑙河畔,
10:57我们通过塞尔维亚海关,离开了塞尔维亚地界,
11:24我们通过了波黑海关,进入了波黑地界,
五,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是巴尔干半岛西部的一个多山国家,其为组成前南斯拉夫的六个联邦单位之一,首都为萨拉热窝,此国是在1990年代期间,南斯拉夫战争时独立,并且根据戴顿协议,她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管理,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其一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中文又称穆克联邦),另一是塞族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是历史学上的两个地理区域,其在今日无政治上的实体可言,
波黑是一个多山国家,我们的旅游大巴一直行驶在山区公路上,公路两旁的民居也是依山而建,
在旅游大巴上,导游为我们播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
山区公路两旁是湍急的河流在奔腾,
这里是山区公路中途休息处,
然后我们的旅游大巴继续行驶在山区公路上,
我们的旅游大巴沿河流行驶前进,
在这里由山间公路驶入了高速公路,
在公路两旁见到了依山而建的密集的民居住宅群,在公路两旁我们也见到了成片的阴国墓地群,
5,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在中部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古城,建于1263年,是陆运交通枢纽,工业有动力设备、汽车制造、金属加工、化学、纺织、陶瓷、食品加工等,市内还有一所下设矿业学院、理工学院、理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大学及数家医院,2018年5月,第十五届(2018)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萨拉热窝排名等61位,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的放映,使得这座城市在中国家喻户晓,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国王储在此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死,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曾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当代波黑战争,萨拉热窝闻名于世,萨拉热窝全城呈东西走向狭长的形态,南北是起伏连绵的山峦,从东到西宛如一条彩带披挂在巴尔干半岛风景如画的波斯尼亚河源头的东部,群山碧绿环抱之中。城东的入城口地带为险要的山路,一侧的山峰上筑有一座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城防古堡,出城东不远有一历史名胜,一座石拱“羊桥”,它曾是历史上萨拉热窝通向东方世界的重要门户,蜿蜒的山间公路,曲曲弯弯,穿越崇山峻岭,与南斯拉夫相连,出城西是波黑通向西欧的主要公路、铁路交通干线和航空港,并连通着波黑通向亚德里亚海滨的旅游公路,路旁有一萨拉热窝历史上通向西方的门户,另一座石桥“罗马桥”,由此通向波斯尼亚河的源头,源头周围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草木茂盛,碧水涟漪,木桥辟路,曲径通幽,成为波黑的国家公园,此外,在萨拉热窝的东南和西南部山区,各有一处天然优良滑雪运动场,它们曾经是1984年冬奥会的滑雪比赛场地,每年冬季都吸引着大批滑雪运动爱好者。萨拉热窝气候宜人,夏季多雨,冬季多雪,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吃好中饭后我们先车游萨拉热窝城,观看城市风貎,
南斯拉夫有两部电影在中国老一辈的观众中非常有名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这两部电影叙事都有萨拉热窝城市中的桥梁有关,车游萨拉热窝城市时我们就见到了许多桥梁,
这是萨拉热窝城市地图,我们开始徒步参观旅游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市政厅,这是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位于米利契卡河(MilJacka Rive)河边,前身是市政厅,后来改成国立图书馆,但可惜在一九九二年战争时遭到破坏,内里很多藏书都遭到烧毁,现时建筑物已经重建,外形和风格都很独特,三角形的建筑,内部是伊斯兰和奥匈帝国风格的混合体,市政厅建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一战期间被改造为国家图书馆,波黑战争期间,1992年8月25日的夜晚,市政厅遭到纵火,90%以上的馆藏图书被烧毁,在欧盟的援助下,1996年开始重建,2014年5月9日重新开放,童话般的新摩尔人式的外立面让1898年建成的市政厅成为萨拉热窝最美丽的奥匈时代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的围攻中严重受损,如今已得到精心重建并在2014年重新开放,
我们在萨拉热窝市政厅前摄影留念,
米里雅茨河是萨拉热窝城市重要的的地理特徴,河流自城市东侧流经市中心向西汇入波斯尼亚河,米里雅茨河有“萨拉热窝之河”之称,其源头位于萨拉热窝以东数公里的帕莱,波斯尼亚河的源头波斯尼亚之泉靠近萨拉热窝西部的伊利扎,这里也是萨拉热窝重要的自然地标,
我们徒步游览萨拉热窝市场,
这里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铜匠铺原址,
贝格清真寺(Gazi Husrev Bey's Mosque)建于16世纪,有时也称为“贝格清真寺”(Begova džamija),是一座典型的奥斯曼风格建筑,也是萨拉热窝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其设计师米马尔·希南(Mimar Sinan)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著名建筑工程师,伊斯坦布尔著名苏莱曼清真寺也出自他的设计,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战火,这里已经恢复了原貌,正面是四根圆柱撑起的五个圆拱,入口处的两侧摆放着一长溜鞋架,木质的大门上镶刻着马赛克和伊斯兰书法,清真寺不算很大,主穹顶有26米高,两侧分别有两个半圆穹顶,在清真寺主祷告厅的入口外侧还有几个小一点的圆顶构成的祷告区,在圆顶上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图案对称分布,陶瓷和伊斯兰书法艺术让整个建筑设计显露出简洁的迷人气质,贝格清真寺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电能的清真寺,可见当年的奥斯曼帝国是何等强盛,院子中有一个圆顶形的木结构建筑,里面有个小喷泉,宣礼塔是清真寺的最高点,从远处就能看到贝格清真寺的召唤,
男女信徒们正在贝格清真寺中作祷告,
接着我们游览萨拉热窝城区,
我们徒步游览时在萨拉热窝的米里雅茨河上,见到的许多风情各异的桥梁,
我们在米里雅茨河上的桥梁中摄影留念,米里雅茨河上的桥梁留影,
在萨拉热窝的米里雅茨河上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桥梁叫拉丁桥(波斯尼亚语:Latinska
拉丁桥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语:Сарајево инцидент,德语:Attentat von Sarajevo)于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亚青年学生)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