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紫凝山-天下十七水

标签:
旅游 |
天台山紫凝山素有奇岩幽谷,盖子计划的徒步线路就能浏览到这些奇岩幽谷:上曹村-紫凝山-十七水-开岩峡谷-古石桥-李家坑,
紫凝山神奇秀丽,山中有瀑布泉,垂流千尺,从山崖上分三折泻下,莹如白练,蔚为壮观,此瀑布与桐柏山的“福圣瀑”,石梁的“雪瀑”合称天台山瀑布“三绝”,紫凝瀑布之水,冬夏不竭,水质清洌,唐时,“茶圣”陆羽来此品茗,把山中瀑布评为最宜沏茶的“天下第十七水”,山因而得名“十七水”
紫凝山重峦叠嶂,秀岩怪石,幽谷奇洞,云雾缭绕,高悬千仞陡崖,似神斧一刀劈开,悬崖峭壁,峡谷古道,峰顶仙佛洞,
8:38我们在海拔78.95米,上曹一,二村交叉路口停车,除了小车驾驶员,其他步行者全部下车开始徒步走向上曹一村,
在小车驾驶员驾驶着小车驶向徒步终点——李家坑村的时候,我们沿着金黄色的稻田,慢慢的走向上曹一村,
我们在上曹一村中静静的等候着那些自驾车司机到来,然后才开始徒步,
远远的前方两边的山顶上,各有一座奇峰竖起,那就是钟,鼓双岩,据说那是开岩寺的钟鼓二楼,曾有西域异僧天花尊者见紫凝山奇岩幽谷,便施神力分开巨岩开路,建了一座开岩寺,初名天花尊者开岩院
经过半路凉亭后,这段古道因较长时间无人来走动,古道上杂草有点长,路况有点野,
10:16我们走出荒芜的古道,到达与公路交叉的岔路口,这里海拔249.88米,
古道与公路交叉的岔路口有破屋,简易屋和一座亭子,在这里没有遇见一个人,无法问路,
在山路旁有一片格桑花梯地,格桑花虽有部份已谢了,不过仍有部份鲜花怒放,
11:00我们到达海拔445.77米的紫凝村,紫凝村是一个大村,村子中有小学,也与定时班车通往天台平镇,
在紫凝村中有一爿猪肉铺,步行者们围在一起,你买一刀,我买一刀,……
紫凝山生态观光茶园是一座高山茶园,大小客车可以直达生态观光茶园,
听说格桑花盛开的季节,这条通往生态观光茶园的公路上车辆拥挤难行,现在已过了欣赏格桑花的旺季,村子中的道路上仍停满了各地的旅游车,
11:20我们到达海拔461.91米的九凝飞黄生态茶园,听说格桑花也是茶园的制茶原料,
不过九凝飞黄生态茶园的格桑花已有一定的规模了,成片的格桑花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
我们徒步到达这里,没有十七水路标指引,山路在这里又不见踪迹,一片新开劈的平地,
这里没有了前行的山路,前面是悬崖峡谷,遥望峡谷对面的山体,是悬崖峭壁,难以攀越,
我们往山凹转角处,发现一个可以攀越到对面山上去的陡坡,大家开始穿越峡谷,
穿越过峡谷后,我们开始向上攀登,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登,
12:42我们攀登到海拔361.83米的峰顶,这里竖有一块地名牌:紫峰,
“紫峰”桩牌旁边的这幢房子是“十七水杨梅山管理处”的值班用房,
我们在紫峰上四处寻找“第十七水”,到处都是悬崖绝壁,没有找到水源,更别说看到瀑布了,
我们仔仔细细的沿着被开发了的平地旁边寻找,终于发现了,从塘里村过来,在刚下坡处的左边有一条下山的古道,
13:11在一个转角处,我看到了一块古碑牌,上书:“天下第十七水”,
两边悬崖绝壁,这里就是猫游坑,是“狮”,“象”两岩峰的山脚下,我们沿着狹窄峡谷前进,
峡谷的终点就是十七水三折瀑布中的最后一瀑,岩壁显圆弧形,瀑布水从一个狹窄的,约三十米高的口子中喷薄而出,虽是枯水期,水势仍不小,
五,六分钟后,在13:18我们原路返回“天下第十七水”碑位处,
在“天下第十七水”碑位左边有一条下山的古道通往九里村,我们沿这条下山道一路下行,
我们一边沿着这条通往九里村的下山道前进,一边欣赏着前面,瞧对面的山峰,都是光秃秃的奇峰,
我们沿山道一路前进,在这荒芜的山谷中不时的出现柿树,光秃秃的树杆上还有新鲜的果实残留着,
离开九里村,沿山路攀登上行,我们的前面是一片果园,地上是厚厚的枯叶,那是别具一格的美,我们一路踩着厚厚的枯叶,穿越枯叶林地前进,
紧接着在我们的前面同样是出现一片果树林,但这里的地上已不是枯叶,而是满地的花草,那山路就在成片的花草地中,
在这里终于见到了几位在地田上劳作的村民,他们在种植一种我们不认识的花苗秧,
我们询问这几位村民,向他们打听通往李家坑村的山路,这村妇主动带我们前行,
这村妇带我们到一个四岔路口,指点我们从一个口子直行,不要拐弯一直下行,
我们根据这位村妇的指点,很顺利的就从树缝中找到了那条下山道,
14:12我们到达山体的转角处,只见前面的步行者都在抬头仰望,举起落相机抢景,
我也抬头向上仰望,这就是转角处的山峰,一座光秃秃的悬崖峭壁,耸立在高高的山峰上,
这一段是开岩山峡谷道,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一条溪涧与古道同行,溪涧时时截断古道,若遇到山洪爆发,急流下涌,游人到此将难以逃命,我们沿着开岩山峡谷道一路徒步前进,
14:20我们到达三岔路口,这三岔路口处有一条往右拐弯的上山道,那是通往仙佛洞,
据记载:仙佛洞位于九里坪村南,洞口面南而开,高悬千仞陡崖之上,洞所在山体构造十分奇特,仿佛硕大岩板层叠而成,岩板厚二至三尺不等,水平岩缝清晰可见,洞旁天凿一口“甘泉井”,地设一个“自满臼”,洞前隔壑相对元宝状小山,一山两峰,对称耸立于仙佛洞前左右两侧,两峰顶各蹿出一石笋,亦系岩块天然层叠而成,高十数米,凌空矗立,酷似两支供烛,给仙佛洞带来神秘色彩,盖子说,从三岔口徒步往返仙佛洞约而1.5-2小时,
25个步行者,大部份都不愿再往上攀登了,只有春来,小麦,山鸡,海涛,与我五位想去见识一下,我们徒步往上攀登了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