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之妹,古代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一,轩辕——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在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就在天水市区,故天水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


伏羲庙始建于元代,在明代曾重修,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是伏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华夏纽带工程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祭祖基地,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塑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




天水地处我国甘肃省东南部地区,时光倒退数千载,天水乃是古时候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天水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荟萃着古今历史文化,拥有许多古迹遗址:伏羲庙,胡氏民居古建筑群等,及其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大像山石窟,……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天水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天水旅游,绝不能错过这里的美景美色,
天水境内文化古迹甚多,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其中那些各具特色的众多石窟群组成了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群使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石窟艺术之都: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水帘洞石窟,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木梯寺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唯一靠当地民间力量开凿的石窟,世界上自然景色最优美的石窟,中国各代泥塑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中国最早将佛教艺术世俗化民族化的地方,中国最早的经变画的地方,




麦积山其形状像是麦秸垛一样,其颜色却不是麦秸色的,而是红高粱的色泽,这座山头上宝贝可真多啊,都是石刻,就是在山体上直接雕刻的佛像,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保存有194个洞窟,石雕造像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开凿于形似农家麦垛的悬崖峭壁之上,保存了后秦至清代的历代凿窟和造像,风格各异,精美绝伦,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在天水麦积区,天水火车站有麦积山公交旅游35路专线车,直驶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麦积烟雨”那是麦积山石窟的一景,麦积山海拔1617米,在下雨天能见到麦积山头顶戴帽子的美景,




浏览麦积山石窟,你即使不上山,在山下面站着也能看得到,但是最好还是上山去看看吧,沿着栈道,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粗略欣赏一遍也要大半天时间呢,














麦积山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各代泥塑艺术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也中国最早将佛教艺术世俗化民族化的地方,麦积山石窟中国最早的将经书变成画面化的地方,
037窟是隋代洞窟,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现存一佛一菩萨,造像圆润端庄朴实,手臂丰腴似有弹性,极富肌肉质感,


004窟是北周造像,名“散花楼”,“上七佛阁”,有七佛龛有七主佛,各龛内现存影塑700余身,








005窟是隋代始凿,初唐完成三间四柱式崖阁,隋唐二代泥塑造像三龛三世佛隋代造像清俊慈祥,初唐造像圆润秀丽,



191窟西魏造像,宋代重修,龛外下方塑化生力士,两侧上方悬塑交脚菩萨,构思奇特,风格新颖,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唯一靠当地民间力量开凿的石窟,麦积山石窟,当你身临其境时,你会惊叹它的宏伟及先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手艺,
003窟是北周造像,因有上下六排千佛,故又称“千佛廊”,人字披顶长廊式崖阁全长36.5米,是木中构的建筑形式,现存千佛297身,均为石胎泥塑,佛像身高0.90米,均结跏跌坐,造型敦厚,排列规整,场面庄观,两排佛像虽经宋江明重妆,但仍不失原作风貌,






追溯到一千六百年前,麦积山就享誉四方了,这里周围被绿荫群山所怀抱,可以说苍木林立、溪石联映、景色绮丽、环境清幽,因此被众人赋予了小江南的美称,










到麦积山旅游观览,绝对是一次视觉的享受与惊喜的体验,当游人们进入到麦积山景区,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凭崖而凿的宏伟壮观的雕像,在中间还坐落着一尊高大十五米的大佛,这尊佛像宛如微露笑脸,迎接前来麦积山旅游的游人,这是麦积山013窟,是隋代造像,宋代重修,为高浮雕石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主佛身高15.7米,倚坐式,面如满月,法相庄严,是麦积山最大的造像,两旁的菩萨和蔼可亲,1982年的佛像修复中,从主佛右脸内出土手抄本《金光明经》一卷,又从白毫相中出土有南宋“中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墨书题记白瓷碗一件,




远距离能眺望到麦积山大佛的正面像,近到麦积山大佛旁边,那只能拍了大佛的上身,就拍不到大佛的全身,拍了大佛的左脸,就拍不到大佛的右脸,管了大佛的头就管不到大佛的脚,……






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非常精美流畅,为了保护好石窟佛像,绝大部分石窟的佛像前面都装上了细细的铁丝网,游客们就透过铁丝网膜欣赏里面的佛像,游客们隔着铁丝网膜拍摄里面的佛像造型,















仙人崖石窟位于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






麦积山石窟有旅游专线车通往仙人崖石窟,仙人崖石窟另有公交旅游专线车返回天水火车站,




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仙人崖围绕着仙人湖,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三崖即:东崖,西崖和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即: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仙人崖的寺宇原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成为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故仙人崖,或灵应寺往往可以互称),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人浪漫的笔触传神的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之神行走在陇山渭水之间,挥动他巨大的双手雕琢着奇山异水,当他想堆积一座麦积山时,挥挥指尖,掏掏沙砾,一不小心把附近的一座砂崖的底部掏空,使之形成一面巨大的崖下石窟,石窟成穴,形如大蛤蟆嘴,石窟洞中能建千寺万庙,看着这不经意间的作品,一处人间仙境在大自然造化之神的手指下慢慢宠大,
一千六百年前,一些自绝红尘的文人墨客游历至此,结庐崖下石窟中修身养性,终究得道成仙飞升而去,还是……,崖下石窟从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仙人崖石窟,







在仙人崖石窟中,这里现存的寺宇年代久远,曾经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遗憾的是多被损毁,原迹遗存甚少,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时代的作品,长期以来,仙人崖石窟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寺宇风景胜地,是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三官殿明代悬山顶式建筑,内塑像五尊,



三教殿明代悬山顶式建筑,内塑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塑像,



财神殿清代硬山顶式建筑,内塑三财神:武财神关公,文财神比干,药财神孙思邈,



三清殿清代硬山顶建筑,上挂“一气三清”横匾,殿内塑有玉清元始天尊为首二十五尊仙象,



灵应寺明代单檐悬山顶建筑,是仙人岩窟寺的大雄宝殿,正中塑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另塑有四大菩萨,金刚,韦陀,护法,……







毗卢殿明代单檐前柱斗拱悬山式建筑,,内塑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及阿难,迦叶,……




三宵殿,又称娘娘殿,清代前柱单斗悬山式建筑,1984年重建,内塑七位圣母,娘娘,



舍利崖是仙人崖东崖的一部份,东崖这一部份是的丹霞地貌,长期受风化剥蚀及雨水冲刷,东崖形成一个长约50米,深4-6米,高5米的石窟,东崖石窟中有数座舍利塔,故名“舍利崖”,




千手观音殿也位于仙人崖东崖,是一座明代硬山顶单檐三间四柱式建筑,大殿内塑有千手观音,十八臂观音(准提菩萨),六臂观音(如意轮菩萨),及龙女,善财童子,韦陀,护法,





罗汉堂明代歇山顶式建筑,内塑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等,






千佛崖位于仙人崖东崖天然岩面上,在高约7.5米,宽约23.1米的天然崖面上雕凿有十五排整小佛龛,约有一千多个,是北魏时期的贤劫千佛,在宋江,元,明时期曾重建,原来每个佛龛内都有一个神态各异的小佛像,与麦积山133窟里的小千佛形式完全一样,历经沧桑,大多数佛龛内已经没有小佛像了,







仙人崖景点中的甘露泉和仙人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