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香野道

标签:
佛学杂谈 |
有“越中佛国,天竺胜境”之称的香炉峰为会稽山诸峰之一,因山势挺立,形如柱石,亦名天柱山,为绍兴城南第一高峰,香炉峰峭壁高耸,直立如柱,状若炉鼎,信众在此架岩立楹,骑峰建寺,殿阁凌云,香炉峰旧有庵寺,倚岩而筑,古名天柱精舍,天柱山寺,曾名南天竺,素为观音道场,称越中名刹,1990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炉峰禅寺”匾额,名南天竺,故入口处立有一座“南天竺”石牌楼,香炉峰既是进香圣地,也是游览佳境,
香炉峰海拔354.67米,峰巅约数十米见方,形似带盖的香炉,由此得名,南宋状元王十朋曾有“香炉自烟”的名句留世,每逢云雨天气,香炉峰顶雨雾迷朦,烟霭缭绕,故有“炉峰烟雨”之称,为越中十二胜景之一,
香炉峰山脊线上有巨石环拱,怪石林立,旋折如螺,在岩石壁上,有现代摩岩石刻题字若干处,
海拔263米“禹香亭”,“禹香野道”到这里是一个三岔路点,从“禹香亭”这里沿台级道一路下行出景区,想进入香炉峰那是要购票进入,
“禹香亭”略返回几步路,有一条左肩膀紧贴山体的野道一路下行,这是驴友们行走的徒步道,这就是真正的“”“禹香野道”,
三分钟后,10:08我们到达一座亭子,上面书有“明心亭”三个大字,
10:18在我们面前是一道悬崖陡坡,大家拉攀着树杆,手脚并用往上爬,
这里的山体实在是太陡了,幸好那些强驴已攀登上去了,从上面放下了保护绳索,否则像我这样的弱驴是只能望崖止步了,
经过十分钟后,在10:31我终于攀登上去了,我们继续沿着红绳子前进,
又经过十分钟的徒步前进,在10:41我们到达光秃秃的山脊线上,我们沿着光秃秃的山脊往上攀登,
10:45我们到达三石笋下,这里有一座简单的木梯子是给准备攀爬三石笋的驴友准备的,这一路的徒步“禹香野道”已搞得我筋疲力尽,我已掉队了,后面不知还有那些惊险之处呐,我还是抓紧时间去追赶前面的队伍,
前面又是悬崖峭壁,马虎老大在旁边保护着,步行者们一个一个的,手脚并用的在往上攀爬着,强驴已上去了,上面已放下了保护绳子,
站在这悬崖峭壁上,我们已能眺望到对面香炉峰巅,茫茫云雾之中的香炉峰巅有二座建筑物:“南天竺”牌楼和炉香禅寺,
我的背后,在悬崖山脊线之巅有一座佛塔时隐时现,这座佛塔名叫:“思远塔”,“禹香野道”在香炉峰的出口处就在“思远塔”下,
我转身面向徒步前进方向眺望,这座“思远塔”好似龙头,这光秃秃的山脊线好似龙背,已能遥望到有步行者已在这光秃秃的龙脊野道向上攀爬,
10:54我终于登上了龙脊野道之巅,我看了一下,这里的海拔300米,耗时2小时34分钟,我们仅徒步4.1公里,
站在高高的龙脊野道之巅,心情好舒坦,先休息一下,喝点开水,然后观看步行者们往上攀登的情景,抓紧拍摄精彩的瞬间,
步行者们利用绳子的保护,正在一个一个的,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
环观四周,欣赏一下香炉峰的奇山怪峰,“禹香野道”上的香炉峰一景:三笋石已在我们的脚下,
此地此景难得一来,留下美好的镜头,留下精彩的记忆,抢拍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离开三石笋之前我再次举起相机,撳下按纽,又抢拍了二张,
四,香炉峰
11:02我们到达“思远塔”下,绕行塔座,我们到达香炉峰景区中,
“思远塔”是由香港同胞捐资建造,为炉峰古刹增辉,为香炉峰顶添景,
“思远塔”建在香炉峰山脊平顶上,山脊上雨雾茫茫,沿景区道往东南方向徒步前进是一座石牌楼:横匾:“南天竺”三个大字,“南天竺”-“思远塔”,
华宽波波到此到一游,“南天竺”和“思远塔”,香炉峰巅留影为证,
平整的香炉峰山脊平顶上,巨石耸立,摩岩石刻,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沿台级一路向上攀登,
游客到达香炉峰山脊平顶上,一定会注意到在狭窄,陡峭的山路旁,兀然耸立有一座巨岩,高2米余、长10多米的石壁,这座巨岩石壁上面,镌刻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文,其落款却仅是“建国一九六三年癸卯孟冬”几个字,没有书写者的姓氏,若仔细的纵观整幅《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前半篇字体怪异,稚拙中透出高古之气,朴实无华而极具气韵,而后半篇却竟有好几种字体,其水准与前半篇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