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2014-10-01 15:14:30)
标签:

旅游

     大像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大洞窟内,坐着一尊石胎泥塑大佛,他是 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佛象,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谷大像山是古丝绸之路,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筑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像山”曾“大象山”大像山巅修凿大佛为释迦牟尼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像”与“象”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故大像山景区在19819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曾以“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国务院在20016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仍以“大像山”命名,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火车站有很多班次的列车到达甘谷火车站票价12.50/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火车站有小客车15元左右辆可以直达甘谷县城,其车站附近就是大像山景区,甘谷县城有班车直达天水,班车是滚动式发车,客满就开,票价20/人,天水到天水火车站有1路和6路公交车直达,票价3/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景点在甘谷县城西南的文旗山上,最高海拔1516米,山势巍峨,气势磅礴,大像山景点西低东高,景点西区是古建筑现存古建筑15 处,景区东区是古石窟区,现存古石窟22处,古石窟中以6号古窟:大佛寺最为重要,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景区门票:30元/人,半票15元/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像山景区是全国4A级景区,进入大像山正大门入口,迎面竖着一块“羲王故里”碑,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像山景区自山脚沿石级徒步而上,至巅峰,总里程距离长度约1.5公里

     甘谷大像山自下而上有姜维殿,土地庙墨葛殿太昊宫罗真殿接引佛殿文昌宫灵岩寺鲁班殿关圣殿无量殿双明洞大佛殿三圣殿等尤以气势宏伟的太昊宫文昌阁关圣殿无量殿双明洞大佛殿为其名胜之冠就其组合布局来看,以无量殿为界,其下主要为木结构建筑物15处其上以石窟群为主,并以大像窟为中心有洞窟23处塑像中以大佛像最为有名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徒步攀登上行,第一个到达的是“姜维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姜维殿外书:“文高北斗独占鳌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姜维殿内寺上的壁画展示着姜维的生平功过,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离开姜维殿继续攀登上行,一路上经过土地庙墨葛殿罗真殿,……见到有僧人在拈菜叶,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甘谷大佛山上的观音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观音殿里面有观音洞,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观音洞中有一个小巧洞窟供人出入,进入洞中,迎面一尊笑容可掬的弥勒大佛安坐游经此处的人,必先叩拜,然后伸手在弥勒佛浑圆的肚皮上摸一摸,以求笑口常开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再往里走是伽蓝殿,一副对联挂二边:“石洞别开清净地,径出常护吉祥云”,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继续往洞里进去,洞壁二边新雕有佛像:四大金刚,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观音洞到了,女尼站在洞门口,牛头,判官站两边,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绕洞前行,再往里走,前面是是地藏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拐过几个石凿甬道,闪现在眼前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此处正是十殿阎王的阎罗殿顺着洞门两侧,分别站立着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四位凶神恶煞的鬼卒,叫人不寒而栗洞窟的四壁上彩绘着冥界地府的各种刑法,残忍之极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与女尼边走边聊,我们来到了罗汉洞,墙上贴有劝念佛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石洞中绕行了一圈子,走出的洞口上书“千佛洞”,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继续攀登台级上行,我们走左边上山道,我们的方向是先到接引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就是甘谷大佛山上的接引殿,没有香客来访,接引殿大门紧闭,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接引殿下的木凳子上有母女一家正在休息,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像山大佛洞窟前面在半山腰,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徒步走廊,如同一条腰带,走廊上寺,龛相连,巍峨壮观,大像山现存二十二个窟龛,石窟大都平面近方形,石窟正壁开大圆拱龛,并设高坛基,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的一景,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依着这徒步走廊往上攀登,一路的游览欣赏着各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沿大像山景区台级道拾级慢步而约向上攀登台级三百余我们到达文昌阁甘谷县内有多处文昌阁,但大像山文昌阁规模最大大佛山文昌阁始建于末,早期仅有楼东亭,现大佛山文昌阁建筑面积为182.9平方米,总面积为260.9平方米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文昌阁门首有砖雕阳刻篆字孝友门三字,两边阁凌碧字迎朝爽门对朱山映晚霞砖刻隶书楹联,系清末民国初本县名士宋延桢手笔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文昌阁门右侧立有虎皮照壁,南向,壁上嵌有今人魏学文(书名雨)隶书落霞岩三字,字体清秀柔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文昌楼矗于院内,为重檐门柱六角亭式阁楼,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上层檐下绘栋画壁,其图案富于写实下层檐前回廊壁间有书画五幅其中竹与兰草为天水名字何晓峰所画;有本县书法家武克雄草书: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缺溪水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魏学文隶书《兰亭序》;另一幅喜鹊闹梅为礼县文化馆干部马所画楼顶作六脊攒尖式,有鸱甍。阁楼高10.米,占地33.5平方米,楼座为砖砌筑的须弥座楼上旧有泥塑文昌帝君像和清代邑人王权写的长联:帝坐面三峰,恰在此时鄂骞石鼓,鸿翥缇群,檐前便是重霄路,星池涵万象,看气润珠躔,浑联壁府,榜下频出五色云”,楼下有1944年新塑的文昌帝,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从北至西南的走廊和院中两棵古柏清同治二年节(1863)回民反清时,楼阁一时尽毁现阁院东南角的一棵古柏为当年被烧去半面皮而幸存下来的清代光绪年间重建楼阁和东南厦房,其内墙壁嵌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权撰《大像山文昌阁创立文社碑记》民国十五年(1926)又增修南厢房,为卷棚顶,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底层为地藏室,上层为僧房,后墙左右皆有望窗门两边有木刻联,为民国时县内名人宋延桢题,其子宋梓篆联:楼构数椽窜膝易,窗开三面会心多”,内耳房门额有籀字共星轩”,“通帝座”,中央佛阁中所奉木雕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立像)文昌阁整个建筑以四合式封闭院落为布局,东亭北廊西宇皆有望窗,可任意瞰视渭川风光出后门额首籀积上台三字,并通甬道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离开文昌楼,我们下一个目标是:鲁班殿,鲁班,姓公输,名班(亦有人称公输盘及公输般、班输等),尊称公输子汉族,东周鲁国人(山东滕州),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沿着“公输仙道”台级道往上,攀登上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先见到的是“鲁班殿”碑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接着我们到达鲁班厅,鲁班厅柱面上有一副联:“规矩量尺量寸量天地,方圆度里度外度春秋” 上挂横匾:“巧夺天工”,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接着经过鲁班,其门柱上有一副楹联:“方圆以德千古以一曲直无绳旷世无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继续往上攀登,往前走向鲁班殿,迎面的是鲁班殿规矩门,这里有大像山上一副精美的砖雕作品:“其巧在古倕以上所居介帝君之间”,刀法准确细腻既点明了鲁班的历史功绩又说明了鲁班殿在大像山石窟所处的位置,使人们在欣赏砖雕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祖国古老文明的伟大与神奇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砖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就有砖刻的龙纹,到了明代,随着造砖技术的不断发展,砖雕工艺日渐兴起据明代计成所著《园治》一书记载:历代墙垣凭匠做雕琢花鸟仙兽,以为巧治,可见当时砖雕流行之势

    甘谷砖雕的生产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当时只有简单的脊挑角和挑角装饰,到了宋代,砖雕生产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当时的砖雕墓穴中,就有砖雕的人物故事明清时期是甘谷砖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砖雕广泛运用于寺庙宅院会馆等建筑中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谷大像山,就出土有许多明清时期刻有龙凤太极八卦等图案的砖雕残件,在大像山其它的寺,殿中还能欣赏到砖雕作品,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鲁班殿前的碑亭里置放有许多有关鲁班的碑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鲁班殿内有鲁班塑像,在鲁班殿的横梁上挂有许多有关鲁班的横匾:“艺精华夏”,“千古巨匠”,“万代师祖”,“永钦师范”,……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鲁班殿的左右墙壁上绘有许多关于鲁班的壁画,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鲁班殿上还有一幅“群仙祝寿图”,每年农历五月初七为鲁班诞辰日,这一天建筑行业的师傅会领着自已的徒弟来此喝酒,以示鲁班后继有人,所以鲁班的诞辰日群仙来祝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鲁班殿外有一篇砖雕“鲁班殿颂”作品,另有一副砖雕对联:“风雨几度漏痕旧,门人屡有缮作新”,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是达圣院,甘谷大佛山有专职的鲁班殿管委会就在这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鲁班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九年重修,光绪五年增建殿前抱厦),同治九年全山建筑时,木匠们利用剩下的边角料修成了独具一格的八卦莲花藻井屋顶,未用一钉一铆充分体现了木匠们的聪明才智,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座就是独具一格的八卦莲花藻井屋顶的鲁班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像山有部份景区道正在修葺,我们穿越正在修葺的景区道攀登向上,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像山财神殿,又称关圣殿,关圣殿始建于清初(清同治元年毁于兵乱,同治十二年重建,光绪二年扩建),财神殿中有一对联倒是蛮风趣的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什么事,朝来拜夕来拜叫我为难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关圣殿门眉上有“眼界宽”三字,关圣殿内塑有关公像,关公塑像半侧而坐,身穿甲胄,外披绿袍,右手捋髯,左手氢《春秋》,与月牙门相映,意为“关公夜读春秋,眼界宽”,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关圣殿内有一“供养书”碑,这里供养着年长的僧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离开关圣殿继续往山上徒步前进,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到了韦陀殿,韦陀殿原是继大佛后在大像山上最古之殿宇,后因疏于管理修缮而坍塌,后重新修缮一新,现有女尼管理,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是大佛山的西武當,它是无量殿的正大门,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往右拐先去欣赏无量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无量殿是一处古建筑和石窟互相结合的庙宇,为大像山最早的庙宇之一,正殿坐东朝西,内塑真武大帝,西方三圣,南边为花儿娘娘殿,北边是火神庙,无量殿曾是汉代“隗嚣三台”之一的“歇凉台”所在地,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无量殿的正殿,内坐西方三圣,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花儿娘娘殿,里面有几尊娘娘供在堂上,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地藏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神医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佛山的组合布局以无量殿为界,无量殿下主要为木结构建筑,大约有15庙宇,无量殿上以石窟群为主,其中大像窟为中心,该大佛像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陇东石窟仅此一尊,也是全国同类大佛中相对地面最高的一尊大佛,无量殿大约有洞窟庙宇23,沿双明栈道前进可以到达药王洞,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药王洞,又称双明洞,由自然洞窟改建而成,在大像窟之西,孙膑洞之上为大佛山最早的洞窟之一,正龛华严三圣像,左龛为药王殿,右龛是三个小窟龛,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沿台级一路向上走向药王洞,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只见悬崖峭壁处有上下两洞口,庙宇依洞口挑檐而建,上洞书:“药王洞”,下洞书:“双明洞”,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药王门首有一行书:“此山中”,人至此,情景交融,诗意哲理书法交融,妙趣横生,此书法系甘谷县清代著名进土李则广手笔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沿台级而上,有一洞,穿洞穴向上,药王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药王洞窟朝向东北,原三壁置佛像洞前夸砌堵墙,上有望窗两个,如两只眼睛,双明洞由此得名窟由自然洞穴改建而成,高约8米,深9米,宽17米,总面积172平方米清代巩建丰《伏羌县志》载:双明洞,在大佛之西巅,有窃通明,最高险乡人凿岩为龛,架木为阁,内则疏窗洞达游人穿穴登眺,亦像山胜境也”,又据时叶应甲《优羌县志》载:“……左侧有双明洞,前后相通……”,由此可见,早时通往大像山峰,是沿双明洞后阁道行往,双明洞并为憩息之洞窟凿成佛窟的时间,亦应早于大像窟现在洞后册腰直至大像窟窗前,阁道的痕迹还隐隐可见洞下栈道,应为大像窟凿成后才始修通双明洞亦是大像山最早凿建之洞窟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双明洞窟内,原有泥像17尊,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今存塑像为1994年按原样重塑正龛供奉华严三圣像中为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手施说法印,左为文殊菩萨游戏坐于雄狮背,右为普贤菩萨游戏坐于白像身,同安置在高4.7米,宽7米的佛阁内三圣像齐高2.53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药王洞壁有砖雕佛像,栋梁上有彩绘画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药王洞窟前平台外挑1.3米,长1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上建木构抱厦一座,为歇山造,斜外挑角,兽吻饰顶,上挂“习敬阁”门眉,“药王殿”横匾,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砖雕名句:“花香名寺老,山静古岫深”离开双明洞,我们走向大佛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是碑林区域,有一批名碑:“羲王故里”,“圣门石子故里”,“发菩提心”,“大像石窟寺重建碑”,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是送子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经过先师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又经过鱼蓝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我们到达睡佛殿, 睡佛窟位于三星福寿洞东侧北向,平面长方形前壁紧靠小禅窟右上角辟明窗,里面有清代重塑莲叶观音像一尊,以高度夸张手法,塑造的这尊宁静善良而又悠然自得半卧莲叶之上的观音菩萨造像超越佛教规范,失履半卧艺术家用泥巴塑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劳动人民所敬仰的神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石窟寺到了,石窟寺位于“飞云岩”处,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石窟寺旁的崖壁处,镶嵌着许多古碑牌,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经过大“佛”字碑,就是石窟寺的大佛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佛殿位于海拔1516米,相对高度200米的石崖窟内,该窟是一个平面是长方形,背面是圆周拱形,高34米,宽14米,深4.5米的大石窟,窟内依山开凿有一尊石胎泥塑大佛:佛身高23.3米,佛肩宽9.5米,大佛躯体宏厚高大,面相庄严,静穆慈祥,两肩宽厚,袒胸赤足,上着双领下垂的袈裟,中系绸缎带子,倚坐于莲台之上,双足各踏莲花座,该佛是渭河流域唯一的一尊唐代大佛,陇东就此一石窟,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佛左手平放在膝盖上,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佛右手施摆着吉祥印,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佛发型为水波纹肉髻,前颈有三道弧形线纹,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据考证,甘谷大像山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从外观看,甘谷大佛既有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罗风格所特有的蓄有须发以及笈多王朝时期佛教造像的螺型头发,且两眉之间有白毫相等特征,又表现出北周时期颈部较粗鼻宽短面部神情温和韶秀等特征,还显现出盛唐时期面容饱满唇润颐丰双眉弯曲两眼明澈而略显突起的审美要求而大佛头顶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则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历史时空在后来各代的修缮和重妆中同样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尤其是甘谷大佛宽厚的上唇上的短须在佛教造像中并不多见,艺术造型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于此可见一斑关于甘谷大佛蝌蚪状短胡须民间传说在甘谷县内广为流传相传在清末有一外县人商人来甘谷在度渭河时不幸落水,命在旦夕是远远望见山上有一座大佛,便祈求大佛,答应如若得救便为大佛镀金,在冥冥之中好像有拉了他一把,他便活了下来为了实现诺言,那外县商人便请匠人为甘谷大佛镀金,施工到最后发现金子有些不够,就少了那么一点点,这位那外县商人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有匠人就建议说为大佛画上胡须吧,那人觉得也只能这样了,因此在甘谷大佛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蝌蚪状短须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大佛殿石窟中,在大佛周围还塑有许多泥塑佛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大佛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只有一米余地,但信徒无论从山下或窟内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赏,不论你如何变换位置,不论你不同角度观看,都给人一种慈祥恬静和蔼可亲的感觉,没有不合比例的地方在千余年前是如何做到技巧与观感的完善统一呢奥妙莫测之处在那里呢这就是古代的艺匠们很巧妙地解决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问题在解决视觉差问题的同时,他们还解决搭架,造型小样和安全问题这些都要用科学的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完成

     1983年,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温庭宽先生专程来到甘谷,当时正值大佛窟龛维修之际温老不顾年高体弱,登上脚手架,攀登至佛头顶,从上至下,前后左右仔细观察之后温庭宽先生和谭树桐先生经过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了塑造技法上其中奥妙,及其特殊之处他总结到:佛的双耳,按正常雕塑技法,上耳廓缘应与眉毛相齐但大佛的上耳廓缘提高到佛的头顶超出发际线整整高出了正常比例的一倍多人站在下面仰视,视觉上耳的位置正好是正常人比例但如果了耳朵按正常比例塑造耳就有掉下来的感觉眉躬骨,在正常塑手法上都是高高的突起,才显得目光深邃但大佛的眉躬的雕刻与此相反,而是在眉躬位置上阴刻了深深的凹形弧线沟,并用群青装色,反而显示出了高凸和立体的感觉,是解决了特大雕像用料容易脱落的问题,又获得了近乎完美的造型效果;佛的瞳仁为何炯炯有神,光彩夺目千年不减神光呢原来它是用个黑釉大缸一劈两半镶嵌在眼框里,并且大缸的位置超出了下眼睑的位置,从头顶看上眼睑高出大缸做成的瞳仁,瞳仁又突出于下眼睑,很不合雕塑规律,但站在下面的感觉,眼部的雕造正好与正常人一样,目光中含有善良慈悲和智慧的光芒如不用这样的特殊处理,仰视将失去比例形成眼珠深陷之感,佛的鼻梁直直下垂,形成硕大的梯形体积,佛的上嘴唇高出下唇许多,而下颌骨却下陷了进去整个头向前倾所有这些技法上,都是古人在事先用小样的形式科学的研究和计算了其变化规律之后,胸有成竹地解决了由于高大而形成的视觉误差就是宋明清几次大的维修,仍是在未改变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了装修彩画,不失其盛唐原貌温老感慨地说,甘谷大佛,国之瑰宝,文化遗产,值得重点保护”,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离开大佛殿,继续前行,走向天爷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爷殿位于松花崖上,自东向西有白云亭,无极宫,弥勒殿,王母宫,天爷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地母殿建筑群是省级文物,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上天台”——我们到达无极宫,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无极宫,有工匠正在石洞窟中雕塑新佛像,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是弥勒殿,一尊弥勒佛像端坐正中,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这里是王母殿,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经“凌霄门”,“无上法门”,向上是通往天爷殿的台级道,名叫:“灵山石径”,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灵山石径”沿山体盘旋而上,感觉到了天上仙境,故有“天然一体”的感觉,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花开见佛,我们来到了天爷殿,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爷殿位于大像山最高处,该石窟开凿于民国三十六年(1936年),原塑像毁于文革时期,1980年重塑西方三圣像,现为西方三圣殿,是一处石窟和古建筑同相结合的寺庙,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西方三圣殿左右两边,天爷殿的墙壁上是有关三圣菩萨事迹的的壁画,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在天爷殿上往下俯瞰,大佛山脚下是大像山水上公园大像山水上公园项目是甘谷县人民政府要完成的十件大事之一,总投资1.5亿元,总面积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300亩,建成后将成为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出尘入净,离开天爷殿,我们走向永明寺,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永明寺座东南向西北,雄踞山间,全部建筑分布在阶梯式的台地上,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永明寺中的僧人在整理香烛,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设施布局以正规寺院而设置,由山门天王殿斋堂客堂钟鼓二楼十三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永明寺寺院山门为并排连体拱形状牌楼顶中门顶额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永明寺三个阳刻字,对联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扬法师敬书:“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两边门首摹配民国时当地名人何鸿吉题书的阴刻:“无上法让出尘入净八个大字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百子洞是一自然洞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人工开凿通道至洞若观火窟,内主送子菩萨,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洞内有各种俗语:“病从口入”“ 八大缘”“ 眼明经” “宽心谣”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甘谷大佛端座于悬崖之壁,开凿在相对地面高度200米之上,甘谷大佛高达20余米,全国同类大佛石窟中,开凿于相对高度的就此一尊,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天水石窟群(西北游07-3大像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