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宅
坑口村位于诸暨斯宅乡,离斯宅乡螽斯畈村约5-6公里,结束了“小昆村--西白山--分水岗--青天岗--坑口”徒步穿越,接下来我们乘旅游大巴去斯宅乡螽斯畈村游览欣赏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浙江诸暨是西施的故乡,又曾为越国古都,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诸暨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诸暨市斯宅乡螽斯畈村,斯宅村,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其在建筑学上的最大特点,是将多幢建筑组合成团,四周围以高墙,内部由若干彼此可以联通的院落组成,在大一统之下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空间,单体建筑占地面积多在3000平方米以上,建筑布局严整,轴线明确,以规模恢宏,造作讲究,保存完整而著称,此类的“超级大屋”在斯宅现存多处,最具代表性的是斯盛居和发祥居,斯氏古民居建筑群皆为斯姓房族所聚居,故又称其为斯宅,
14:53我们到达斯宅乡螽斯畈村

斯盛居面积6850平方米,它以主轴线为中心,东西侧各分设辅轴线两条,计有八个四合院,各院之间设天井,前后楼屋,左右厢楼,斯盛居坐北朝南,东西长一百一十米,南北宽六十三米,因其用柱千余,就有了个更贴切的俗称“千柱屋”,



斯盛居古民居建筑群规模恢宏,造作讲究,保存完整,堪称“巨宅深院”,斯盛居建自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体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中国江南民居特点,斯盛居建筑中有精美丰富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颇具民族特色,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笔峰书屋位于这东白山下,有二百年历史,笔峰书屋与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河南郑州嵩阳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落并立于中国古老书院之列中,


在千柱屋公交车站处我们下车走向景区,


斯盛居
斯盛居,因门厅有“於斯为盛”门额而名,斯盛居俗称“千柱屋”,斯盛居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为当地巨富斯元儒(1753-1832年)的住宅,坐北朝南,东西宽108.56米,南北深63.10米,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平面布局以五条纵向轴线展开,中轴建筑三进,依次为门楼(屋),大厅和座楼,东,西各设二条轴线,建筑对称布置,各为二进座楼式四合院落,边门出入,斯盛居建筑群规模恢宏,纵横交织,门户重重,屋宇宽敞,砖,石,木雕精湛细腻,其中“百马图”砖雕,工艺高超绝伦,堪称艺术精品,斯盛居是诸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斯宅,顾名思义,就是“斯氏之宅”,斯姓,百家姓的五百多个姓氏中没有收录它,人口普查的按人口数量排名的前三百姓中也没有它,估计中国的斯姓总人口大约只有几万,斯姓的主要聚居地诸暨,斯姓属于偏姓,



斯盛居坐北朝南,东西长一百一十米,南北宽六十三米,因其用柱千余,就有了个更贴切的俗称“千柱屋”,


斯盛居——千柱屋的外景:横向一排五扇大门,每个院落之间各有风火墙隔离,






这是斯盛居的正门的门厅上有青石镌刻的“於斯为盛”门额而闻名,古字体采用九重篆体,显示其斯氏大家族经商致富的不凡身世,如果不进行百度,还真难看出门额上究竟是哪四个字呢,此语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意为“出人才的地方,英才齐聚之所”,能如此巧妙借用古语,并赋予其在自身姓氏的更吉祥意义,看来当初建斯盛居巨宅的清代嘉庆年间巨富斯元儒在学识上也是有一番造诣的,



斯盛居其余四个偏门的精美砖雕门楼门额也是值得欣赏的美,













斯盛居内院门额上的匾:“仁寿堂”,“ 福善堂”,“ 双槐堂”,……




斯盛居建筑中精美丰富的木雕,形式多样的窗格花纹,纤巧雅致,


斯盛居建筑中精美丰富的木雕,形式多样的木门雕花,一门一画,






这是斯盛居中的正堂,


这是斯盛居正堂上挂着的古匾,


这是斯盛居正堂上的柱梁支柱,千柱屋内的木雕工艺玲珑精巧,想像丰富,




斯盛居的明墙漏窗石雕,寓意平安书香,寄寓斯氏家族对传统理念的祈求,





斯盛居老宅中现仍是斯氏子孙的居住地,这座古建筑是在使用中进行保护,















在斯盛居老宅中能见到现在在城市新居中无法看到的一切老设施,老家具,老用具,……





这是斯盛居老宅中的卵石弄堂,保存完好,清洁干净,

这是斯盛居老宅新春老联,

这是斯盛居老宅白墙上的涂鸦之作,

斯盛居正屋天井照壁上的“百马图”砖雕——诸暨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斯盛居老宅中堪称艺术精品的“百马图”砖雕,此“百马图”砖雕总长七米有余,用廿一块长三十四厘米,宽三十厘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骏马坐卧行奔,或扬蹄或嘶鸣,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刀功细腻,百马神态各异,形神兼备,营造出聚族共居的大家族和睦共荣的氛围,仔细数一数就会发现,“百马图”其实只有六十七匹马,据说当时雕刻这幅“百马图”的工匠不知何故在活儿完成了大半时竟然不辞而别,斯氏以为再请其他工匠师傅来接着做,又怕风格不一,于是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









在斯盛居的外墙上有几个特殊的结构件,这结构件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晒衣服挂绳子的吗,……后经问当地正在晒衣服的村民获知,这特殊的结构件叫作:拴马石,



步行者群主:马虎老大与拴马石的合影,

笔峰书屋
笔峰书屋位于这东白山下,在斯盛居背后的山坡上,笔峰书院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系斯氏家塾,
笔峰书屋有二百年文化气韵,清道光二年(1822年),太学生斯元儒富甲一邑,其父斯离照为本族寒畯体恤,首捐腴田,创办义塾于青垄头,后元儒又独辟灵境,创家塾于松啸湾,依山为屋,屋凡三进,逐进递高,旁以两廊回之,复于西偏隙地建三层楼,设文昌,武曲两神位,清《光绪诸暨县志》载:“笔峰书屋,在松啸湾之麓,襟山带水,曲折幽邃,门前曲池,红莲盈亩,夹路皆植红白杜鹃,月季玫瑰,桃杏梅柳,灿烂如锦,山上杂种松竹,有三层楼,朝揖五老峰,又有小池,水从石龙吻中喷出,林泉之胜,甲于一邑”,

这是斯盛居通往笔峰书院的古道,卵石松啸




笔峰书屋与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河南郑州嵩阳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落并立于中国古老书院之列中,





这就是笔峰书屋,进入院中左右二边挂有:黉门简介,俞樾题词,




正对笔峰书屋大门的是中斯坡小学,



“笔峰书屋”记碑,






这就是“笔峰书屋”,



笔峰书屋内有一个小池塘,

“笔峰书屋”又称“静廬”

笔峰书屋正中挂有翼圣公像,



笔峰书屋二边挂有:科举图介,孔子圣迹图,……











笔峰书屋有上下二层,我们沿楼梯登上二楼,

这是笔峰书屋楼上挑台,



这是笔峰书屋楼上的花格窗,楼下天井,……


这是笔峰书屋的屋檐雕花支柱,






这是笔峰书屋宽敞的书房,



笔峰书屋中有一些古本书籍展品,砚,墨,笔,……









15:16我们离开笔峰书屋,



斯民小学
斯民小学是百年名校,是科学家斯行健和教育家斯霞的母校,


斯恩亭建在斯民小学前,



这就是斯民小学,门楼上挂满了各种牌牌,



斯民小学正面的牌匾,上书:“汉斯孝子祠”, 斯民小学反面,……



斯民小学门口的各类标牌,



这是斯民小学校舍,


斯民小学入口竖有斯霞老师的半身像,


斯霞老师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执教七十二年,是我国基础教育界教龄最长的教师,斯霞老师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年里,以自己的敬业,勤奋,执著和创造,在教书育人,学制试验,识字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国基础教育界功勋卓著,影响极大的教师,斯霞老师总是那么乐观,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位童心永驻,永远年轻的教师,
1995年,斯霞老师她85高龄时才光荣退休,为共和国的教育事业比别人多干了25年,她退休后仍心系学校,心系学生,天天到校上班,不是在校门口值勤,就是在校园里巡视,……


16:14我们乘旅游大巴返回,

16:15我们在街亭上高速,由于通往杭州方向被封道,我们只能绕道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