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城山(四川游06)

(2014-01-02 09:31:45)
标签:

旅游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故青城山号称“西蜀第一山”,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 唐开元十八年(730)更为现名——“青城山”,

   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与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青城山之名的几种传说:

   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

   有一说,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

   另一说,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山名改称“青城山”,据说,山上至今还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青城山前山山门是一牌楼式古建筑颇有特色,似乎有些年头了,上挂“青城山”三字横匾,显明,醒目,

青城山(四川游06)

                   2013919日中午1220我们开始四川游第六站——青城山,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道教在青城山经历了2000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点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故“西蜀第一山”牌楼竖在走向青城山的入口处,二边门联:“看三十六峰雨晴浓淡元章画,有百零八景行吟顾步少陵诗”,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青城山名胜古迹很多,古建筑各具特色,古今名人诗画词赋处处可见,青城山有优美的风光和神奇的传说,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建福宫”是进入青城山的第一宫,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重修,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长联,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建福宫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

经过建福宫,我们到达青城山山门口,青城山山门是别具一格的古建筑,屋檐上有彩色的人物雕塑,山门上横匾“青城山”三个大字,山门前矗立着一对石狮,据说原是山上长生宫的遗物,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经过建福宫,我们到达青城山山门口,青城山山门是别具一格的古建筑,屋檐上有彩色的人物雕塑,山门上横匾“青城山”三个大字,山门前矗立着一对石狮,据说原是山上长生宫的遗物,


青城山(四川游06)
354      354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进入青城山山门,有泉自丈人峰(即青城山)而下,涓滴汇聚而成尺方一泓,泉绕杜甫雨亭,直下森林云根,叮咚有声,到达山门,为客轻身洗尘,故有“迎客泉”之称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我们沿景区台级一路攀登向上,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在一个平台上,一排竖放着具有青城山特色,道教色彩的滑杆,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天下幽”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有上百座的廊桥,亭阁,其建筑风格独特,大多以不刮皮,不剔节的素木为梁,为柱,杉皮为顶,素枝作撑弓,树根作挂罩,树皮为瓦,结构简单朴素,素雅明快,   

    

        青城山雨亭: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客居成都草堂的杜甫游青城,刚进门便遇雨骤发,杜甫便在山道边古楠下避雨,后来,在古楠杜甫避雨处便修起了供游人休息避雨的茅亭,取名“雨亭”,

     
青城山(四川游06) 

 

        这是结构特殊,简单朴素的“引胜”亭,“山阴”亭,……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这些是青城山上山路上的道教色彩的碑牌,

    
青城山(四川游06)

       “天然图画”牌楼建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位于海拔893米的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雄伟的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矗立在长长的石级之上,地势极为险峻,天然图画坊,为重檐歇山式木穿斗建筑,面阔三间8.35米,进深2.8米,高6.3米,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天然图画始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天然图画坊贵在天然,两峰夹峙,游客至此,见到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据说亭阁后面常有成群的丹鹤出没,唳于山间的驻鹤庄,亭阁右边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说为仙人聚会游戏处,天然图画坊,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其牌楼正面为:“天然图画”,牌楼反面书“叠嶂层巒”,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天师洞据文献记载,原址为黄帝祠,东汉时张道陵曾在此修行,被奉为天师道的创始人,故称“天师洞”,隋大业年间(605-618),改名“延庆观”,唐朝时改称“常道观”,唐开元年间(713-741),常道观一度被佛教占用,改为寺庙,唐玄宗手敕,令归还道士,观中现存有唐玄宗手诏碑,宋时曾称“昭庆观”,现仍延用唐名,俗称“天师洞”,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天师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塑像,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坐虎针龙”这是青城山“药王殿”上横匾额,药王殿二旁有一付对联:“仙方济世回春景,妙剂宜人育物和”,药王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全真观”古名龙居观,青城山道长傅元天大师于1996年增建慈航殿,七真殿,五祖楼后,统称“全真观”,是道教全真道龙门派活动的重要宫观之一,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七真殿供奉邱处机等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五祖楼供奉王重阳等五位道教帝君,我们继续徒步往上攀登,走向全真观,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1308我们到达“全真观”,全真教派奉东华帝君为始祖,尊之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其意东华帝群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司,为“万圣之师”,又尊之为“太阳神”,“平皇君”等,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七真殿”供奉全真道教的七位祖师,即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的诏封,统称“全真七真”,世俗称之为“全真七子”,“全真七子”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五祖殿”供奉东华帝君,汉钟离,吕纯阳,刘海蟾,王重阳五位帝君,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路标指引前方是“天师洞”,青城山天师洞,隋时名“延庆观”,唐改为“常道观”,观内有汉代张陵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是青城山道教文化活动中心,现有建筑多为清代,民国时期修建或重建,具隐,藏,幽,奇等特点,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至今保存完好,观内荟萃了道教文化的精髓,其三清大殿和唐碑为省重点保护文物,观中有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殿,隋代天师石像,唐代御碑和三皇造像,明代木刻浮雕,汉代古银杏,唐代歧棕,宋代九株松以及降魔棒,洗心池等古迹瑰宝,观内藏有历代名人雅士的大量诗词,书画,匾额,楹联等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道教博物馆之称,1982年被列为国家道教重点宫观,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五洞天”相传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此传道,看中了这里的深幽涵碧,由此,青城山成为道教发源地之一,被誉为“第五洞天”,从这里开始已进入天师洞范畴,“天师洞”是指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古常道观位处白云溪和海棠峰之间山坪上,海拔高1000米,后有第三混元顶耸立如屏,左接青龙岗,右携黑虎塘,三面环山,前方白云谷视野开阔,可望千崖迤逦,万树凝烟,身居深山目及天际,一派神仙都会的境界,而且天师洞的宫观建筑把山门,三清殿和黄帝殿作为核心,布置在中轴线上,大小十多个天井和曲折环绕的外廊,随地形高低错落,把殿宇楼阁联成一片,廊柱上楹联诗刻,天井中古木奇花,充满诗情画意,与周围的山景相衬,分外幽雅,十分符合道教的融于自然的思想,

    
青城山(四川游06) 

 

        “五洞天”大门二旁有一对联:“府以清壶嫏环居福地,天然城廓龙虎拟仙山”


青城山(四川游06) 

            我们越往青城山上攀登,风雨越大,天越来越暗,陡峭的台级山路上我们途经“集仙桥”, 集仙桥的立柱上挂有一会对联:“三台影影衔烟出,九室层层入雾深”,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集仙桥旁对面山体上有几处瀑布如白绫下挂,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我们沿台级走向古常道观,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古常道观”到了,这就是“天师洞”的门面:横匾“古常道观”,上联“胜地冠两川,放眼岷峨千派,”下联“大名尊五岳,驚心风雨百灵朝”,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古常道观大门二边的板壁上都是古人名家书画作品的真迹,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迈入

       天师洞大门,二只石狮在大门旁热烈欢迎,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白虎殿”供奉白虎护法神君,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组成虎形,方位属金,其色白,故曰白虎,为西方护法神君,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三清殿旁一龟背着一碑,上书“天师洞”三个大字,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三清殿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石柱下方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三清殿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无极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

       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

       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

       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是道教的“第五洞天”,也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中国道教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国上古原始巫术,先秦方仙道及两汉黄老道,在东汉时期,早期道教的两大主要支系先后在中国的西南方和北方兴起,这就是东汉顺帝时(126——144)由张陵在西蜀地区建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与东汉灵帝时(168——189)由张角在河北建立的太平道,这两支道教均同源于黄老道,尊崇黄帝,老子,信奉神仙思想,兼杂大量巫觋方术,其不同之处是产生于西蜀地区的五斗米道原始巫觋性质更浓,而太平道地处中原,保留了更多的黄老道与方仙道色彩,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这里是“天师殿”,通常说的“天师洞”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殿是“古常道观” 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中最上部,也是古常道观的最后一殿,这殿位于第三混元顶的岩腹洞前,清光绪十年重建,天师殿中有许多古碑,这些古碑基本上是唐碑,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雨越下越大,我们离开天师洞原路返回,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天下幽”,风雨交加下的青城山确实是幽雅,一片雾茫茫,看不清周围的山景,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我们一路快速下行,经飞僊观, 青城仙馆,……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560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欣赏着青城山上的各种人物,动物石雕塑像,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582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一路快速下行,1443我们到达休息长廊,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休息长廊旁边就是青城山入口处的迎客泉,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1445我们到达青城山入口处,在“青城天下幽”匾,画前作最后的留影,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613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1448我们徒步走出青城山大门,结束了青城山半日游,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大门旁开着一家手工核桃酥加工作坊,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离开青城山景区大门,我们沿自行车,步行健身绿道走向停车场,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停车场上竖有很多有关青城山的碑牌,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青城山作为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其构思布局宣传处处显得与众不同

青城山(四川游06)

     647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青城山(四川游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