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2013-06-07 12:24:53)
标签:

tibhar

nimbus

杂谈

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http://s2/mw690/a5ef90b8g7c953bab7e71&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0/mw690/a5ef90b8gddd3cacfc1a9&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3/mw690/a5ef90b8gddd3cb01d11c&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0/mw690/a5ef90b8gddd3cb8d0879&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首先感謝小窩頭乒乓器材店給予此次試打機會,

筆者的所在地區是無法輕易取得這一款底板的,

因為不易取得,所以容易忽略,

我們常關注的器材可能很有名氣,但不一定好打。

這把底板不是有名的器材,但是好打!

 

Nimbus沒有名氣是不對的,

多年前TIBHAR公司就以Nimbus為名生產過一系列膠皮,

其中Nimbus VIP更是老薩御用膠皮,性能極佳,

不過Nimbus底板倒是沒什麼人知道,討論度極低……

 

小窩頭此次提供的試打品是Nimbus ALL

筆者在等候底板到來之時先上網做了些功課,收集相關資料,

但是幾乎沒有收穫,從結構到性能無一所得,一概不知。

當筆者收到底板時大吃一驚,

這款底板的性能根本無法從既有器材結構的印象去猜想揣摩,

我們開始來看看吧!

 

【結構】

1、 (第一及第七層)科技木面材:

Nimbus底板採用的是科技木面材,也就是將許多薄薄的木片拼粘緊貼在一起,

然後縱向裁切成一片片薄木板。

使用科技木為結構的底板不常見,最著名的應該是STIGA EG

使用科技木為面材的更少,在筆者印象中只見過Andro曾經生產上市過。

 

2、(第二及第六層)林巴木:

Nimbus ALL的第二及第六層結構從外觀上判斷應該是林巴木(Limba) 。

 

3、關於第一第二和第六第七層結構的重要說明:

Nimbus ALL的第一第二以及第六第七層結構都是採用木紋縱向排列的接合,

而不是一直一橫的交叉組合。

 

4、(第三及第五層)胡桃木:

Nimbus ALL的第三及第五層結構是胡桃木,這是筆者從外觀色澤判斷的結論,

但是究竟材質為何?筆者也不敢100%肯定。

 

5、(第四層大芯)巴爾沙飛機木:

Nimbus ALL的第四層也就是正中央那一層最厚,使用的是巴爾沙飛機木,

這種木材的特性是軟而輕,最常運用在遙控飛機以及手工藝的製作上。

 

 

6筆者個人關於結構的看法:

由於第一、二層以及第六、七層都是縱向木紋,

第三第五層是橫向木紋,大芯是縱向木紋,

再加上第四層的厚度佔據相當程度的比例

加上筆者試打比較之後,認為這款底板可以說是「七夾的身軀,五夾的靈魂

(呵呵,這個說法筆者常用,因為這種性能特性的底板常見到,比如說天極506

手感上有五夾的特性,性能上則有七夾的表現。

 

http://s1/mw690/a5ef90b8gddd3db67bae0&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1/mw690/a5ef90b8gddd3dd21534a&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尺寸規格】

1、板身規格:

Tibhar底板向來分為小錘和大錘,

此次筆者試打的是大錘(Big Hammer) 板面尺寸為161* 151mm

拍肩長度8.3mm,厚度6.9mm,裸板重92.0

http://s16/mw690/a5ef90b8gddd3cbbcb73f&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2、握柄規格:

Nimbus ALL FL的握柄長度是104mm

這個長度對於大錘板面的尺寸加上全實心的握柄結構發揮了很好的平衡作用。

Nimbus ALL FL握柄弧度不大,握柄是橫斷面是橢圓形,

筆者邀請幾位球友一起試打時一再被誤認為是ST柄。

握柄全實心的結論是筆者在板身及握柄兩側護木鑽洞,

從電鑽受到的阻力狀態去判斷所得知。

http://s15/mw690/a5ef90b8gddd3cb1dee1e&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8/mw690/a5ef90b8g7c952f5562b7&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3、板面不拉絲:

對於板面拉絲與否是器材發燒友非常在意的重點,

在筆者試打過程中不少於十次撕粘膠皮的狀況下,

Nimbus ALL沒有出現面材拉絲的情形,

筆者使用的是粘性極強的DONIC無機膠水,

但在撕下膠皮時,面材上幾乎沒有殘留,抗拉絲的效果非常好。

 

 

【試打感受】

試打對比的底板包括~

STIGA CL

CL CR

Adidas Challenge Speed

TSP Break 9

XIOM Hinoki S

Butterfly Reygundo

 

試打時使用了以下幾款膠皮配置~

1、正手Neo省狂三402.1mm(未灌)+ 反手Tibhar 1Q 2.1mm

2、正手Neo省狂三402.1mm(狂灌尼油,膠皮膨脹了11mm)+反手Tibhar 1Q 2.1mm

3、正手NittakuPro狂二,392.1mm(灌了些許尼油,膠皮膨脹了4mm)+反手Tibhar 1Q 2.1mm

4、正手Tibhar 1Q 2.1mm + 反手Adidas SynTec Fast Max

5、正手Adidas Tenzone MaxAdidas Tenzone SF Max

6、兩面Tenergy 80 2.1mm

http://s11/mw690/a5ef90b8gddd3cbf3bf6a&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5/mw690/a5ef90b8gddd40abe05d4&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mw690/a5ef90b8gddd3d9244020&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http://s1/mw690/a5ef90b8gdddd74adb9a0&690NIMBUS ALL試打感受" TITLE="TIBHAR NIMBUS ALL試打感受" />

(第一次試打感受)

第一次試打時的第一印象是「好快」 ,不像ALL等級的底板,比較像印象中的OFF等級。

緊跟著快彈印象之後的第二印象是弧線低長而平,

除非刻意製造又高又拱的弧線,否則球路軌跡都是又低又長又平。

在快彈與低平弧線之後,筆者才注意到這款底板的的持球能力不錯,

觸球時有明顯的持球感,彷彿陷進底板表面然後才彈出。

 

(第二次試打感受)

第二次試打是在交叉比對CLCL CR之後,Nimbus ALL的整體性能有了不錯的顯現。

速度上略高於CL CR,沒有超出很多,但是稍微勝出。

持球能力與CL差不多,都有明顯的持球感,都不會有一碰就飛的狀況。

Nimbus ALLCLCL CR較不同的地方在於Nimbus ALL的整體吞吐感較好,

在吃球再出球時會有一些些底板自身的彈出加速感,但又與鞭甩彈簧感不同,

底板在提供彈性的同時不會控制不住球路的長度。

由於Nimbus ALL是大錘板面,刻意退遠台回擊反拉的能力就不言可喻,

不需要累個半死就能產生很優的弧線及力量了,這一點勝出CLCL CR許多。

 

(第三次試打感受)

第三次試打是在第二次試打後兩天,讓感覺重新歸零後以不預設立場想法的心態再次試驗。

很可能是手感上更加適應了,第三次試打時覺得Nimbus ALL不那麼硬彈了,

持球吞吐感更好了,手感更活了,帶著些靈氣,大錘板面在於小球技術的箝制也變少了。

只不過快還是一樣快,快彈的同時有更加適手的控制能力。

和對比底板(Adidas Challenge Speed) 相比,手感較柔和,更適合拉球手法使用,

Challenge Speed比較適合擊打為主的打法。

這一天的另一個對比物是XIOM Hinoki S

由於Hinoki S實在太快太噴太彈,與Nimbus ALL截然不同,

幾乎找不到可共通比較的特性,就不在著墨了。

 

 

對比試打過程中還有使用了其它底板,因為多屬冷門底板,在此不贅述,

接下來筆者僅就個人看法將Nimbus ALL各項特性做一個自私主觀的說明~

1、做工細、質感優:

聽說這款底板不算是高價器材,但是筆者覺得做工並不因此有所減損,質感極佳。

在外觀設計配色上採用了高對比純色的搭配,

豔紅與墨黑交疊,時尚感中隱約透露著殺氣,感覺挺好的。

 

2、速度及彈性定位應該向上修正:

筆者認為Tibhar公司應該將這把底板重新定位為OFF等級,

這款底板的速度彈性來說,ALL這個定位實在不適合。

如果說ALL等級就有這般彈性速度表現,藍色面材那款OFF的豈不更驚人!

 

3、控制能力可圈可點:

這款底板的速度及彈性很好,在這樣的性能表現下,

這款底板對於方向的控制算是很不錯的,

但是球路軌跡及弧線普遍偏長而且低平,

使用者最好是具備足夠製造弧線能力的技術水平,

否則可能會常常掛網,那可就郁悶了!

 

4、吞吐感強烈、手感線性不突兀:

筆者猜想是因為第一、第二層與第六、七層都是縱向木紋,

加上結構中是一硬一軟的交替組合,

因此這款底板在保持高彈性能的同時還能有極佳的持球能力及吞吐感,

力量由小到大的轉換過渡中也不會出現忽然放大或縮小的非線性狀況。

 

5、配置以一面粘套一面澀套為優:

筆者這麼說並不是指兩面澀套就不好,

試打過程中配置兩面高性能澀套的次數極多,

但是整體彈性會有些超出預期的快,

筆者的技術不足以控制得住,只能練練球,比賽就控不住了。

反觀正手粘套、反手澀套的配置下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使用,

即使沒有灌膠,也不難將40度的Neo省狂打透,灌膠之後似乎比澀套更快了。

 

6、板身大所以重量重:

這是沒得解決的,現在的膠皮普遍都重,加上大錘板面,整體重量往往會突破190g

所幸的是這款底板的握柄長度及全實心結構有效的降低了頭重腳輕的遲滯笨重感,

不過筆者還是覺得這板子適合喜愛掄大臂一板過的球友,喜歡巧手巧技的還是要慎重選擇才是。

 

 

【結語】

Tibhar Nimbus ALL不算是高端高價底板,以其不俗的性能和親民的價格來說CP值極高。

記得前年還曾經見過Nimbus Carbon底板,黑色面材的,聽說夾層中有兩層薄碳,

當時器材市場上掀起一股薄碳熱潮,而且個個都是赫赫有名的系列,

Nimbus Carbon因此被筆者忽略,現在想想甚為可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