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在校大学生需要积累工作技能?

(2013-08-24 17:59:03)
标签:

工作技能

分类: 求职攻略

为何大多数企业招聘不愿要应届生?业招聘为何需要员工“多技旁身”?

在校大学生应该怎样办?

 
   

      有句俗话说“一技旁身”,意思是只要掌握一种技能就可以独步江湖、安身立命甚至养家糊口。但如今,不少人发现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只懂一种技能可能连找工作都成问题,更不要指望经济独立。此话怎讲呢?招聘广告里面不是写得很明白吗,除了要求应聘者有相关学历之外,还要会电脑操作、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客户服务等等各式各样的技能。


     你可能纳闷,为什么用人单位要求那么多?光学历还不够吗?


        我老实你说,确实不够!


      “学历”代表你在某个领域掌握的知识和你对这门知识的学习能力。它是你自己充实大脑升级见识的一种证明。所以,学历是你个人的文化水平,是你专有的。它就像你兜里的钱一样,你拿不拿出来花,花的是不是地方,别人不知道也管不着。而“技能”是你使用知识的方式,是一种运用学到的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有学历没技能”的人和把钱捂在兜里不花的人一样。他不用钱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不用它拉动消费,只把钱放在自己兜里,让它慢慢贬值。“有学历有技能”的人就好比能赚会花的人,他们既知道如何赚钱也知道怎样把它投入到各种良性消费和投资,既刺激了经济又增加了价值。

 

到底企业有多重视工作技能?

 

    举个例子——

       我扫描了一本人力资源杂志的招聘专栏给大家看看。这份杂志的出版单位是上海一家颇具实力的跨国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是我的一个供应商。这家公司招聘的岗位有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有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服务的劳务派遣人员,也有猎头为名企寻找的高阶职位。下面的扫描图是这个招聘专栏中最基层的待招岗位

 http://s9/mw690/a5ed62eagx6C6K32wZ228&690

        我把每个岗位的学历要求用蓝色框起来、工作技能要求用红色框起来。这么一来,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每个岗位,学历要求只有一个,工作技能要求有N多个,它们的比重是1NN3)。看到这个结果,有人认为是好消息,有人认为是坏消息。


        感到高兴的人说:“既然学历在招聘要求中的权重比较少,只要自己有“多技旁身”,就不怕敌不过名校生了。”嗯,这是对的。


       觉得不爽的人说:“既然学历没技能重要,我何苦寒窗苦读去拼一张文凭呢,我不是白干了吗?”额,可不能这么说。拼文凭没有错,如果你把它看成奋斗的终点就有点不妥。如果你读大学的时候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建设,就是你的个人损失。


 

为什么企业重视工作技能?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需要雇用有才能的人来实现这个目标。所谓“有才能”就是能够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完成任务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会”办事的人。请你留意这个“会”字。为什么我不说“能”办事的人呢?因为,社会上有办事能力的人非常多,但不见得所有的人都会把事情办好。我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事例。请各位看看下面这封电子邮件。

 

Dear Joey,

在近期的工作中,你提交的报告和合同总是出现一些关键数据的错误。

以下是你出现的错误汇总,敬请高度关注。

 

文件名称

发生时间

错误

7月消防养护表和办公室安全检查表

2013-7-2

文件标题填写错误:文件内容是6月份的报告,标题错写为7月。

level 1 assessment of sample management

2013-7-22

错误理解英文邮件意思,Cathy需要的是药品管理表,提交的却是DMS流向表。

KM办事处写字楼续签申请

2013-7-22

合同租赁时间及付款时间填写错误(将续租时间半年写为一年,付款时间两次填写为四次)

KM办事处写字楼续签申请

2013-7-23

仍未按要求修改付款时间

南区项目进展报告

2013-7-26

本周项目完成时间和下周项目计划时间填写混淆

KM植物租赁合同审批

2013-7-29

合同总金额和租赁时间填写错误

    
 

        由于一名员工在一个月内多次出现工作失误,她的主管发了这封电子邮件给她。这位员工在收到电邮之后,回复她的主管说,她会下决心把工作做好不再出错。但不久之后,她还是接二连三地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你可能要说,她的出错是因为上司没教她怎么干活。可不是。这个人在入职之后,直属经理安排了一位资历老能力强的员工专门培训和辅导她,但看到这些心不在焉的失误,辅导员都觉得很无奈。


       可是,另外一名员工的情况就大不相同。这名员工和前面那位是同一时间入职,在不同的办事处工作,职责范围一样,但她不是长期雇用员工,而是暂代产期员工的临时工。由于她做的是短期替补工作,经理没有给她安排辅导员。在她入职的时候,快要休产假的员工和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交接,就生小孩去了,她大部分时间都靠自己的摸索来熟悉和完成任务。然而,这位临时工的工作很少出错!


       细心的你会发现,邮件里面所指的工作失误都是简单的文书类事务,是不是出错者在教育背景上缺乏文书知识基础呢?我把实情告诉大家吧,这两位员工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常出错的那位是一本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而不出错那位是大专毕业生。做同样的任务,一个无法保证工作质量,一个工作质量有保证,如果你是老板,你选哪个?


       在企业管理者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学历只代表一个人的潜力,不是能力。员工的潜力能不能在工作之中正常发挥并转化为能力,这个谁都说不准,只能靠实践来验证。而技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个有工作技能的员工才能把事做对甚至做好。所以,企业招聘时,比较关注工作技能。

 

  企业需要哪些工作技能?

 

        我指导大学生修改简历时发现,很多同学对工作技能认识不足,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怎样的技能才算得上工作技能。所以,在他们的原版简历中,只能简单地逐一陈述自己从事过哪些实习哪些实践,没有明确地提出自己具有哪些技能。这样的简历只是一份平淡乏味的个人经历说明书,不是一份富有说服力的自荐书。HR看到这样的简历就想,我们要的技能你没有,你和我们招聘的职位有神马关系?!


     此外,有些同学在选择求职目标时,只是凭个人的喜好、臆想或者用道听途说的零散信息来做判断,往往不清楚目标岗位有哪些必要的工作技能,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符合岗位需要的工作技能。毫无说服力的求职简历和缺乏针对性的求职目标,成为求职的绊脚石,它让你在求职道路上跌跌撞撞甚至徒劳无功。


    在我创立的“简历精修小组”里有这样一份资料,它涵盖了绝大部分企业需要的工作技能。我把它贴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http://s4/mw690/a5ed62eagx6C6KBlsBR03&690

 

怎样在大学毕业前积累工作技能?


       我在一个企业管理人的网络论坛中看到有一张很热门的帖子——《为何多数企业招聘不愿要应届生?》该贴的作者是一位私营企业老板宋女士。她总结了自己近十年来招聘应届生的挫折和感受,列举出应届生具有的16大缺点,它们是:

1. 理论太多;2. 不服管理;3. 容易跳槽;

4. 责任心差;5. 期望值高;6. 定性不够;

7. 心态不正;8. 眼高手低;9. 做事随性;

10. 公私不分;11. 承受力差;12. 高估自己;

13. 斤斤计较;14. 照本宣科;15. 急功近利16. 攀比心重。

 

      这个帖子受到论坛中多数人的赞同,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心声”。


          当抛开对应届生一切固有的看法心平气和地审视这16大缺点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难道只有“应届生”才会犯这些错误吗?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不管工龄长短职位高低,各种人身上都可能出现上面的缺点。这些缺点不是应届生的“专利”!

 

      为什么企业管理人员喜欢往“应届生”头上扣帽子呢?

 

      我个人觉得,一个有缺点但有工作能力的员工,虽然不完美但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只要员工有贡献,即使他在个性或者态度上有一些缺点,企业的态度都会比较宽容。可是,大多数的应届生工作技能贫乏,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非常少。企业在他们身上的投入不能获得正回报,管理者的态度就会苛刻起来,放大他们身上的缺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对应届生的偏见。

     

      这就是“价值决定地位”的道理。我们总是对自己心爱的人宽容,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我们来说有宝贵的价值,在我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创造价值才能提高地位,只有提供地位,才可以改变企业对你的看法。而创造价值的前提是什么?就是积累工作技能。


     有人问:大学生们不是还没就业吗?哪来的工作技能?

       其实,工作技能源自生活实践。在很多看似稀松寻常的生活琐事中,可以学习到不少工作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与某些职业的必备技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


1.  修理一辆自行车和设备维修技术员的共通之处是:动手能力、计划与执行、解决问题;

2.  在家做饭与食品技术研究员的共通之处是:动手能力、创意与设计、计划与统筹;

3.  帮亲戚照顾小孩和教师的共通之处是:管理与监控、计划与执行、决策思维。

 

    很多人都做过至少一件上面提到的家务事,但极少意识到它们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意义。所以,做的时候随性而为,做完之后不留痕迹。


       还有一些人对各种实习和社会实践不感兴趣,觉得那些不是正式的工作,毫无意义。唉,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些活动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我拿自己其中两次做就业讲座的经历,给大家来做个比较。


       有一次,一个当HR的朋友把我推荐到一家专门做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公司当客座讲师。我和公司负责人约好,去他们公司谈谈合作意向。这家公司在广州的一条主干道旁的商厦租了一个三四百平米的办公室,里面有两三名员工。和我面谈的人是一位中年女士——这个公司的老板。在交谈过程中,我隐约觉得这位老板对培训市场的运作并不熟悉。在后来的合作中,印证了我最初的感觉。他们在课程主题、讲课时间、上课模式等等方面给我的信息十分笼统还变来变去。我按照老板名片上的网址去查看这家公司的网站,网站上只是挂了几幅图片和几个标题,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更没有实用的信息。碍于朋友的情面,我答应他们合作一次,到广州暨南大学做了一次讲座之后,我就没和他们联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和那位HR朋友聊天时,偶然说起这家培训公司。朋友说,培训公司的老板是她的朋友,这位女士早年做厨房设备生意赚了大钱,近年瞄上了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谁知出师不利,公司找不到业务倒闭了,还亏了一百多万。


        另外一次经历是不久之前的事儿。有个网上公益团体“HR教你找工作网”的工作人员和我联系,邀请我当一个大学生就业技能讲座的主讲嘉宾。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其后,这个团体有几名成员分别和我联系,他们有人负责落实活动时间、有人负责收集讲课内容、有人负责设计海报、有人负责宣传文案、有人负责讲座主持、还有人负责会场技术调试......这群人虽然分工不同,但办事紧凑忙而不乱。尽管我们没有见过面,可所有的环节都可以有序地沟通和落实。在讲座当天,网络会场上面还有一批技术人员负责后台操作和同步监控,保障整场讲座的秩序和效果。与此同时,这家网站旗下多个微博平台在讲座前后频繁推送不遑多样的宣传信息。办一次网络公益讲座就像办一台秀,“台前幕后执行传播、各司其职紧密合作”,是这个团队给我的印象。而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团队里面忙碌的“工蜂们"原来是一群大学生义工。

 

        两个形式性质相近的活动,两个运作能力迥异的机构。前者老板砸大钱但管理不力只好退隐江湖,后者学生志愿兵但同心协力办得有声有色。你觉得投奔哪个机构可以积累工作技能增强工作能力呢?

 

     对自己的未来有前瞻性的同学已经身体力行,积极在校园内外捕捉实习机会。他们不计较经济上的回报,用饱满的干劲和课余的时间投入各种实践活动中。他们明白——今天的锻炼会变成明天的能力,今天的耕耘会换来明天的机遇!

 

  欢迎关注博主的微博主页 @职场教练MsY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