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小学生优质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文献综述
(2017-05-13 10:55:10)
标签:
转载 |
关于《小学生优质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具体查找过的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切实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和研究初探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李卫明 唐秀娟
3、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尝试
4、为孩子们导航
——谈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5、新课程下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常山县天马一小课题组 鲍一玫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张玉洁
7、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研究
8、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
9、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0、课外阅读要注意六结合
二、对本课题最有影响的文献
(一)国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学校十分重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他们强调“博阅”,选择的阅读材料涉及面相当广,着重现实教育、实际运用、生存能力,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不仅如此,美国还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测试,学生任选书籍去读,然后通过计算机接受考试,记录成绩。美国非常重视小学生泛读及速读,他们认为当今是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很大一部分信息的来源存在于课外书籍中,于是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让学生涉猎多种科目以充实自己的认知世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能为学生获取广泛的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国内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见下表:
学段 |
年级 |
阅读量 |
补充要求 |
第一学段 |
1~2 |
不少于5万字 |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第二学段 |
3~4 |
不少于40万字 |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
第三学段 |
5~6 |
不少于100万字 |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正因为课标在课外阅读的量与阅读的要求等方面都做了部署,为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特级教师袁蓉经过长期的研究,确立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她认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大力改进阅读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和改进作文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7、8期全部刊登了全国各学校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3、《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一文详细地阐述了指导课外阅读,应该开展有关辅导性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还要开展辅导性活动,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的问题。通常可开展以下几种辅导性活动。(1)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2)作文、出墙报。这种作文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一种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蜥蜴捕食”》等。教师选择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出墙报,交流阅读成果。(3)开展读报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使读报刊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幻灯,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
另外该文还阐述了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4、《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探索》张红宇一文中强调要授予课外阅读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指导精读 (2)指导速读 (3)指导写读书笔记(4)朗读和诵读
5、《如何解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少的问题》一文中就主题阅读展开了阐述。
(一)灵活的阅读时间和多样的阅读形式
1、利用上新课余下的时间。一节课,除了学习一篇新课文,腾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阅读丛书中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2-3篇文章。以独立阅读为主。
2、每周三节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记下好词好句,还要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这些体会与感受,可以针对一句话、一个自然段来写,也可以针对一篇或几篇文章来写。
3、学生每天晚上至少读书半小时,星期六、星期天读书不少于一小时,而且家长要写条子。
(二)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
单一的形式会让学生在固定模式中丧失情绪,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才能长久的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1、带着任务阅读。2、快速阅读3、阅读交流。4、举办阅读专题手抄报。5、读书大王等竞赛。6、诵读令自己感动的句段。7、边读边表演。
二、小组合作,激发兴趣和潜能,提高阅读质量
(一)巧用异质小组(水平不在一个层次)学习。
在阅读指导课上,我经常按座位把处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同学编为一组,明确组员分工,每人发言不少于一次,由最需要帮助的一名同学作为组内重点发言人,汇报阅读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每组的组长都主动承担起阅读的指导工作。作为第一发言人,因为担任着本组的汇报工作,还有“智囊团”的协助,自信心增强了,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用同质小组(水平在一个档次)学习,实现阅读的多样化
这些学生因为兴趣相投,水平相当,讨论起来格外带劲,发表看法也是各抒已见,因而他们的发言通常是一种博采众长式的,这在优等生中尤其明显。而中等生阅读能力比较接近,他们更多地选择互相扶持的方式,才能形成比较全面的意见。对于后进生而言,少了优等生的指导,给了自己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还可以对同伴进行一番“指点”,将自己少许的经验倒出来,保持一点不可缺少的自尊。
这种巧妙的形式是这些中等生的独创,它既满足了学生抒发情感的需求,又不露痕迹地掩盖了他们能力上的欠缺,真是一举两得呀!
(三)创造混合编组形式,提高阅读的整体水准
同质异质有效互补,更能发挥出最大的阅读效果。放手让学生去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方式,根据需要编组,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四)主题阅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2、阅读和考试成绩。
3、教师角色地转变。
4、“读”与做笔记。
(三)本课题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
2010年,本人提出了关于《小学生优质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并进行了阅读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突出师生共读的阅读策略,取得了突出的实效,为我校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