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教堂五:安献楼
标签:
鼓浪屿安献楼旅游 |
分类: 边走边看 |
安献楼地址:鸡山路18号
http://s4/middle/a5ec0aa6gc57b8350fdb3&690
安献楼的命名由来
安献楼是美籍丹麦人安理纯牧师于1934年建造的。1905年安理纯夫妇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鼓浪屿创办美华三育研究社,建农场和牛奶场。学生半工半读来完成学业。夫妇亲自任教,克勤克俭,数十年如一日,积累资金终于建成花岗岩的三层楼献给教会作为学校。为纪念安牧师把他命名为“安献楼”。
http://s6/middle/a5ec0aa6gc57b86df0be5&690
一字型布局,简洁明了。
外观亦朴素、大方,完全是石质材料的自然本色,使得整个建筑敦厚、朴实,干净利落而又不失庄重与神圣。
http://s13/middle/a5ec0aa6g7a25f3f6ee2c&690
粗圹美观,牢固实用。
屋顶为平顶式,四周设高1米的石砌女儿墙。该建筑为美国建筑师设计,受当时欧洲新建筑的影响,注重功能和结构,立面处理简洁、明快。它前面二楼凉台采用四支整体条石的圆形石柱托着三角屋顶具有美式情调非常壮观是鼓浪屿唯一以条石堆砌而成的三层方块大楼,既有闽南地域的特点又有美国大楼的风格的建筑艺术。
http://s11/middle/a5ec0aa6gc57b8a1cae0a&690
竣工当年安就奉献给安息日会。1937年更名为“美华三育研究社女社”。1935年顺利开学女生70余人教员20人。安息日会在鼓浪屿发展很快,当时设在鼓声路14号的礼拜堂已无法满足需要,于是,1938年,礼拜堂迁到安献楼二楼。1951年,安息日会加入“三自”,文革期间停止聚会。教堂曾一度改为小学,现安献堂为安息日会的养老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