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2012-06-10 02:32:00)
标签:
杂谈 |
转载北青网:
核心国家受到波及
欧元区命运堪忧———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11月24日宣布,由于葡萄牙财政失衡、各部门债务高企以及经济前景恶化,惠誉已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BB+。惠誉的BB评级被市场认定为垃圾级。
一年来,惠誉公司先后下调了部分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其中包括比利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欧债危机发展至当前的状况,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的说来,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政府失职、欧盟制度缺陷等因素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恶化。
长期过度举债
欧元区各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这是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由于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各国易于获得低廉、充足的借贷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各国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高等结构性问题。
在欧元区17国中,主权信用评级较低的国家——“欧猪五国”PIIGS),即: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其公共赤字也都超过了3%。这5个国家共欠债约3万亿欧元,其中有违约风险的占50%,较之因雷曼倒闭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所拥有的6000亿欧元的待解决资产,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可能远大于此前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
高福利惹的祸
欧盟内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2002年欧元投入使用后,已逐渐将欧洲地区间福利拉平,穷一些的南欧国家逐渐向富裕国家靠拢。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有钱就花,没钱借钱花,富裕表现在消费行为上,整个国家几乎没有积蓄,缺乏发展的后劲。
以希腊为例,希腊的所有议员享有德国议员从来没有的特权——配用专属公车。与英国学生每年将要支付高达9000英镑的学费相比,作为岌岌可危的受援助国,所有希腊学生却享有免费上大学的权利,并且他们平均花费7年以上才能获得学位。
希腊人享受高福利,但其社会却没有形成一个积极创造财富的氛围。很多希腊人存在理所应得和懒惰的思想,尤其是那些习惯了从国家的慷慨中获益的人。
当福利待遇水涨船高,超出了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国家只能靠借钱维持财政。意大利巨额债务就源于世界上差不多最好的福利制度:终生享受公费医疗,每年8月还有整月的带薪休假。
结构性失业也是一些国家因几十年来的高福利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很多失业者仗着有社会福利保障,对找工作产生懈怠情绪,甚至放弃寻找,转而安心地或主动地接受失业的安排。
欧债危机大爆发后,欧洲各国在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上采取了一致的动作,就是紧缩财政。欠债缺钱,自然就要省吃省用过苦日子,然而一贯享受了高福利的欧洲人却无法面对这样捉襟见肘的生活,罢工,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发泄不满的利器。面对普遍的惰性思想,各国财政调整受到来自国内的巨大阻力,欧洲社会矛盾趋于激化。
欧元区制度有缺陷
欧债危机凸显了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国分散的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矛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即:货币政策的统一使欧元区国家在面临经济问题时,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往往只能使用财政刺激手段,而且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倾向,最终造成政府债台高筑,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也是顾虑丧失独立的货币政策。
假如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有自己单独的货币,遇此债务危机,它自己的央行可以印钞解决问题,当然印钞会让国内通胀,但对内贬值也必然对外贬值,希腊本币的贬值会让希腊的产品获得竞争力,经济正可借此重振。可是,希腊没有发钞权,没有调节经济的货币工具:利率和汇率。唯一留下来的宏观工具是财政政策,但这一项也被剥夺了:希腊政府必须削减开支,才能获得欧洲央行的资金援助。因此希腊政府在经济意义上已沦为欧洲的地方政府。
在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问题的相继浮现以及评级机构不时调降主权信用,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的困扰,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欧元区面临成立11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全球经济也由此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最新进展
欧盟将审查成员国预算
欧盟近日提出新的干预性法规,要求各国先于其本国议会,在每年的10月中旬前将各自的预算提交欧盟当局审查。如果这些预算草案不符合欧盟预算条例,欧盟将要求各成员国改正。
简单地说,通过此举,欧盟对于那些大手大脚花钱并酿出债务危机的国家将拥有更大的监管权限,逼迫各国遵守规则,从而根治债务危机。
欧盟提出的预算新规是解决欧债危机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此举意味着,造成欧债危机的根源——部分国家不顾自己财力乱花钱的举动将能够得到制止,欧元区朝财政一体化方向迈进一步。
欧元区共同债券受阻
欧盟委员会11月23日公布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的三种方案,但德国始终坚持反对发行共同债券,认为这无助于解决债务危机。
一直以来,德国都对发行欧元债券持反对意见。德国政府担心,欧元区国家联合发行主权债券无异于让自己补贴其他成员,因为德国财政相对稳固,发债融资成本一直是欧元区内最低的一个,如果和其他欧元区国家联合发债,就会被信用较差的成员拖累,导致自己融资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