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拒绝“索奖状元” 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2013-07-24 12:09:15)
标签:

北大

拒绝

索奖状元

教育

分类: 重点高校信息

    最近,北大招办因发布了拒绝“索奖状元”的事件,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和评论,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也许,这就是北大的风格。

 

北大拒绝“索奖状元”并不值得夸耀

南报网    2013-7-24

 

  北京大学招办近日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要用实际行动切实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7月23日《新京报》)

  高校向学业成绩优异或其他方面表现杰出的人才提供巨额奖学金,这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学校可以光明正大地给,学生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申请,这并不丢人。也许北大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但拒绝了别人的申请,也算不上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北大招生办说,“新生奖学金将发给家庭困难、无法负担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优秀学生”。专门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发的奖学金,确切地说那叫“助学金”,和给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是两码事,两者并不冲突,也不可混为一谈。

  奖学金制度可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自己学校就读,这对双方来讲是共赢的。一些国外的世界名校自不必说,这几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也经常给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巨额奖学金,国内一些高校给高分学生发奖金的情况也司空见惯。这其实无可厚非,更和“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不沾边。当然,高考状元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人才”,但北大拒绝的理由应该是那位高考状元不符合自己的选材标准,而不是因为人家提出要奖学金。

  学生向北大“讨价还价”是学生的权利,北大拒绝是北大的权利,谁也不能说申请奖学金的人就道德水平低下,拒绝了申请就有多么高尚。在招生大战中,北大当然可以有自己的底线,但把拒绝索要巨额奖学金的“高考状元”当成闪光点进行宣传,似乎对学生、家长以及其他高校缺乏一些尊重。

(原文链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3-07-24/0703390036.shtml

 

对状元说不,少见

2013-07-24《钱江晚报》

 

  北大招办公布了今年在全国的招生情况,这次没说招了几个状元,不但如此,北大还表现出了不再一味热捧状元的态度,表示要超越目前国内高校盲目争夺高分生源的恶性竞争,对少数向北大索要巨额奖学金的所谓“状元”,明确表示拒绝。

 

  北大没说少数人是多少,也没说巨额是多少,不过从北大的口气看,似乎对这个事还挺在乎的。想想也是,堂堂北大如果沦落到要靠钱来招生的地步,估计蔡元培他老人家泉下有知,也会不安的。

 

  伸手要钱,这当然不对,考试不是卖身,求学不是去登金銮殿,怎么能搞得像状元及第一样?再怎么说,人家也是NO.1,虽然在国际上暂时还未能扬眉吐气,但在国内还是所向披靡的,轮不到一个高中生来要挟北大。你这样寒碜别人,也太不把别人当回事了,北大说不,也在情理之中。

 

  北大可以拒绝,但如果以为北大的拒绝对学生是个伤害,恐怕也是一厢情愿。北大不要,难道清华也不要,港大也不要?清华不要,别的高校排队等着要,有一大串的高校等着把状元揽到自己的怀中。国内的不要,国外的还有一大串呢。

 

  既然有这么多选择,自然要选一家条件最优越、有丰厚奖学金的,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非得读北大。伸手要钱其实是对北大价值的一种隐性否定,是大学泯然众人以后的一种自然表象。

 

  不想给钱我们都能理解,但要扯什么用实际行动切实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这就有点远了。掐尖的事,北大没少干,过去三十多年的高考史,大半是在北大清华争状元的战争中度过的,这里面有多少故事,恐怕招生老师心里清楚得很。

 

  时过境迁,难道北大真的对状元没需求吗?这恐怕不是事实,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几天,清华北大驻地方的招生办都在忙什么?还不是在打电话,全省前多少名,挨个打电话甚至上门去请人家来,人家摆摆谱有什么不可以的。状元的脾气,也是被慢慢惯出来的。

 

  真没那层金,估计脸上也挂不住。要是哪一天北大的状元数量不及港大清华的多,我倒真想知道北大急不急?你不急,其实不是说明你的心态淡定了,恰恰说明你可能没落了无可奈何了。

 

  中学用分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高校同样也是在用状元来证明自己的声誉,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对状元说不的声音无疑是少见的、稀缺的。而对状元的追捧才是主流。广州一名“金融神童”近日以高考理科615分的成绩,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录取。这名神童据说高中时曾因多篇论文获华尔街专家认可。据称校方将专门为其配备一个由3名教授组成的“多学科导师组”,对其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这种花费可比给点奖学金大多了,能否培养出一个未来大师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对学校来说,这件事带来的荣耀足够他们兴奋好一阵子了。

 

  环境就是这样的,北大也在大染缸之中,要不然,请北大来告诉我们,这些年北大不拘一格降了多少人才,你还有胆量把罗家伦那样数学考零分,作文得满分的学生招至麾下吗?

 

  @刘舜才:这样好,抓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人性比招状元重要。招了这样的状元是培养不成人才的。

 

  @习惯了素颜_:若真如上所说,支持!!

 

  @佩佩毕业了:状元在大学很多也不怎么样。

 

  @批判性言论:这些状元都找不着北了。

 

  @出版人刘耀辉:好,终于又见到了北大的风骨。该拒!高分未必不是低能——就凭这挟分要奖的作派,基本可以判定是低能,就别招进来使北大因之蒙羞了。

 

  @琼琼小come-on:还没分清他们是去读书,还是想卖身吧,拿着鸡毛当令箭,这样的学生不要也罢。

 

  中学用分数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高校同样也是在用状元来证明自己的声誉,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对状元说不的声音无疑是少见的、稀缺的。

 

本报评论员 高路

原文链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07/24/content_2245674.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