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专业就业率全解析(中)

标签:
专业就业率解析高考教育 |
分类: 专业视窗 |
原帖地址:专业就业率全解析(中)
第四章
文/邓国焱
经过高考洗练后,考生与家长又迎来了新的考验——填报志愿。学校?专业?如何做出选择,考生们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纷纷埋首于成百上千的院校与专业中,大浪淘沙。不过,不管是参考哪些因素,“就业率”一定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无论选择哪个专业,落脚点都是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何。上一期为您介绍了时下十大“热门专业”,也了解到“热门专业”并不代表“高就业率专业”。那真正的高就业率专业到底是哪些?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期将为您介绍近三年(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排名前二十的专业,看看在这些专业中是否有您关注的那一个。
综观:工学好就业,学校是关键
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热能与动力工程”现改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表1: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前二十专业就业率(百分百)及毕业人数统计
如果说大家关注的热门专业五花八门,那么就业率排名前二十的专业就有了出奇的一致——一面倒的偏向了工学门类。高就业率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不如说是社会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总体来看,就业率高居不下的这二十个专业均属工学门类(工程造价专业可授工学学位也可授管理学学位),可以看出理科生在填报志愿时有比文科生更多、更好的选择。
仔细研究图1可以发现,这二十个专业的名称里均有“工程”与“技术”两个词语,看来,在理科专业中工学类的专业就业前景更胜一筹。而工学之所以能够高居榜首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依然需要重点投资与扶持,因而这些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并且,近几年电子信息、汽车、物流、新材料等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新的突破口,这些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工程类”与“技术类”等工学专业比纯理学专业就业面更广,就业机会也越多。
上图中的二十个专业三年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0%或以上,最高的采矿工程、飞行技术与航海技术则达到95%。看到如此高的就业率,许多考生与家长应该非常心动。填报志愿时,大家可能会忽略学校因素,一股脑儿地选择“石油工程”或者“地质工程”等专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这些工学类专业就业率遥遥领先,考生报考时也对其情有独钟,使得众多院校跟风开设,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大家在选择这类专业时应该对学校“提高防范”,尽量选择有较悠久办学历史的院校,并且该校的此类专业开设时间较长,或是那些该专业是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院校进行填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选择的专业真正好就业。
毕业人数:稳步上涨
图1: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前二十专业毕业人数走势
图1中,各个专业三年的毕业人数稳中有增,其中,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木材科学工程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六个专业近三年的毕业人数基本保持不变;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增幅较大,从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约150%。造成这样两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除热能与动力工程外的三年人数平稳的专业的就业都比较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报考限制。如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的就业面较窄,并且对于报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虽然三年毕业人数没有大的起伏,但该专业每年的毕业人数都非常多,三年的总毕业人数也远高于其他专业,这是因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一门基础性的专业,它作为一级学科,其下有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热能与动力工程之下的每个方向都有涉猎,而河海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就偏向于水动。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弄清楚学校特色,并结合自身兴趣。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的大幅增长则与市场的需求量息息相关。(上一期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已作介绍,本期不再赘述)
就业率:稳定与波动并存
平均就业率高并不代表三年的就业率都一路看涨,图2中的九个专业三年就业率平稳发展,而图3中的专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就业率的不稳定是因为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然它主要与社会的人才供需关系成正比。
船舶与海洋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这三个专业虽然在近三年里有所降温,但整体的就业率依然很高,之所以降温的原因是毕业人数增加了,但社会需求没有因此而增加,毕业人数的基数的增大就拉低了整体就业率。结合图2与图3,地质工程2009年与2010年的就业人数都保持在2000人左右,就业率都高达95%,在高就业率的刺激下2011年的毕业人数骤增到5000人,就业率就下滑至90%,这一现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都有所体现。因此,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开对某些专业的盲目追随,蜂拥填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其中一个特例,通过图3可以看出它的就业率有所波动,但图1中它的毕业人数依然只增不减。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性很强,因学校的不同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往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大城市供电公司、能源公司发展,或者进入西门子、ABB等大型外企工作,就业面较广。并且,它的工作环境比其他工学类专业更加舒适,薪酬待遇也不错。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
看过了以上分析,文科考生也许会有所担心,除去这些清一色的理科专业外,文科专业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其实,前二十名的专业中缺少了文科专业,是因为与国家基建对于理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相比,社会发展对于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低,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也就随之降低。不过以上这些理科专业“好就业”不一定代表“就业好”,这二十个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工作环境艰苦,如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工程造价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工程第一线。有些专业在薪酬待遇方面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并且,这些专业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性别的要求较严格。因此,考生们尤其是女生在选则此类专业时一定要谨慎。
就业难?改写自己的“就业率”!
文/邓国焱 张心怡
走出校门便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是每个学生的梦想,因此,“高就业率”专业成为了考生与家长的首选。与“高就业率”相对的当然也就有了就业较为困难的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备受考生与家长冷落,甚至也成为高校的“鸡肋”。本文通过对各个专业2009~2011年三年就业率数据整体分析,统计出2009~2011年三年平均就业率最低的二十个专业,他们分别是雕塑、农林经济管理、社会体育、社会学、舞蹈学、小学教育、音乐学、草业科学、法学、科学教育、美术学、民族传统体育、应用心理学、治安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侦查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就业率高的原因每每相似,就业率低的专业却各有各的“苦情”。本文将对这二十个低就业率专业的就业障碍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总体分析:门类不代表所有专业
表1: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后二十名专业就业率及就业人数统计
图1: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后二十名专业所属门类
纵观表1与图1,就业困难上榜专业分属八个不同的门类,分别是教育学、艺术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农学、文学、理学门类。与高就业率专业相反的是,众多专业中没有工学门类,可以看出,工学门类下的各个专业的整体就业形势良好,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
在这八个门类中,艺术学、文学门类专业的就业难现象是社会公认的。由于中国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并且国家大力发展的基建产业对于此类专业的需求量不足,而扩招更使这些门类下的专业雪上加霜。
在这些艺术、文学等门类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农林经济管理与中西医临床医学这两专业,它们分属于管理学与医学门类。管理学与医学门类的专业整体就业率较高,然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都以76.67%、70%的低就业率入围了名单。这也提醒了广大考生与家长,高就业率门类下的专业并不一定都容易就业。
专业解剖:数据里潜在的秘密
图2:2009~2011年平均就业率后二十名专业近三年就业率走势图
(一)原因:就业难,原因有很多
图2中的各个专业三年就业率极不稳定,波动较大,并且通过表1,可以看到这二十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都低于80%,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一现象与社会对于专业的总需求有关,在国家大力投入基础性建设的当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工学、理学等门类就业前景大好,而这二十个专业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市场需求本身较低,加之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就更加突显出来。
当然,抛开市场需求少这一大环境不谈,其实图中每个专业就业难的问题都有自身原因。首先,专业自身太空泛,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不符。如法学专业学生反映,学校的学习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而用人单位又需要这个专业的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够在工作时很快上手。双方的矛盾就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再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管理学门类中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它集农林、经济、管理知识于一身。课程庞杂,学习面广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专业冷门,社会就业面窄。这一类专业或者是较有针对性的就业方向,如治安学、侦查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就职于相关的事业单位,而这类单位的招收门槛较高、需求却少;或者是只有极少的就业途径,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少部分选择执教外,其他学生大都转行发展。此外,自谋发展、自主创业也是很多专业学生的选择。如雕塑、美术学、音乐学、心理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对于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经验要求较高,很多学生毕业后并没有选择立即就业,而是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后再考虑就职于某一单位。
(二)优势:客观看待专业利弊
就业率是这二十个专业的“硬伤”,但并不代表这些专业在就业时一无是处。应届就业率只是衡量市场需求的一个标准,对于专业的评价还要从工作舒适度、发展前景、薪酬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与高就业率的工学类专业相比,这二十个专业中有很多专业以后的工作环境较为舒适,如教育学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走上教师之路,而教师职业无论是薪酬待遇、人际关系还是社会地位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次,对于女生来说,在某些专业的就业情况要高于男生。如舞蹈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音乐学等专业,女生就业的优势就远高于男生,并且这些专业的工作环境也要比工学类专业更适合女生。
(三)前景:自身实力决定未来
其实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存在的必然性,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会避开这些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却忽略了这些专业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政策不断发生变化,专业的就业情况也随之改变,社会发展的不断变迁决定了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而冷门专业也有成为一匹“黑马”的可能。比如,在这些专业当中艺术类专业有四个,目前在国家的辅助和市场的带动下各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看,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艺术类考生的就业和发展在未来仍然是充满潜力的,有志于从事艺术事业的考生在选择艺术类专业时也可以择优填报。
就业率低并不代表无法就业,在这样一个“僧多粥少”的现状下,每个专业就业时都在择优录取。其实无论是哪个专业,如果学生自身足够优秀,就不必过于担心就业问题。俗话说“技不压身”,学生不管在学习哪个专业都要努力成为行业翘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用实力武装自己,在就业时才能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二十个专业中有一部分专业的存在已经面临危机,如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已有高校撤销了这类专业的设置。因此,考生在报考这类专业时一定要谨慎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能对于低就业率的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无可厚非,但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当你有志于从事艺术或是教育等某一行业时,当你“不幸”被这些专业录取时,不要对未来失望。其实,就业率只是反映普遍现象的数据,你自身才是决定自己“专属就业率”的王牌,比别人付出多一些汗水和心血才能在求职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