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法律人才
作者:洪傲
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法律人才
作者:洪傲
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从那时起,百姓开始接触法律,法律的普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法学专业。法学专业专门为法院检察院、法律教学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输送法律人才。法官、检察官、教师、律师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律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现在律师的工作内容发生很大变化,非诉讼业务逐年增长,如合同审查、公正商标、专利版权、房地产、工商登记等等,都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拓展出的新型业务。此外,近几年法律辅助人员也在增多,这些人员在法律事务所、社区、企业单位从事法律服务工作。
法学内容庞大精深。法学专业开设14门专业主干课,它们是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中国法制史、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这14门课程只是对法学专业的概览。法学专业分支众多,仅就部门法而言,就有宪法、民法、刑法等几大部分。每个部门法又分化出众多分支,如民法演化出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等众多法律分支。
法学专业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在大学一年,会开设法理学、法制史和宪法,这三门课程具有抽象兼深奥的特点;大二会学习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国际法这几大重要的部门法。每个部门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概念与理念,而且内容庞杂、体系庞大,就更不用说里面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了。如刑法就涉及了10类罪,422个罪名;大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程序法和特别法,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考验耐心与细心;大四开始社会实践;此外,从大二开始,会开设一些选修课,依各学校情况而定。所以,虽然学习了14门主干课,但是很多内容都是只学皮毛,深入了解需要在研究生阶段完成。
很多人认为,法学专业毕业后就可以做法官律师这些职业。这在认识上是个误区。自2002年开始,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职业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只有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这四大法律职业。现有司法机关编制基本趋于饱和。每年全国各法学院共有10万左右的毕业生,最终进入司法机关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从实际就业来看,法学专业人才属于通才,现代社会对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法律人才需求较大。如企业中的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对既有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各类中介代理机构,如房屋中介、职业中介对法律人才需求较大。各级政府机关和部门,如工商、税务、土地等都需要专业法律知识人才。很多法学专业毕业生做会计师、审计师,证券业人员,环境评估,商务律师,职业侦探,司法鉴定,影视法律顾问,房地产咨询,法制宣传。
法学是热门专业,这也源于考生对就业的期待。但是招生时的热门专业,不一定是就业时的热门专业。从法学专业本科就业率来看,2006年为81.47%,2007年为77.56%。要低于经济学类、语言文学类、教育类、管理类、政治类等文科专业。2007年法学专业就业流向主要为其他企业、国有企业、灵活就业、机关,分别为18.84%、7.65%、7.36%、6.27%。这一热一冷提醒我们,法学是精英专业,好工作高收入需要高付出。在报考之前,还是需要深入了解课程内容,看看是否具备逻辑思维,是否喜欢学习抽象枯燥的法学内容。
提起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可谓俯拾皆是。这些院校可以分为几类,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以及各地的政法大学为代表的院校。这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属于传统专业。虽同样开设法学专业,但是在培养方向上还是有区别的,同学们在报考时,应结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出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与政府部门联系广泛,培养的人才务实、扎实,到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较多,喜欢到政府部门作行政工作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这类院校。北京大学以理论研究见长,深厚的理论功底,科学的研究态度是北京大学的培养目标。很多喜欢做研究、做高校教师的同学,可以考虑北京大学这类研究型院校,当然,做研究需要博士毕业。清华大学注重国际视野,有出国打算的同学,可以关注清华大学这类学校。对于希望做法官律师的同学,选择政法类院校再适合不过了。政法类院校注重法律实务教学,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是这类院校的特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很多理工院校、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法学专业。总体看,处于一本线内的院校,在师资、校园环境各方面是比较理想的。但从信息方面来看,地处发达城市的大学及传统政法院校、综合性大学在学科信息和社会信息方面丰富很多,对于法学专业这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专业来说,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载中国教育报20090218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