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大学四年,哪一年最重要?

标签:
大学生活哪一年最重要教育 |
分类: 教书育人 |
原帖:转给儿子的经验
到了大三,会自然形成不同的群体。有学习一直保持优秀的,有沉迷网络游戏的,有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也有各类比赛崭露头角的。一些学生已经小有成果,开始沾沾自喜,而也有一部分则因为两手空空变得自暴自弃。对此,我认为大可不必。
失败的人可能从大一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成功的人,一定都是到大三才奠定胜局。
你可以说大一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没有去珍惜,浪费了时光,大二的时候什么都懂了,又没有好好把握,浪费了时光。可是如果你说大三的时候还是没有抓住,那么你大学的时间就真的白白浪费掉了。大三是大学四年中韬光养晦的最佳时期。
步入大三的学习再不是以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而是纯粹自主式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大三时期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在于大三时期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勤奋学习,还是终日赖床、上网、电影游戏无所事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意味着他以后将要走的路。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的,到了大三各个专业开始接触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
对于大三学生来说,如何给自己正确定位很关键。今后选择什么样的路所需要做的准备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找工作的人平时更应该多关注社会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听听或看看新闻,常买些时事类的报纸杂志看看,实在没经济条件可以多往图书馆跑跑,多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别人的看法,再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有助于大家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形成敏感神经,也尽量避免成为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多读一些名人的传记也很有好处,不仅增加自己的视野,也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品位出很多生活哲理,增加面对挫折的勇气与决心。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出去做家教,不仅锻炼自己,还可以赚点外快弥补生活家用。但是到了大三尤其以后面对找工作的同学来说还是不希望大家再做家教。家教只能算做初期打工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不会占用自己太多时间还很轻松就赚很多钱。但是大三与大一大二不同,时间不如大一大二那么紧张,所以可以考虑找一个更接近社会的工作会比较好,如果真的找不到再回头做家教也不迟。
而对于那些困惑于找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来说,如果你已经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你又确实无意成为学者的话,那么直接工作会比读硕士更节约时间。也就是说,对于得到相同工作机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说,尽管学历上有差距,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的起点,却是一样的。由于本科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大家都有一个错觉,认为有了更高的学历就会有更多的机遇。其实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如果你根本没有做学问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只有稀里糊涂地混个含金量很低的学位。而此时你已经相对失去了年龄优势,自身的可塑性变得更差了。在竞争公务员或者教学、科研岗位的时候,你或许比本科生有优势;但在市场的标准面前,你却仍然没有资格骄傲。而对于那些本科所在大学或者专业不理想的同学,我想考研确实会是人生的重大转机。但是,假如你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在哪里,仍然没有找到未来的方向,那么两三年之后,你很可能还是会痛苦地徘徊在十字街头。不是说现在大家都拼命地去考研不对,而是提醒大家一句:上了研究生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对未来的期望值就可以调高很多。这很可能只是两三年的缓冲期,你应该做的,是对照那些本科毕业就能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的同学,尽可能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在大三期间还应该注意的是交际的培养。大三时期大家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人际圈子有了微妙的变化。相对要好的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求职一族,考研一族,留学一族等等,根据个人不同的交际情况交际圈会有很大不同。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交际圈也尤为重要,这几乎就代表着本人的兴趣及志向。有句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交际圈开始向班级外扩展。相对而言要比大一大二的时候复杂了一些。有跨专业的,有高低年级的,有校外朋友,还有社会上认识的不同类型的人群。交际圈广泛固然是好事,但大家一定要学会慎重结交朋友,有道是朋友在多也抵不过一个知己。有的人觉得自己到了大三不仅交际圈变小了,甚至变得孤独了。这也很正常,需要自己开导自己。学会孤独就学会了生活。人大了心事也会变重,尤其大三时还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种种迷惑,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被迷茫困扰和寂寞折磨。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孤独有时会成就伟大灵魂。
大三生活别虚度,好好把握,一定会为自己打造一片灿烂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