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热水深的南昌

(2012-08-23 13:56:05)
标签:

南昌

火炉

暴雨

京山

纪实

分类: 人杰地灵

    最近,有两则南昌市民非常关注的报道。

    第一则:新“四大火炉”:重庆、福州、杭州、南昌

  最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对最近31年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哪些城市是“火炉”>>>

  “四大火炉”的说法有好几种

  “火炉”是人们对天气酷热城市的夸张称呼。记者调查发现,哪些城市是“火炉”,说法不尽相同。

  长期以来,中国“四大火炉”之说流传很广。现在,“四大火炉”出现了好几种城市组合,多为长江流域的几个城市。

  第一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第二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长沙。上述两种组合认可的人比较多,第一种组合还被写入过地理教科书。

  此外,有一种说法称重庆、武汉、南京、济南是“四大火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长沙、武汉、重庆、杭州是“四大火炉”。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评估室主任、研究员张存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火炉”城市没有确切定义和科学的标准,有的是民间说法。

  传统意义上的“火炉”城市是指长江流域大型城市,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使人们感到闷热难耐,好似在“火炉”中一般。后来人们想给“火炉”城市定个标准,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如有的使用极端最高气温,有的使用高温天气(在气象上,通常将日最高温度35℃作为高温天气)日数等;使用的资料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如有的用近10年的气象资料,有的用近20年的资料。由于采用的指标不同、统计的时间段也不同,因此给出的结果不尽相同。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炎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张存杰说,“如夏季北方地区超过35℃的天气越来越多,但相对于南方地区,高温持续时间短,空气湿度低,白天和晚上温差大,人体的不舒适程度远低于南方地区。因此,不能仅用极端最高气温等单一指标来确定炎热城市。”

  最新排名的依据是什么>>>

  “炎热指数”要综合考虑温度湿度

  张存杰介绍,要反映人体在周围气温环境里的舒适程度,除了气温外还需要考虑空气相对湿度、高温的持续时间、风速、辐射等要素。

  为此,气象专家构建了一个判断指标“炎热指数”,主要考虑气温和相对湿度对人体舒适状况的综合影响,同时确定了炎热指数的计算公式。炎热指数值越大,人体感觉会越不舒适。气象专家将炎热指数达到85的那一天,确定为高温炎热日。

  “人体为了维持体温稳定,需要释放多余的热量。在高温条件下,如果空气干燥,可以通过出汗和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但如果空气湿度太大,人的散热系统的效率就下降了,人体汗液无法蒸发散去,就会感到很不舒服。”张存杰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如果把不同气候区的城市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炎热程度,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

  为了使得出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根据1981年到2011年这31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我国主要城市的炎热指数、极端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等要素,得出的结论是,近31年全国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为:重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其中,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城市最多。

 

    第二则:罕见暴雨袭南昌,3小时下了90个青山湖

    继今年5月12日,南昌特大暴雨之后(这场豪雨曾让南昌成为了“水上威尼斯”,网上有小孩在街上游泳,中山路上抓了3框鱼的照片,见昨日本博“南昌人的乐观精神”)。8月21日晚,南昌再次遭受雷暴雨,从当晚7时10分开始至当晚10时20分,雨量就达到124毫米,相当于90个青山湖的蓄水量。

请看几张网上公布的照片:
火热水深的南昌
解放西路一辆公交车被淹,幸无人员伤亡
火热水深的南昌
洛阳路隧道全程被淹
火热水深的南昌

火热水深的南昌

火热水深的南昌

    看到这最后两张照片,我的眼眶开始湿润。

    初唐才子王勃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至今还有多处“棚户区”没有改造!京山老街——这个每到下雨就要引起关注,每逢大到暴雨,就要派冲锋舟来解救群众的老街,何时才能不再“水漫京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