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学管理人员研修班学习心得
(2017-05-17 10:59:00)参加教学管理人员研修班学习心得
在学校的安排下,2016年7月19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研修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对本次研修非常重视,除了前期精心策划,学院金友鹏副院长、程又鹏副处长等领导亲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全程组织与陪同,让全体学员感佩在心。培训班还组建了班委,报到当天晚上,程又鹏副处长在3号楼会议室专门召开班委会,对本次研修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此次培训要做实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公平公正,力争发挥培训的最大效能,并强调了简报编写、学习心得撰写等方面的要求。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承办好本次研修班,书记、院长等院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培训接待工作组,对学员住宿、就餐等作了细致安排,为本次研修提供了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为保证研修班学员的学习与生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贲道鹏老师担任班主任,戴巧玲老师协助管理,他们全程无微不至地为学员们服务,急学员所急,想学员所想,期间,我的眼睛发炎了,他们马上送来了药膏,速度之快让我不尽感激。
参加培训班的都是来自各分院(含高等师范学校)、办学点的教学管理与研究人员。他们教学管理经验丰富,有很多是“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突出的成就。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自己资历和学识浅薄,因此在培训学习中,我本着学习的态度,主动和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为期7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学员们开展了交流讨论,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视野,明确了学校管理工作思路,提升了服务理念。为此我也收获了两篇心得体会。
2016年7月21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学校季诚教授为教学研修班学员开设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
季主任是一位怀揣教育梦想、潜心教学研究、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仁者之师。从聊幸福切入,聚焦课堂,说设计,谈实施,到最终感受生命的价值,季教授用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她重点阐述了教学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从教学设计的理念、目标、方法、媒体等多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季教授从其自身成长经历说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多个教育教学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如何避免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冲突,如何适时的用微笑引导学生。
教育本真在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追寻教育本真,实质上是追问“什么是教育”、 “是什么使教育真正地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这是教育行业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简单地讲,教育的本真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教育的本质目的是让接触、接近它的人享受到精神幸福,体会到成长力量,展望到前途光明,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秉性和能力范围内获得充足的发展,从教育这个大家庭走出去之后,成为幸福的、前途光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如果教育不能带给学生幸福、力量和光明,相反让学生感到压抑、苦闷、疲惫和灰暗,那就远离了教育的本真。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天性烂漫,天真童趣,喜欢表达自己切身的感受。我们应俯下身子,仔细聆听学生的声音。他们是否愿意上学,是否愿意上课,是否愿意和老师交流,这真实地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应成为衡量和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包括智力发展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劳动的、审美的、道德的精神发展的广阔发展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人们是从多个方面看待他,用许多尺度衡量他,感受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一个充满希望的人。好老师眼里是不应该有孬学生的,把所谓的“孬学生”转变成好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要义所在。
引领教育回归本真,就是让教育迷途知返,从功利主义中走出来,让教育真正成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精神家园。正如班长吴晓进对季教授的讲座点评:“用六个字为“关注人的发展”,五个字为“心中有学生”,四个字为 “教育智慧”,三个字为“有生命”,二个字为“成长”,最终汇聚成一个字——“爱”。”
打造卓越教师团队
今天上午郑在柏教授跟我们分享了“现代职业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的时代关注与实践”,作为一线老师感触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渴望团队的帮助,又苦于团队的不成熟。长期以来,从社会的评价体系到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十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学校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也多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就学校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方案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队合作,单靠教师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正如郑教授所提出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善的团队”。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下面就”学校团队建设”在总结郑教授内容的基础上再提出我的一些个人思考:
二、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创新团队所有成员不必都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关键是能够互补,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上趋于合理,在整体上形成强势。团队的设岗原则要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次为教学骨干和各类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要考虑成员的研究领域、个性特点及校企互补等因素。并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优化组合,使团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互补效应和叠加效应。郑教授的“二八”定律和“12321”法则都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专业建设中要以专业骨干教师为组成成员,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按一定比例的年龄结构配备团队教师成员。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培养或引进年轻的、愿意为教学奉献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能够开展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使中青年教师朝着名师的目标靠近,造就一支教学名师梯队。
三、培育团队创新气氛和协作精神。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质量决定团队创新的水平。不同思想的碰撞、切磋、渗透和融合,能互相启迪、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提升团队的创新水平和协作精神,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创新合作气氛。首先,要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通过彼此沟通,达成共识,增强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使全体成员能在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里坦诚交流、潜心钻研、不断创新。其次,要倡导团队精神。教师个人应克服只讲竞争不讲协作的狭隘科研观念,培养彼此支持、互相配合、相互信任的价值观。第三,分工合理,明确责任。依据各成员的特长,科学地进行分工,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实现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只有团队成员责任明确,关系融洽,才能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促进团队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提高团队综合能力。专业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对双师素质的教师的培养,学校应轮流安排各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到有关高校、有关科研部门以及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参加在职或短期脱产学习进修,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升专业造诣。同时,组织有关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了解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职业操作技能。另外,教学团队成员还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同时在团队建设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培训课件、教案制作技巧,聘请优秀教师传授讲课、说课技巧,并定期组织各种教学竞赛。通过集训、竞赛等方式提高团队教学水平。
五、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必须改革和完善职校内部管理模式,扩大教学团队管理自主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专业建设在自主的建设中进行,学校只通过定期的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营造相对自主的氛围。确立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改革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在团队建设中,不断完善团队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更科学、更公平。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听了郑教授的报告提高了我对“团队建设”的思想认识,明确了团队建设的方向,并且学到了正确的方法指导,我相信这必将能帮助我校做好今后的教学团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