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儿童传统游戏现代意义的探究开题报告
(2018-12-19 19:11:47)
标签:
转载 |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儿童传统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儿童传统游戏作为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适应的功能,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文化动因,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民族感、集体荣誉感和民族精神。而这正是现代儿童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道德建设;其次,儿童传统游戏作为教育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朴素的教育真理,是现代教育实践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儿童传统游戏的利用可以充实和发展现代教育方法与策略,增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融合。
儿童传统游戏具有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轻松活泼,节奏明快,语言朗朗上口,同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简便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游戏的材料和玩具十分简单,便于老师或幼儿自己制作,甚至不花钱也能开展儿童传统游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颖慧在《经典游戏与现代游戏的比较及启示》一文中对经典游戏(典型的民间游戏)和现代游戏的涵义、游戏材料、游戏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掘了经典游戏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刘焱、孙畅在《击鼓传花游戏的年龄特点、发展价值及指导建议》中谈到击鼓传花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反应能力、推理假设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有利于动作准确性、敏捷性的发展和幼儿在人前表现自己的心理素质的完善,以点带面地阐述了民间游戏在教育价值、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方面的所悟与尝试。以上观念为本课题提供了教育学基础。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我们了解到,当前此方面的研究多针对传统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开发智力、发展体能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陶染民族情感等方面,而挖掘传统民间游戏的科学教育价值的研究较少,这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的目的之一。
三、研究的意义
1、儿童传统游戏娱乐性强,群众性强,易学易会,游戏材料因陋就简,或取之大自然或废物利用,幼儿会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制作,玩起来兴趣会更浓。
2、儿童传统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玩起来。儿童传统游戏对拓宽幼儿的群体协助、交往能力、克服自我中心、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有重大意义。
3、儿童传统游戏有着很强的规则意识,为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儿童传统游戏能促进幼儿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此,我园决定对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进行挖掘,希望在课题的引领下,认真了解、 解读传统游戏,让它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游戏的乐趣 ,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目标
1、挖掘各领域的传统游戏,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合作交往能力的意识。
2、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我园儿童传统游戏的操作模式,并加以推广。
3、帮助教师更清晰的认识到儿童传统游戏的开发过程中多种组织方法,适宜的指导策略,以及和现代游戏的互相融合中促进幼儿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充分调动幼儿家长和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儿童传统游戏的搜集和筛选及改编,使之更适合我园开展。
2、结合幼儿园各年龄班将儿童传统游戏进行年龄阶段的划分,并制定各年龄阶段的目标。
3、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4、儿童传统游戏现代意义的探究。
六、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评优展示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谈话法、专家咨询法。
【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3——9月
1、搜集各类儿童传统游戏资料,概念界定。
2、制定方案。
3、填写立项申请书。
4、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
调查、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10------2016年4月
1、调查问卷: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继续搜集游戏,并进行数据统计。
2、各年龄阶段制定开展儿童传统游戏活动的目标。
3、各班选取民间游戏进行创编活动。
4、民间游戏创新与改编的案例及相关论文。
第三阶段:
阶段总结:2016年5------2016年12月
1、积累相关资料和经验,形成适合我园的儿童传统游戏的操作模式。
2、形成幼儿园儿童传统游戏的有效策略。
3、全园游戏展演,并对幼儿发展水平份年龄段进行评价,《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论文集。
4、中期课题汇报。
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2017年1-----4月
1、提升经验,巩固成果,完成最终课题报告并发表论文。
2、《儿童传统游戏现代意义的探究》结题报告和专著。
3、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教育教学案例并积极推广。
七、预期成果
汇总教师撰写的儿童传统游戏的案例分析、游戏创编,编辑成《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论文集,并积极推广。
八、人员分工
李慧梅:课题组第一负责人,领导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负责方案、结题报告的起草;承担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撰写课题各阶段计划、主报告的撰写,主持教师培训和课题研讨活动。
吴小梅: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堂教学的开展调查,策划主持课题研究活动,组织课题成员上研究课,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承担课题中期报告、主报告的撰写工作。
李凤莲:课题组召集人,负责活动前的通知、登记考勤等工作,拟定课题组管理制度,负责实验前期、后期的测试工作,随堂听课和教研活动中的提问调查,撰写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以及基于课题的农村特色园本文化的研究。
陈
江安安、方程虹:具体负责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改编,承担传统游戏的课例分析工作。
方珍珍、何习铃、王娟、吴胜姐、章礼娜:具体负责传统游戏的收集与实施工作。
吴
九、研究条件
1、人员结构:主要负责人李慧梅长期承担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参与研究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省级课题已结题;吴小梅担任县幼教教研员工作;两人都是兼具实践和理论优势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多次承担地方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获得过省市县几级的奖励。课题组的其他成员都是我园活跃在管理、教育、教学一线的青年骨干,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市县级评比中获奖,具备将实践升华为理论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均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骨干。
2、资料准备: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3、科研手段:(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坚持开放、民主、包容的治学理念,积极展开课题组内部的学术争鸣,加强治学的严谨性,提升教育科研水平;(4)我们拟采用以下方法开展研究: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评优展示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谈话法、专家咨询法。
4、经费保障:我园保证将本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列入幼儿园教科研专项预算中,确保研究正常开展。资料费:3000元;数据采集费:2000元;差旅费:3000元;会议费:3000元;设备费:2000元;
十、参考文献
1、王颖慧
2、刘焱、孙畅
3、瑞典比吉瑞
4、丁海东 《学前游戏论》、
5、周兢
6、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