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崧舟著作《美在此处》摘录笔记(四)
(2020-03-31 21:32:07)
标签:
著作王崧舟 |
分类: 学习情况 |
1、何为语文意识?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即“内容”是第一边界,“含义”是第二边界,“形式”是第三边界。就是要关注文本“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怎么写”是指话语形式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写”是话语意图的问题。话语形式涉及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等问题,简言之就是“语感”问题。话语意图,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等问题,概言之就是“境感”问题。
2、发现儿歌的形式之美:音韵和意象。
儿歌不仅押韵,而且意象不能随便更改。
3、发现童话的形式之美:趣味和准确。
语言的节奏,跟文本要传递的知识要点,应该完全吻合。从语言文字的精准妥帖做一个拓展。
4、发现寓言的形式之美:隐喻和精炼。
文字的拓展既可巧妙地揭示文本的思想内涵,又能不露声色地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
5、发现古诗的形式之美:诗眼和意境。
6、发现历史故事的形式之美:秩序和文化。
语文意识点有时体现在语文(古人的名和字)和文化(名、字后面的传统礼制)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上。
7、发现叙事散文的形式之美:张力和留白。
关注破折号,也是一种语文意识。
8、发现说明文的形式之美:平实和精确。
9、发现心灵鸡汤的形式之美:精致和蕴藉。
10、发现记叙文的形式之美:反复和节奏。
关注作者写作意图,再试图从文中反复处和节奏处中找答案。
11、发现通讯的形式之美:剪裁和布局。
关注详略得当。
12、发现小说的形式之美:缜密和典型。
13、发现梗概的形式之美:简约和连贯。
梗概的规律可以说把要点全都串在一起,我们可以对梗概进行缩减。
感想:如何让学生掌握言语智慧和言语艺术,真是一门学问,精深的学问。王老师的十几篇文章的语文意识要点的分析,不得不惊叹他独到的眼光,精细的剖析,这些文字又温情脉脉地看着你,鼓励着你,似乎对你说:“只要你有了语文意识,你也行。”今后拿到任何一篇文字我都提醒自己,要有语文意识,要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修辞方面的,还是标点符号方面的,是结构独一无二的特点,还是文体的这一个特征……都要细细问清楚,这大概就是以一种全然的状态面对文本的警觉和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