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首发自工号:小Q旅图)
到此一游纯属偶然。早上在老城区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去大巴扎,结果被司机绕路绕到怀疑人生,兜了一大圈之后被放在了大巴扎的后门才意外来到这里,突然很好奇这个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决定进去看看。
伊斯坦布尔大学的门面做得相当高端大气,像皇宫大门一样的气势恢宏,它成立于1453年,是土耳其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土耳其政治家的摇篮,从建立之初就一直作为奥斯曼帝国培养统治阶层的伊斯兰大学。
由于靠近大巴扎和一墙之隔的苏莱曼清真寺,
这里的人气非常旺,门前熙攘,聚集了很多少男少女。
走去大门的时候发现身后尾随了几个小丫头,回头对视了一眼,
她们马上笑眯眯的跑过来问我可不可以合影。
与此同时大Q也在另一边过足了偶像瘾,一波波过来求合影的,看他嘴角止不住上扬的样子,所以,真把自己当韩庚了吗!
进入伊斯坦布尔大学要过一道简单的安检,一般情况下进去也需要出示证件。但门卫叔叔看到我们人畜无害的样子就马上笑眯眯地放行了。据说对于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来说,对亚洲人(特别是中日韩)的安全警惕性会降低很多,除了个别神经病自己作死之外大部分人和恐怖组织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所以相比较欧洲面孔的人限制会更多,
他们对亚洲人会更亲切友好。
伊斯坦布尔大学不大,因为还没有到假期,里面人非常多,路边的椅子上很多看书的学生,草坪上各种踢球的猛男。绿化做得极好,特别适合避暑或者去大巴扎走累了过来小坐一下。它本来也不是什么景点,如果期待在里面看到新奇的美景肯定是要失望的,但在这里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世俗化穆斯林国家开放的学术气氛。
在我身后包头巾的女孩们和男同学一起踢球
土耳其虽然是个穆斯林国家,但它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伊斯兰世俗化的范本,这是比“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更加具有世界文明史意义的文化遗产。土耳其的包容与开放在土耳其女人身上体现地更加明朗:这里的女人很多并不会穿穆斯林传统服装甚至不会包头巾,在大街上穿全黑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女人比伦敦街头的都要少,她们接受教育,开朗热情,彻底打消了我心中那些因为各种恐怖袭击新闻而产生的穆斯林恐惧症。
一条很有特色的林间小道
我觉得土耳其的阿猫阿狗就像澳大利亚的考拉,每天睡二十个小时,发呆一小时,觅食一小时。就没见到过一个完全清醒的,不是正在睡就是准备睡
从伊斯坦布尔大门出来往大巴扎方向走会途径一个古老的传统旧书市场,里面的书大多都是土耳其语波斯语也有不少英文版本的,上面手写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凝结着前人的智慧,爱书之人可以去淘一淘买一本回家做纪念。
—— THE END ——
欢迎关注我的工号:小Q旅图,旅行攻略和旅游随笔定期更新
微博:小Q旅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