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真题模拟 |
中国古代文学·秦汉文学
一、填空题
1.汉朝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被称为诗化的散文,指的是 。(2012年南阳理工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子虚赋》《上林赋》的作者是 ,与其同属一个朝代的擅长同一题材的文学家有扬雄、班固、张衡。(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过秦论》的作者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 (2017年海口经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成语“负荆请罪”出自 。(2011年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5.《史记》的作者是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6.司马迁的 描述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的历史。(2014年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7.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2017年湖南工业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类史书,作者是 ,自述撰写太史公书的目的是
,成一家之言。(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9.水至清则无鱼,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2013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10.司马迁,字子长,与 并称“史界两司马”,与 并称“班马”。(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11.“前四史”指的是司马迁的 、班固的 、范晔的 、和陈寿的 。(2012年海口经济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12.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
并称“乐府双璧”。(2017年周口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13. 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2012年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14.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关于汉字的构造,古人有“六法”之说,即 、指事、 、形声、转注、假借。(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编导类专业招生统考试题)
15.汉乐府诗中, 是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而汉末的组诗 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2017吉林动画编导)
16. 是秦相吕不韦与他的门客编撰的杂家著作,又称《吕览》。(2009河南编导统考)
17.“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的后两句是:“ , 。”(2015广西民族大学编导)
18. 是继《诗经》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2015井冈山大学编导)
19. 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2016北电电影学)
20. 左思创作《 》后,豪贵之家争相传抄,使得洛阳纸价上涨,遂有了“ ”的典故。(2016河南编导统考)(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导统考)
21.范晔所著 被称为东汉史书。(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编导)
22.《汉书》的编著者是 。(2011重庆邮电大学编导)
23.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 。(2014齐齐哈尔大学戏文)
二、选择题
1.“凤求凰”的故事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c )
A.孟子 B.曹植 C.司马相如 D.唐伯虎
(2014年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2.“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自(b)。
A.《论语》 B.《淮南子》 C.《搜神记》 D.《山海经》
(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真题)
3.《吕氏春秋》属于下列那个学派的代表著作?(c )
A.法家 B.道家 C.杂家 D.儒家
(2014年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4.下列那一个人不属于汉赋四大家?(a )
A.牧乘 B.扬雄 C.班固 D.张衡
(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统考试题)
5.贾谊的文集是( a)
A.《新书》 B.《新语》 C.《至言》 D.《治安策》
(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6.史书《史记》所反映的最早历史是(b )
A.盘古开天辟地 B.黄帝时代 C.商朝建立 D.西周灭亡
(2012年重庆邮电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7.(c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A.《国语》 B.《战国策》 C.《汉书》 D.《史记》
(2014年蚌埠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8.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d)
A.《咏史》 B.《同声歌》 C.《赠妇诗》 D.《古诗十九首》
(2014年赣南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三、名词解释
1.“乐府双壁”(2012年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2.《孔雀东南飞》(2017年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招生考试试题)
3.《吕氏春秋》
4.《说文解字》
四、简答
1. 简述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
2. 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
五、论述
1.试述《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思想意义及其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2.简述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