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17-01-11 15:48:47)
标签:
编导李玉郎教育摄影考试 |
分类: 真题模拟 |
一、填空题(10×1=10分)
1、
2、
3、
【很多同学掉了“R”,未扣分,望严谨!】
4、
5、
【答“半外景半内景”者系瞎编而得,无根据】
6、
7、
【写出中文或英文均对,Lux
8、
9、
10、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
二、单项选择题(10×2=20分)
【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为标准答案,具有唯一性】
11、感光度DIN25°相当于ASA多少?
A、250
12、色度与下述哪项结合,就可表达或定义一种色彩?
A、亮度
13、1910年代,欧洲摄影分离派创办的刊物是哪个?
A、Camera Work
/《摄影作品》
14、能提高色温的滤色片主要有哪些?
A、雷登80和雷登82
15、APS(Advanced Photo System)相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多画幅
【此题答错者很多,源于粗心,勤查资料或细阅讲义即可发现答案】
16、普通长焦镜头的焦距范围为多少?
A、55~300mm
【注意:nm为纳米,与mm差距遥远】
17、镜头的像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球差、彗差、色差
C、球差、彗差、场曲、像散、畸变、色差
【此题选错者较多,应仔细查看教案或讲义。桶型畸变、枕型畸变只是畸变的具体表现,不能与其他像差同日而语】
18、新闻摄影常需抓拍,为了保证不失焦,应准确把握好下述哪项?
A、超焦距
【请认真理解“超焦距”,并在自己的照相机上观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9、已知某Kodak
35mm电影胶片的γ
A、影像的反差小于景物的反差,应合理调整曝光,令二者交相辉映
B、影像的反差大于景物的反差,应加深密度,减小灰度,令二者吻合
C、胶片的密度过小,应通过提高灰雾度而加大,令影像正常还原景物
D、胶片的宽容度太低,应提高密度,减小灰度,令影像正常还原景物
【此题难度较大,系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必须彻底理解反差、密度、灰(雾)度、宽容度的内涵,搞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建议认真研读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弄清γ的含义以及各种体现。选对此题者,7个班仅有12人。】
20、影视界公认最优秀的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包括:
A、DOLBY 7.1 & MPEG
22
C、DOLBY 5.1 &
DTS
【此题不难,但正确率也不高,归因于上课不认真听讲,混淆了这些概念】
三、术语释义(5×2=10分)
21、色温
(1)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绝对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Color temperature。
(2)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
/
(3)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生理学与心理学等综合复杂因素形成的一种感觉。
(4)色温是在摄影、影视、出版、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至少要答出两个要点,方能得满分】
22、感光度
感光度,Sensitivity,是感光材料产生光化作用的能力,可衡量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此题答得很好】
23、F64小组
F64小组是1932~1935年一群位于美国加州具有相同摄影理念的年轻摄影师组成一个摄影小组,主张使用镜头最小的光圈F64获得影像的最大景深,追求清晰与纯粹。他们重视画面的精致,不赞同在底片曝光前後做多余的处理,要求画面的张力,不格放或裁切影像,不用光面像纸。F64小组的代表代表人物有Ansel Adames(安塞尔·亚当斯)和Edward Weston(爱德华·韦斯顿),影响很大。
【一定要答出该小组为什么叫“F64”即得名原因,或缺此要点,扣一半分数】
24、标清
标清,英文为“Standard
Definition”,缩写为SD。标清电视,英文为“Standard
【要分别解释“标清”与“标清电视”,务必提及“720P”和“400线”,否则扣一半分数】
25、反转片
反转片,Reversal film,指处理后可直接获得与景物色调、明暗与一致的正像的胶片。
【答出以上要点,即可得满分。若有进一步解释,不扣分】
四、简答题(2×15=30分)
26、请结合自己的拍摄经验,简述夜雨的拍摄要领与技巧。
(1)逆光;
(2)正确测光,曝光适当减小一档至一档半光圈;
(3)设法提高亮度,如用闪光灯或人工布光;
(4)景深尽量要小,可选择大光圈;
(5)不提倡用B门、T门,不宜多次曝光;
(6)注意保护器材尤其镜头,避免淋湿。
【提及以上六个要点中的四个,即可得满分。若有补充,不扣分,但补充的要点游离于该问题或散漫杂糅,则扣1分】
27、简述光圈如何影响景深的大小与深浅。
(1)景深大就是景深深,景深小就是景深浅。对景深而言,大小与深浅的含义相同。
(2)在物距与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景深与光圈的开口大小即光孔直径负相关,与光圈系数正相关。
(3)一般可简化为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写出以上三项要点中的(2)与(3),就可得满分。此题只需回答光圈与景深之间的关系,但至少三成同学详述光圈、焦距、物距这三者如何影响景深,系审题不严所致,扣1分。无一人提及(1),应重视。】
五、论述题(1×30=30分)
28、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什么,纪实摄影的美学特质何以体现?请结合中外纪实摄影经典作品剖析。
(1)本质
截至目前,对于纪实摄影的确切概念范畴,虽然每家之言各有不同,但在主要的核心问题上基本还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当其诞生之时,西方人将其命名为Document Photography。根据“Document”最基本的含义,那么它应当是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在中国最后定名为"纪实摄影",同样表达了文献和历史纪年的含义,也强调了真实性的价值范畴。根据两者命名的定位,纪实摄影应当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的真实的记录,它的题材内容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
(2)美学特质
一是真实性。纪实纪实,这张照片首先当然就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性都不能保证又何谈纪实性呢?纪实摄影并不排斥摆拍,关键是要符合事情的真相和事物的规律,就比如奥古斯特·桑德的《时代的面孔》中的作品,如我们熟悉的《面包师父》、《年轻的庄稼汉》、《民主党议员》、《扛砖工》等等,全部都是摆拍的,但它们却无比的自然与真实。而且,好的摄影师应当都具有导演的特质,正如亨利·卡蒂尔-布列松那样在一个绝佳的场景处等待他的“决定性瞬间”,这样刻意的等待也是一种人为的安排。那么,与其守株待兔,苦等那惊险一跃(如卡蒂尔-布列松作品《巴黎圣拉萨车站后方》)不如主动出击,邀请一位合适的对象帮你完成呢。当然,主要还是应当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且在新闻摄影中是决不能采用摆拍的,否则就违背了其本质精神了。另外,由于数码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地发展,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正受到挑战,也越来越受到置疑,每一位摄影者的必须恪守职业道德,捍卫良知。
二是为历史留证。摄影具有其它记录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更应当感觉责任重大,所以拿起相机来者不拒统统拍下,不能算作纪实。我们要慎重,要有所选择,以期在时光飞逝中为我们和子孙后代留下不可磨灭的、有价值的历史见证。
三是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即使是铁面无情如法律,也要提到不能有违善良风俗,更何况是我们的纪实摄影。所以,真正有同情心、有爱心、有正义感的摄影家们,不会以“零度情感”为准则,不会恶意的暴露、不会高高在上地俯视。他们表现伤痛、疾病、罪恶、战争以及所有的不幸,都是为了不仅能表达“同情的战栗”,更期望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能促使当事人的思索,带来改变的可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3)体现的途径与方法
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准则,以无比的毅力甚至是献身精神,深入人类的生存实际,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摄对象,不虚构、不粉饰、不夸张,以抓拍为主,再现真实的情景。
2)保持公正的眼光和角度,公平记录所发生和看到的真实现象,保持一种对人性的关注。作为纪实摄影家,要有高度的文化素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对生活中新的视觉形象的敏感,对选择对象的敏感,对把握最佳时机的敏感。
3)尊重生命,挖掘人性的复杂性,记录人世间的不公、黑暗、动乱,表述与传播的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