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影的历史轨迹——电影的蓬勃发展
(2013-10-03 18:25:18)
标签:
编导编导李玉郎播音主持教育 |
分类: 真题模拟 |
二、电影传入中国
填空
1、____年,电影传入了中国。(1896)
2、1899年西班牙商人____在中国放映了第一部带有故事情节的短片,吸引了观众。1908年他在上海建起了一座可容250人的电影院,即“虹口大戏院”,成为在中国第一个经营电影院的商人。(雷玛斯)
3、____年,北京____拍摄的戏曲片《____》,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丰泰照相馆,定军山)
三、电影的魅力
一、填空
1、起初,在艺术理论界,电影不被看好,它被视为一种不入流的东西。如德国一位美学家和艺术史教授康位德·朗格就曾直言不讳地指责“____”。他认为电影反映的影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一模一样,对现实的复制不可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也不可能体现出艺术。(电影不是艺术)
2、1911年,意大利诗人____发表了《____》,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为电影跻身于艺术的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由此,“____”就成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语。(乔托·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七艺术)
二、名词解释
第七艺术:1911年,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为电影跻身于艺术的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由此,“第七艺术”就成可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改变了它所综合的各种艺术的原有材料和独特的个性,引起了原有艺术元素的质的变化,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它是动与静、时间与空间、造型和节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从而形成了电影这门独立的第七艺术。
四、电影的特性
一、填空
1、电影的特性有三点:艺术形式的____;反映客观世界的____;____是电影艺术的特殊的表现手段。(综合性,逼真性,蒙太奇)
2、德国著名理论家____在《____》中,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作了界定。提出了诗属于____艺术,绘画和雕塑属于____艺术。电影既具有____,即文学叙事的时间艺术的功能,又具有____的空间艺术的特征。因此,电影可以说是____、____和____的综合体,所以综合性便成了电影的特性之一。(莱辛,拉奥孔,时间,空间,诗,绘画、雕塑,声画复合、时间艺术、空间艺术)
3、在电影中,时间的运动,借助____显现了它的形象的魅力;而空间造型,则透过____、____,赋予它更为丰富的表现力。二者的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空间环境,时间的运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4、由于电影长期受文学语言的影响,不少导演在运用电影语言时,习惯于用____的方法来再现客观现实、表述内容的思想涵义,忽视了影像本体的____的功能,对____的造型作用及其表现了缺乏认识。(情节表义,造型表义,空间艺术)
作为电影的影像本体,除了能叙述故事,起到情节表义的作用之外,它的自身尚有揭示事物、____的表现功能。这一点常常被一些导演忽视,或者不善于运用。这实际上是对电影艺术的____因素缺乏认识。(求理写意,空间造型)
重视____的表义功能,完成意象性影像形态,这种表述方法常常较之单纯的____更能带动观众,影响观众的参与意识,因为后者只让人感受故事,前者则让人领会形象内涵的意蕴、情愫、哲理而参与思考。(影像本体,叙事功能)
导演必须重视___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像达到____的___方法。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最常用的表述方法。但导演还应重视___因素去发挥____的潜能,运用___的方法,去创造感人的、令人思考的世界。擅长用影像表义和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____去创作,擅长情节表义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____去拍片。(时间,情节,再现,空间,影像表义,表现,艺术感觉,理性)
我们经常观赏到的多是以____表义的故事片,而纯粹以影像表义的影片不多见。美国导演雷弗里·德于1978年拍摄的《____》纪录片,就是以纯粹的____表义的方式创作的。(情节,失去平衡的生活,影像)
5、电影的____性是电影的天然本性。(逼真)
6、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____》中说“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电影的“基本特性是跟照相的特性相同的”。克拉考尔电影理论的核心,即电影的根本性就在于它能___地再现客观的物质世界,并使其复原在银幕上。(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逼真)
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____》中说“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电影是什么?)
克拉考尔和巴赞对电影本性的认识是一致的,都把____本性,即通过摄影机的镜头逼真地反映物质世界的现实当作是电影的本性。(照相)
7、勿将逼真性和真实性混为一谈。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逼真性,是____的概念,是电影本身所固有的天然属性。而真实性是____上的概念,常指艺术创作上的追求或欲达到的目的。(科学,艺术)
8、希区柯克认为最为真实的是____。在纪录片里,“____”,纪录片的真实素材你无法创造它;在故事片里,“____”,他要按自己的意愿创造出真实的生活。(纪录片,上帝即导演,导演即上帝)
9、由逼真性引出的电影___风格,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法则,它和以纪实为主的____有原则区别,不可将二者混淆和等同起来。通过____达到的逼真氛围与____的真实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纪实,纪录片,纪实手法,纪录片)
对于电影来说,纪实风格会给观众带来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一种是____的美,这是一种朴素的美。一种是经过创作者的修饰、加工而又不露痕迹的____美。(自然形态,艺术)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____介入电影,使电影模拟生活的纪实效果更显示出它的无比威力。虚构的情节,画面的真实效果,使观众像看纪录片那样感到真实可信,这种纪实风格和前纪实风格有了质的区别。(数字化电脑高科技)
10、____是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段。(蒙太奇)
11、____可以是电影艺术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作为电影揭示生活、传达思想的特殊技巧,同时也是导演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但蒙太奇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是创作的目的。导演对蒙太奇的掌握与运用,不仅仅是个技术过程,而且应把它看做是个____的过程。(蒙太奇,艺术创造)
二、名词解释
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含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并成为世界上电影的通用术语。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
三、问答
1、怎样认识电影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答:德国著名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作了界定,提出诗属于时间艺术,绘画和雕塑属于空间艺术。莱辛用“诗”了指文学,用“画”来泛指造型艺术。用这一理论来审视电影,不难看出,电影既具有诗,即文学叙事的时间艺术的功能,又具有绘画、雕塑的空间艺术的特征。因此,电影可以说是声画复合、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在电影中,时间的运动,借助空间环境显现了它的形象的魅力;而空间造型,则透过时间的运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赋予它更为丰富的表现力。二者的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使它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它既可表现时间流动的过程,充分展示动作,通过事物的发展和运动来扩展空间;又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叙事的过程,在同一时间内透过空间扩展生活场面,加大叙事容量。所以说电影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视觉来感受时间运动的,所以它的表现层面更多,张力更大,给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烈。
电影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使它获得了创造新的艺术形象的可能性。
2、如何理解电影的逼真性和真实性的关系?
答:电影的逼真性是电影的天然属性。电影是通过摄影机把客观世界的形象如实地纪录在胶片上,再通过放映机还原在银幕上。但我们常常容易把逼真性和真实性混为一谈。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逼真性,是科学的概念,是电影本身所固有的天然属性。而真实性则是艺术上的概念,常指艺术创作上的追求或欲达到的目的。不可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混为一谈。
真实性又是和逼真性密切相关的。它首先来自电影的逼真性,而不是真实的事情。尽管故事是虚构的、扮演的,但体现形象的物质外壳必须有逼真的质感,且是以导演构思的主观刻画呈现其面貌的。真实又必须用逼真的影像外壳来包装,才能打动观众。
由逼真性引出的电影纪实风格,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法则,它和以纪实为主的纪录片有原则区别,不可将二者混淆和等同起来。通过纪实手法达到的逼真氛围和纪录片的真实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电影的逼真性和电影能够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是其它艺术无与伦比的。由于电影受逼真性的制约,所以在影片中决不容许出现虚假的现象。不过它容许假定性,容许导演的主观选择、取舍、提炼、创造,甚至容许运用特殊技巧和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制作。
3、电影为何能成为第七艺术?
答:电影的神奇与魅力,产生了大量的“影迷”群落。早期电影尽管受到排斥,但它飞速的发展,有识之士的参与,艺术雨露的滋润,使它迅速成长起来。卡努杜发表的《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为电影跻身于艺术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由此,“第七艺术”成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语。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电影由杂耍到作为一门艺术,仅仅经过了短短的16年时间,自此之后,电影艺术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并在艺术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