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章 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2013-07-06 14:04:45)
标签:

手法

双手

父亲

大全

色调

教育

分类: 考试内容

第二章 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本章知识点

1、景别的划分

2、反应镜头相接原则

3、景别的连贯性原则

4、人物位置的连贯性原则

5、角度的连贯性原则

6、动作的连贯性原则

7、主体方向的连贯性原则

 

2-1 景别的划分

景别——主体在画面上所呈现的范围。景别是创作中组织、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决定让观众看什么,以什么方式看,看到什么程度

的一种造型手段。

景别的划分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①   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大小只占画幅高度的1/4或更小。

http://img.ph.126.net/w38oYjJUApsGXTgsbVmQig==/3282842653376775067.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1(电影《好男好女》)

人处于画面空间的远处,只占画幅很小的比例,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空间方位。由于环境气氛占主要地位,常用来表现广阔的空间,给人以气势磅礴、宏伟的感受。往往在抒发感情、渲染气氛上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一景别在影片中所占比例不大。

注意:不适宜用来表现横向运动感强的效果,因为被摄主体在这样宽广的空间其运动速度常常显得微不足道。

 

②   远景——人在画面中的大小只占画幅高度的1/2左右。

http://img120.ph.126.net/nXtPCiVXTlmzonhZb6Ik4A==/1630303065109474382.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2(电影《英雄》)

人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明显了些,但仍处于较远的位置,和大远景所

强调环境的独立性不同,而是强调环境与人物的相互关系。主要用来

表现场景中场面的规模、范围、人物所在的位置和动作过程。

注意:在这种景别的表达中,静态画面需要构图的突出和必要的人物运动引导,动态画面则需要摄影机的运动来突出画面的主体。

 

③   大全景——人在画面中的大小只占画幅高度的3/4左右。

http://img245.ph.126.net/aGGphyN2xTPDmuT2HchMyQ==/1383168035557289123.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3(电影《英雄》)

人的动作更为清楚,动作与位移在画面中的变化更为具体。表现的重点仍然是以人物为主,环境范围的表达是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的。在场景段落中表达全面的空间关系。

 

④   全景——人在画面中的大小和画幅高度几乎相等。

http://img241.ph.126.net/ftv0aydeMGrkX2Czcutw3w==/1391330809881717510.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4(电影《英雄》)

适合表现人物的全身形体动作,往往是一场戏拍摄的总角度,决定着场面调度中镜头的调度、影调、色调、人物运动方向和场景的位置关系。

注意:人物在画面构图中不要太满,在头顶的上方要比脚下多留些空间,这样画面看起来会显得更和谐一些。

 

⑤   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构图。

http://img58.ph.126.net/2M5HHLPddE6sxwCE1siTLQ==/823595781856755276.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5(电影《英雄》)

它常常被用来作叙事性的描写,因为这种镜头既可以看清楚人物半身动作,也看到人物所处环境的细部,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接近人眼在通常情况下观察事物的距离和视野范围,所以这种景别在一部影片中所占比重较大,除非要达到特殊的效果,它又是从特写到全景(或反之)不可少的过渡镜头。

注意:在拍摄现场,该拍全景的拍全景,该拍近景的拍近景,千万不要缩手缩脚,把他们都处理成不远不近的半吊子镜头,使人看了不舒服,也缺乏表现力,造成影片景别缺少变化,中景的运用,是一部影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⑥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构图。

http://img230.ph.126.net/FIelVcVIfJQugJmQ7NFjxw==/1410471108298339513.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6(电影《卧虎藏龙》)

“近景取其质”人物面部神态,头部的形态居于画幅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人物的外在表情、动作细节等都是为了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为了叙事,因此,重要的对话、表情、动作细节等往往要用近景景别表现。

 

⑦   特写——肩部以上的人物头像构图

http://img1.ph.126.net/5ZJ7D0mXtMRJlPlkRxFZ5Q==/3184607886505811253.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7(电影《英雄》)

完全把被摄主体从环境中推出来,环境空间由于镜头焦距关系而完全虚化,画面极具造型感染力,能准确地表现人物动作细节和过程,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作用,影响观众。

注意:后期剪辑时,一系列镜头中如果过多的使用特写镜头,会减弱环境空间关系,造成叙事迷茫、疲于猜测的后果,所以,不要滥用特写景别。

 

⑧   大特写——表现人物或被摄体的局部。如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双手。

http://img616.ph.126.net/CfOwsL4N7OAO2WLYnDU5Hw==/1989183660415721534.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8(电影《英雄》)

能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在视觉上更具有强调、突出功能。

注意:拍摄大特写景别时,在光线上要极为讲究,光效要突出大特写的形象,光线形式可以不拘于环境光效,可以装饰性稍强,但在光线总体亮度上要与前后镜头保持一致。

 

2-2 画面流畅性的剪辑原则

虽然一部影片由很多不同时空的镜头剪辑而成,但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画面之间的衔接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画面之间有“跳”的感觉,我们在视觉上感到很流畅。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剪辑师在影片剪辑的时候,并不是随意把镜头拼凑在一起,而是严格遵循着画面流畅性的剪辑原则。流畅性的剪辑原则有如下几点:

1、         反应镜头相接原则

所谓的反应镜头相接原则,就是根据画面中的被摄主体所作出的有针对于某人或某物的表情或动作,然后在下一个镜头接承受该表情或动作的对象的反应。这种剪辑方式是画面流畅性剪辑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一部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方式,常用于电影里面的对话镜头剪辑。由于它的剪辑原理是以观众的心理期待特点为依据,因此剪辑的痕迹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画面看起来也显得非常自然流畅!

例: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一场戏:天娜的父亲和查尔斯谈他和天娜的婚事。

图2-1  天娜的父亲看查尔斯的反应

http://img229.ph.126.net/VS49okbUVQ3_ZQTMsIbGKA==/2147935547280725656.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图2-2  查尔斯的表情

http://img.ph.126.net/fK2eCeqIV3G0RMbc70ciTQ==/3242873206683861130.jpg剪辑所遵循的画面流畅性原则" />

 

很显然,对话场景运用反应镜头相接的剪辑原则是符合观众的心理特点的,也是电影里面见得最多的剪辑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