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读后感

(2018-05-10 17:02:27)
分类: 教育教学

前段时间读了《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一书。读完以后,我觉得张齐华的个人魅力和成长历程都很值得学习。

张齐华老师的座右铭“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他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是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从《圆的认识》一课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数学文化的教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转化成没有规矩,仍成方圆。“圆,一中同长也”;“圆出于方,方出于矩”;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等等。不仅彰显了厚重的数学文化,同时颇富抒情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看着书中实录,仿佛走进了张齐华老师的课堂,像在品尝一杯好茶,留有余香。 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收获。    

一、内容简介    

《审视课堂: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一书共分课堂打磨篇、理念探索篇和技艺解读篇三个部。课堂打磨篇对张齐华老师最具代表性的几节课进行了深入剖析,有详尽的课堂实录,详实的备课手记,丰富的专家点评。理念探索篇重点阐述了张老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技艺解读篇包括《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张齐华教学艺术系列报道和众多教育专家对张齐华教学艺术的解读。整本书有典型的课例分析,有深层次的数学文化探讨,深入浅出,内容丰富。    

二、张老师的课堂    

以前看过几节张老师的录像课,张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阅读了张老师的这本书,对张老师的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张老师的课堂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选择三点谈谈。    

1、艺术的课堂    

听过张老师的课一般都会被张老师的教学语言所折服,张老师的教学语言既有数学老师的准确、概况、凝练,又有语文老师的激情、诗意,加上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和巧妙的点拨引导,可以说说独特而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一张名片。可以说,张老师的课堂是艺术的课堂,有语言的艺术,有评价的艺术,有设计的艺术。    

2、智慧的课堂    

听张齐华上课,你很难预料到他下一个环节可能会做什么,这种对课堂莫大的心理期待,既吸引着听课教师,更拨弄着每一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向往。这种期待、这种向往都是因为这种不确定,为什么不确定呢,就是因为张老师的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说起来很容易,共11个字,但实践起来却需要智慧,需要大智慧,所以说张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3、丰富的课堂    

上出艺术的课堂,上出智慧的课堂绝非是一件易事,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有优美的音色,不一定能说出幽默的语言,有幽默的语言不一定能有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一定能有巧妙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评价和巧妙的设计,从天文到地理,从人文到自然都有可能出现在张老师的课堂上,这是一种丰富的课堂,这张丰富来源于张老师的博学多才。    

三、宁静可以致远 

张老师的课堂之所以可以吸引学生和老师,我们要看到张老师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相当的专业自觉。张老师内在的气质、个性和风格我们可能难以复制,但他哪份对专业的高度自觉是值得我们学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潜下心来,深入研究,说不定下一位数学大师将出现在我们身边。

张齐华老师让我看到的的不仅是一节又一节课,课里面深藏着的对于教学方法与理念的探索,还有对教育、对专业的那份执着与追求,强烈感受到一名数学教师在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的真实历程。张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指引了教学的方向,让我学习到怎样研究我们新课标数学,怎样使我们的数学课更具有数学文化的味道。做一名勤读书,善思考的文化教师。 

http://s11/mw690/0032g1pVzy7krWvVlsmd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