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朴老书画交流活动

标签:
《浅释艺术与宗教》书画香山里美术馆文熙雅云赵朴初 |
分类: 书画 |
纪念朴老书画交流活动
《浅释艺术与宗教》
释慧量
在世间,艺术是生命的灵魂,是精神的需要,是唯美的追求,艺术是三教九流中的内容,但艺术家占人口比例一小部分,是精英,但艺术道路很不容易,成功的人较少。为什么?一是缺乏人格的魅力。试想,不喜欢你的人如何去欣赏作品与购买,因为艺术带有艺术家人格的烙印。有人品的欣赏、有灵魂的碰撞、思想的共鸣,喜欢与购买,会带有人格的力量在其中,并占据重要的位置。相由心生,心里的想法与文化的积淀自会体现在作品中,因此提出人格是艺术家的灵魂与魅力所在。二是福报不够,福德是资粮,一生也是很重要。三是因缘不具足。四是要多行善积德。
欣赏艺术能陶冶情操。宗教家,修道者也会借助艺术的形式去平衡内在心灵与外在环境。佛像、佛经、山水等题材的艺术品自古有之,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信仰与美结合的力作对艺术家与宗教家、修道者而言同样都是震撼的!
在人间,大家都会认为生命是有限的,艺术是无限的。但修道者更多的理解为:“生命是无限的,艺术是有限的。”为何?生命(法性)是不生不灭的,艺术始终是有高度与瓶颈的,个人的修炼毕竟是有限的。名利双收的毕竟是少数,即使梵高也是死后许久才被大家认同。这个中国的心学领袖王阳明与晚清重臣曾国藩先生是比较成功的。因此,一个人的修炼——文化与心性圆满,德行都是很重要的,除了技巧以外,可以说修炼德行是最重要的了。
为何弘一大师作品大家公认,现在拍卖的价格超过上亿,因为大家崇敬他的人格、僧格,这种现象也是大众思想回归追求唯美与精神欣赏的体现。清净是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标准,修持戒定慧等级越高越清净。做功夫亦同书法家临帖,需要耐心与长时间的熏修,所以艺术家与修道者某种意义上有共通点,要戒骄戒躁,心乱不易做好。修心,如何善调身心?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则强调身心一如,乃至无我,随缘自在,禅门对宗教的理解:“宗”就是宗门!万变不离其宗,心也。是智慧与慈悲的总集,圆满、无挂碍。“教”就是教下。是方便法门、教理,三藏十二部。
艺术家的思想可借佛家的空来提高与丰富自己。生活中艺术家的作品交易、团队的理念具体可以体现到艺术家本人与经纪人,如果他们是态度不谦逊甚至是傲慢的,那么欣赏者与购买者有时就会流失,这也是由于德性引起的。大家都在世间修炼,物质与精神如何平衡?如何取舍?如何摆正心态?或者才是每一位艺术家与宗教家、修道者修炼成功与否的核心。所以阶段性的要克服、要调理、要面对,但是长远是否成功就要取决于不忘初心,福慧双修、德艺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