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第252期郦琼

(2025-08-18 11:23:09)
标签:

健康

文化

情感

杂谈

历史

分类: 一白写历史

他,一介书生。

坐在学堂里,跟着先生诵读四书五经,书本中的义理晦涩难懂,墙壁上的格言简洁本真,除了历代大儒的劝君读书,还有本朝皇帝的循循善诱。

是啊,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从笔画到字句再到涵义,死磕到头是为了什么呢?比起博学广识的智慧,改善生活才是正常人的追求。

你们看看,宋真宗说的多好啊。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书中真有这些美好吗?他渐渐地产生了怀疑,先生是个老书虫了,放学还要去地里种庄稼,挽起裤腿,跟老农民没啥两样,顶多来上几句打油诗。

大宋文坛倒是繁荣了,国际地位却一降再降,收拾不了西夏就算了,辽国完蛋了,还要继续给金国交保护费,难道是因为那些人不读书吗?

说到不读书,那些隔三岔五来抢劫的盗匪,进了村连老母鸡都抢,却对先生的藏书懒得瞅一眼,扬长而去,不知道又找哪个山洞快活去了。

憧憬和现实相互冲撞,让他对读书改变了看法,那些教人向善的章句,究竟是在束缚人的言行,还是真能够填充人的精神,或者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很好,你开始思考了。

先生,你能给我解惑吗?

不能,你自己得去感受。

先生,你认为读书有用吗?

我认为有用...

我觉得没用...

那天,他退学了,先生捡起他扔下的书本,默默地放在书架上,缓步走到学堂门口,望着消逝在山林外的身影,低声说道:书本外面的世界,吃人呐...

弃文,习武,不同于读书时的静坐苦思,骑马击剑让人气血涌动,拉开一张张硬弓正中靶心,万丈豪情随着汗珠激烈迸发,自然而然生出了征服欲。

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

书本感化人心,弓马征服世界,宋朝感化不了境内的盗匪,征服不了境外的金国,直到金兵围困汴梁城,皇亲国戚沦为瓮中之鳖。

赵构对于父兄不管不顾,宗泽为了天下策马奔腾,这位读书人出身的统帅,踏冰过河苦劝赵构救援汴京,看到的只是一双冰冷的眼神。

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书本里面怎么可能有这些,这些放大人心欲望的东西,借着读书赛道来实现,追求的不过是权力两字罢了。

他看见了,看见宗泽急匆匆的出去了,看见宗泽灰溜溜的回来了,看见赵构划拨的一万兵马之中,有一位英姿飒爽的白袍小将,名叫岳飞。

说起来,他比岳飞小了一岁。

募兵,抗金,宗泽打出勤王旗号,竟然能够使盗为兵,他也回到老家召集七百多人,宗泽让他做这些人的首领,大家齐心协力奔赴汴梁城。

一连打了十三场胜仗,宗泽仿佛看到了希望,邀请三路兵马共同抗敌,得到的答复却是你丫神经病啊(见秦岭一白.宗泽篇)。

没有援兵,宗泽孤军奋战,直到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还在汴京的五环外血战,赵构顺理成章做了皇帝,借口“巡幸东南”逃往江南。

他看见了,看见宋朝躲到南方,看见宗泽坚守北方,看见二十多封奏章请不回赵构,气得宗泽背生毒疮,连呼三声“过河”病发身亡。

宗泽死了,基业毁了。

杜充也是读书人出身,竟然能够使兵为盗,砸烂宗泽多年的苦心经营,不断发出南撤的命令,岳飞劝道: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杜充搞垮了大宋民心,金兵趁势又打下了汴梁城,这家伙拍拍屁股溜了,投靠金国做到了右丞相。

彼时彼刻,他矗立在黄河岸边,对面是潮水般的金兵,身后是推举他做统帅的宋军,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要不了多久,便会被无尽血色吞没。

且战,且退,他打出勤王旗号,一路上收编散碎的队伍,从黄河走到淮河岸边时,兵将已经多达万余人,赵构给他封了官职,编入刘光世的战斗序列。

刘光世,畏敌如虎(见秦岭一白.刘光世篇)。

出头的椽子先烂,刘光世瞅见金兵就跑,队伍反倒越来越壮大,一部分战绩靠他输出,另一部分战绩靠王德贡献(见秦岭一白.王德篇)。

或许,他打心底瞧不上这些人,刘光世靠着门第撑脸面,王德大字不识一箩筐,这里没有宗泽岳飞那般人物,或许这里不配拥有那般人物。

刘光世的口碑越来越烂,有人建议将队伍交给岳飞,有人说岳飞想要迎回二圣,赵构摸着手中的国玺,盯着宰相张浚说道:你看着办吧。

张浚也是读书人出身,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没有将队伍转交给岳飞,而是划归到自己的部门,提拔王德担任一把手,统领全局。

任命书下来了,这让他觉得没面子,谁都知道他和王德不对付,论战绩也不见得差半分,凭什么王夜叉做一把手,自己只能屈居第二?

争!必须得争!

他向御史台提出抗议,朝廷派吕祉来协调,吕祉也是读书人出身,当面向他许诺好好干,再创战功肯定帮他争取(当力为诸公辨之,保无他虑)。

他被感动了,不抗议了,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了,部将却截获吕祉发出的密信,让朝廷罢免他们几人的兵权(尽得祉所言,大怨怒)。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六道之中何止八苦,一念不明皆有因果,想起自己弃文习武,戎马半生,终究跳不出人心叵测的乱局。

他将吕祉拖进营帐,又将密信砸在脸上,恶气是出了,回环余地却没有了,骄兵悍将算是彻底坐实了,听从指挥远远比能打胜仗重要。

他率领四万兵马,裹挟十万民众投奔伪齐,吕祉苦劝众人不要反叛宋朝,他看见了军民们神情犹豫,情急之下砍死了吕祉,也砍断了自己的宋人身份。

未几,率所领步骑十余万附于齐。

完颜宗弼热情接见,让他有种如恍如惚的感觉,他是淮西兵变的罪魁祸首,是让宋朝血亏的乱臣贼子,在金国统帅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是啊,在家国宏大叙事之下,谁会关注个人内心波动,宋朝不给的赏赐,金国给了,代价则是叛将的帽子,以及夜深人静时的心神荡漾。

没多久,母亲死了,他辞官回家守孝,路过学堂旁边的农田时,看见先生挽起裤腿种庄稼,身形老了,麦田里的金浪却一如往昔。

先生,我是不是做错了。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书本里面讲的是非对错。

你现在认为读书有用吗?

我认为有用...

我觉得没用...

先生坐在地垄上,野风吹拂着花白的须发,眼睛里却似乎精光流动,开口说道: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等他回过神来,先生已经离开了,望着消逝在山林里的身影,那边终究不是自己的去处,人啊,各有各的来处,各有各的去处。

不管内心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的路总是要走的,他看见老家民众或迁徙、或死伤、或并入金国户籍,依然在日升月落里忙碌劳作。

收假,述职。

宋军攻占亳州,却没有留下军队守城,等到金兵又来抢夺时,一把手脚底抹油溜了,二把手召集民众坚守,还把招降文件当柴烧了。

城破了,金兵犹如恶鬼般涌入,满城百姓担心被屠戮,他向完颜宗弼说道: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愿慰安之。

完颜宗弼点了点头,将亳州交给他来治理,整整六年光阴,当地百姓没人骂他是叛将,反而很感念他的恩德,让大家过上了安稳日子。

数年之后,完颜宗弼攻打南宋,他看向曾经无比熟悉的朝廷,那边有岳飞,韩世忠,更有赵构,秦桧,他迎着金兀术的眼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军王帅临阵督战,不戴盔胄,亲冒箭雨而不躲避,将士们更不畏死,江南主帅离战场几百里远,让士兵给前线传达命令,打了一次小胜仗就捷报频传,纵然有将帅亲临战场,形势不对就带头逃跑。

南宋国政没有纲领,小功大赏,大罪不罚,听说如今是秦桧执政,这种老儒就是亡国大夫,兢兢自守,最怕的是权位被颠覆,我们的大军兵临江南,他们君臣一定心破胆裂,和惊弓之鸟没啥区别。

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

如他所料,南宋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还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大理寺昭狱的墙壁上,涂着血骨森森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死了,岳家军毁了,韩世忠也心灰意冷了,交出兵权做起了清凉居士,老家的清凉山却再也回不去了(见秦岭一白.韩世忠篇)。

宋金大战落幕了,那些人,那些事都成记忆了,血与火埋在层层黄土之下,新生命在黄土之上成长,或从文,或习武,等待着各自的命运节点。

他是金国的金紫光禄大夫,在文官职位上,案头摆放几摞书本更像样些,徐徐清风翻动着书页,他仿佛听见了心底传来的声音。

郦琼,你后悔过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