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201期一行

(2023-06-03 08:05:02)
标签:

佛学

文化

历史

秦岭一白

教育

分类: 一白写历史

张公谨,凌烟阁排行榜第十八位。

这位半道上投奔李世民的猛将,成功跻身凌烟阁自有其过人之处,李世民招人不论出身只是引子,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才叫本事。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拿不定主意准备占卜,张公谨抢过龟甲直接扔向墙角,说道:事难决断才去算卦,如今情形已经势同水火,就算卦象显示不吉利,我们还能坐以待毙不成?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李世民在玄武门截杀大哥和三弟,跑进皇宫去找父亲李渊谈心,李建成的部将率兵攻打玄武门,张公谨释放洪荒之力顶住攻势,撑到李世民的身影出现在太极殿外。

公瑾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201期一行

两个月后,李世民登基称帝。

张公谨荣升定远郡公兼左武侯将军,数年之后跟随李靖征讨东突厥,暴揍颉利可汗洗刷渭水之盟的屈辱,班师回朝之后进封为邹国公。

大唐王朝的气象日益威隆,张公谨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年仅三十七岁便撒手人寰,唐太宗悲痛万分地准备去参加葬礼,天官阻拦说什么今日不宜哭泣,唐太宗直接撕掉老黄历怒然说道。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

物为人用,人岂能受制于物?讲究诸般禁忌的人干不成大事,干大事的人擅长利用诸般禁忌,李世民用龟甲占卜是想归咎于天,被张公谨打断避免不利局面的出现,无视黄历吉凶应该有些真情流露吧。

唐太宗的真情给武媚娘匀了点,死后竟然让大唐王朝移花接木,武则天步步蚕食走到台前,还将长孙无忌和他的家人尽数流放,这位凌烟阁排位第一的功臣,在六十三岁那年受不了屈辱而上吊自尽。

张公谨的儿子没有承袭多少福气,自然也就不会沾染多少灾祸,父亲的画像 在凌烟阁上供奉,自己却在武功县令的岗位上坐班,落差巨大反倒被变相保全了,即便家族衰微倒也生活还算不错。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张遂,是张公谨的孙子。

这位孙子不像爷爷那般勇猛,也不像父亲那样按部就班,他博览群书喜欢研究阴阳五行,在京城的天文圈内小有名气,没事就跑去跟和尚道士们聊天。

有一次,张遂去拜访学识渊博的尹崇,在道长的书架上翻出本《太玄经》,拿回家没过几天就还了回来,尹道长苦口婆心的劝他读书要耐得住性子。

贫道大半辈子都没看懂,你怎么这快就看完了?

以己度人确实不太合理,张遂说自己不光看明白了,还拿出写好的两篇释义递给尹崇,尹道长起初以为他在吹牛说大话,看完《太衍玄图》和《义决》之后仰天长叹:人比人真是...唉...

承认别人比自己强是种美德,张遂在尹崇推介之下声名鹊起,就连武三思也找上门来要和他交朋友,换做寻常人估计会以为祖坟冒青烟了,因为武三思的姑妈是武则天,和皇亲国戚攀上交情等同于鸟枪换炮。

老张


善无畏十三岁登上焉荼国王位,几位哥哥心里不爽而联手反叛,他平定叛乱之后释放兄长,还让出王位跑到寺庙出家为僧,继而游历诸国专研胎藏界密法,前往东土大唐传法时已经年近八旬。

金刚智十岁时在南印度出家,对于各种大小乘戒律皆有造诣,当地的国王还专门为他建造寺院,五十多岁时携带金刚界密法来到长安,途径二十余国也算是历经艰险。

善无畏走陆路,金刚智走海路,两位高僧曾经都在那烂陀寺呆过,如今又先后来到长安的西明寺,恰好和七十年前的玄奘西行路径相反(见秦岭一白.玄奘篇)。

山不会过来,那些强大的人愿意过去。

一行得知两位高僧在西明寺,还带着大量梵文佛典准备译经,不同于唐玄宗的礼节性接待,一行仿佛看见了一条佛光大道,两侧萦绕着五彩缤纷的无上妙法,他明白自己这只飞鸟找到了落巢之处。

一行前来求法,两僧相视而笑,不光因为他很受大唐皇帝的器重,还有他对东土佛法的深彻领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佳人选,好像一行就是佛祖准备好的接引人,恰好承应了那句功到自然成。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恰好,无非是攀登到同等高度的相遇,善无畏为一行讲解《大日经》,金刚智又为一行设坛灌顶,胎藏界之理和金刚界之智在一行的神识里交融与共,这让他逐渐成为佛门密宗的领袖。

一行,译著《大日经疏》。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中土佛门像是个全新教派,因为原典和经疏无法绝对吻合,从字词到句式乃至隐意难以完全照搬,例如七十八岁取经归来的法显,刚译出那句众生皆有佛性,就被东晋的权贵喷得老泪纵横。(见秦岭一白.法显篇)

一行同样面临转化偏差的问题,他只能努力去拿捏原典的精髓,加之自己对于原典的感悟,并且结合华严、天台、净土、唯识和儒家观点,让梵文义理变得适合东方口味,这些是被接受乃至流传的先决条件。

原文是一层意思,释义是一层意思,著书的人有自己的感悟,读书的人有各自的理解,为让这本《大日经疏》能够众口调一,几乎耗尽了一行的毕生积累,此外他还毫不停歇的编撰其余著述。

《大衍论》三卷,《摄调伏藏》十卷,《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释氏系录》各一卷...

开元十五年,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访。

一行:你不是说不送蜂蜜了么?
一白:抄袭剽窃,得留点痕迹啊。
一行:你啊,也就会夹带点广告了。
一白:你是大师,夹带的叫感悟。
一行:等你到我这境界,就会不这么说了。
一白:我啊,这辈子都到不了您的境界。
一行:这话是怎么说的?
一白:先天愚笨,后天还啥啥都放不下。
一行:当知万法唯心,心之实相,即是一切种智...
一白:同本道书佛典,有人去修炼,有人当经念...
一行:那你是属于哪种人?
一白:我啊,瞎看。
一行:哈哈,我也不予置评了。
一白:歇会吧,来点蜂蜜水尝尝。

卒,年四十五,赐谥曰大慧禅师。

唐玄宗亲手为一行撰写碑文,划拨五十万钱为他建造佛塔安放遗体,又让人在塔前种植十株松柏,枝叶繁茂时常可以看到飞鸟筑巢。

善无畏和金刚智作为密法始祖,继续培养弟子并且翻译剩余经卷,两位老僧至死都没有回到印度,也让密宗这棵大树牢牢扎根东土。

两年之后,《大衍历》编订成册,颁布天下。

又一年,《大衍历》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又八十年,空海和尚离开青龙寺,密宗得以传到日本。

圆寂圆满,不生不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