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181期李密

标签:
李密陈情表文化历史秦岭一白 |
分类: 一白写历史 |
224年,四川眉山。
一个刚出月子的妇人,成为了家庭主要劳动力,既要照顾出生不久的儿子,又要伺候卧病在床的丈夫。
农田里的活计有个帮手,帮手是年过五旬的婆婆,婆媳俩人为了各自的儿子,用柔弱臂膀撑起李家门户。
儿子很健康,丈夫病死了。
一家三口的生活很沉寂,婆婆刘氏开始有些忐忑,吃完晚饭早早进屋哄孙子,仿佛担心儿媳张口说什么。
刘氏知道自己担心什么,因为她的丈夫也死得早,同为女人有着接近的想法,区别在于要不要迈出那一步。
不管怎么做,都算不上错吧。
大孙子已经会满院跑了,看见来人跑过去喊舅舅,这位舅舅瞅了眼婆孙俩人,叹了口气后去找妹妹说话。
兄妹俩起初还压低声音,几番争吵之后毫无避讳,刘氏抱着毛都不懂的孙子,仿佛再次等待命运的裁决。
三年了,你考虑过以后没!
一阵女人的啜泣声响起,不知是难过自己的命不好,还是放心不下亲生儿子,或是改嫁以后的未知担忧。
感情最怕的不是挫折,而是被岁月冲涮出来的麻木,再加上生活艰难的现实,山盟海誓会变成沧海桑田。
刘氏看见儿媳哭着走来,心底反倒觉得莫名踏实,大石落地之后的包容理解,让这位六旬老妇开口说道。
你去吧,孙子给我留下。
李密,咱俩相依为命喽。
婆孙两个人组成的家庭,在乡村里明显归于底层,完全依靠力气种田的三国,他们只能挎着篮子捡稻穗。
整整缺失一代人的断层,家里连个壮劳力都没有,何况一老一幼的身体羸弱,看病吃药的钱也挤不出来。
老的背小的,小的扶老的。
李密半夜时分头疼脑热,奶奶下床穿个鞋都费劲,背起孙子朝着隔壁村走去,煞白月光中惹得满村狗叫。
土郎中随手抓了几副药,也不收钱权当做善事了,看到刘氏咳嗽的喘不过气,摸摸脉象又给多开了些药。
李密喝药时喊叫着太苦,刘氏喝药好像没啥感觉,孙子还以为奶奶的药不苦,偷尝一口却苦地挤眉弄眼。
吃苦多了,仿佛就习惯了。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穷富和良心没多大关系,总有人因为甘守而贫穷,也总有人因为不仁才富有,穷富两字换成贱贵更合适。
穷富可以用资产来统计,但是贵贱更像精神区分,无形的衡量和有形的标签,两者之间存在着转化方式。
一个人是良是奸,不在其言而在其行。
李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读的书本是别人捐赠的,祖母随着他的成长而衰老,在门墩上一坐就是大半天。
李密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但是照顾祖母无微不至,十里八乡都夸这娃很孝顺,指不定将来还会出人头地。
刘氏看着孙子长大成人,眉目间还和儿子挺像的,然而独门独户的气息微弱,想干点啥连个帮手都没有。
祖母老了,你的路却还很长。
李密,外出求学了。
他走到村口扭头往后看,只看到一个岣嵝的身影,李密没有叔叔伯伯和姑姑,祖母也只有他这一个孙子。
相依为命变得形影相吊,各番滋味齐齐涌上心头,李密打起精神努力挥挥手,毅然决然地朝着成都走去。
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地团聚。
李密走进了蜀汉的都城,大丞相诸葛亮已经病逝,蒋琬全力为这个弱国续命,忘记自己差点被刘备杀了。
谯周作为蜀地大儒之一,带头反对姜维的北伐战略,他在写论语注解的间隙,写出《仇国论》抨击姜维。
听说谯周还在代课讲学,这两日正搞免费试听活动,李密一大早跑去占座位,发现有人前天晚上就来了。
你好,我叫陈寿。
人力有限,圈子无限。
李密和陈寿坐在第一排,陶醉在老谯的唾沫星子里,学识见解跨过圈子门槛,这才是真正融入的第一步。
谯周挺喜欢这俩蹭课的,给他们发了张终身免单卡,学生们抢破头想拜名师,名师却对衣钵弟子更期待。
陈寿专攻史学,李密死啃左传。
卓绝学识激发非凡才华,他们的文章清新而富丽,然而日渐浑浊的蜀汉朝堂,未来会让这些人吃尽苦头。
谯周被任命为光禄大夫,不参与朝政但自带圈子,李密接到尚书郎的聘书时,恍然间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一轮明月洒进窗外竹林,斑驳暗影在夜风中晃动,李密想起祖母背着他看病,满村狗叫声让人心里发颤。
今年过年,无论如何要回家。
李密,出使吴国。
一条大江浩浩向东奔流,李密站在船头抬眼打量,两岸的猿猴在山林间蹿跃,也不知人看猴还是猴看人。
陈寿因为不肯依附黄皓,被接二连三地打压贬黜,前方就是亦敌亦友的东吴,李密说句话都要小心拿捏。
孙权,三国最长寿的王者。
曹操和刘备已相继作古,谋士武将几乎尽数凋零,那些开创三国时代的枭雄,一个个犹如浪花般消散了。
十八岁掌权的英武少年,年近七旬照样昏老迟钝,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开口就问蜀汉有多少兵马。
英雄迟暮,余威犹在,李密不能回答却不能不答,说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也算比较完美的外交话术。
外交不是揭短就是标榜,无非想让自己代表道义,孙权问兄弟之间做哪个好,李密毫不犹豫地说做哥哥。
做哥哥,可以多陪伴父母几年。
263年,魏国攻蜀(见秦岭一白.钟会篇)。
黄皓请跳大神的算国运,向刘禅汇报说大吉大利,姜维倒是把钟会拦在剑阁,邓艾却率领奇兵打进绵竹。
刘禅开会商议如何抢救,谯周力排众议劝他躺平,蜀汉从头到脚已经烂透了,放弃抵抗能避免生灵涂炭。
刘禅投降,蜀国亡了。
他的五儿子不愿做俘虏,杀死妻儿之后跑进祖庙,刘谌抱着刘备的灵位痛哭,最终在爷爷的牌位前自尽。
刘禅拉着家当去洛阳,被曹操的孙子封为安乐公,东吴在十三年后也灭亡了,孙权的孙子也搬进洛阳城。
三国的枭雄们气吞八荒,到孙儿辈皆是没心没肺,曹奂目前看着是魏国皇帝,在司马炎眼里同样是孙子。
晋朝,即将来临了。
找辆马车,李密要回家了。
蜀汉被灭还能全身而退,这算是老师谯周的功劳,祖母刘氏能活到九十多岁,这大概属于老天爷的眷顾。
邓艾听说过李密的名声,聘请他当主簿协助改制,李密装作没收到消息跑了,跑回那个魂牵梦绕的老家。
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
给别人发聘任书的邓艾,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这位少年丧父的草根猛将,结结实实倒在了功劳簿上。
他和钟会实现功成身灭,让司马炎感到双喜临门,尽管还有零零星星的反抗,蜀国地盘被灭是基本事实。
李密无需再为工作操心,回到老家过起平凡日子,祖母刘氏搂着俩个重孙子,四世同堂的欢乐涂在脸上。
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他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听着屋里面的欢声笑语,想起这个差点绝户的家庭,一丝一丝重新散发出活力。
两个儿子长得机灵可爱,唯独缺失一对爷爷奶奶,李密对父亲完全没有印象,至于母亲的脸庞也很模糊。
她如果还活着,应该会知道自己吧。
一轮明月高高悬于天际,邻家的呵斥声惹得狗叫,满村的狗叫声又此起彼伏,李密却感觉到温暖而生动。
他走进书房翻开了左传,熟悉的字句浮现在眼前,大半生的逆变仰仗这本书,每次诵读却都有新的感受。
李密不自禁想起了陈寿,愈发理解他为啥想修史,史书里有颠扑不破的至理,那是无数生命凝聚出来的。
然而,极少有人能跳脱出来。
265年,司马炎创建晋朝。
谯周说服刘禅开门投降,侧面彰显司马家的气象,晋武帝让老谯来京城领奖,翻山越岭的难题自己克服。
七十多岁的老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