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北朝郭璞风水文化历史 |
分类: 一白写历史 |
西晋皇城,庶族和士族混居的地方。
郭瑗攥着上岗通知书,从山西农村走向洛阳国都。他常年苦读换来层层推荐,成为全乡第一个吃商品粮的人。
离开束缚八辈祖宗的农田,郭瑗的内心感到无比舒畅。书本中所描绘的魏晋风流,好像正在热情地朝他招手。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升阶之路才刚刚开始。
看似近在咫尺,却又远若天涯。
一栋栋阔气宏伟的办公大楼,彰显着司马家的权势威严。数百米之外的小摊贩们,挤在马路牙子上指点江山。
两者之间仅隔着一条街道,报废几代人也很难跨越过去,郭瑗站在街边深情感叹:我特么该去哪个楼里报道。
你好,请问尚书台怎么走?
小贩们听说他要进去上班,呼啦啦围过来询问令尊是谁。得知全家在地里刨食吃,便怀疑郭瑗故意隐瞒身份。
尚书台是朝廷实权部门之一,连门房大爷都有深厚背景。一个只有背影的贫寒子弟,哪有资格靠近朱红大门。
郭瑗觉得城里人真会玩,问个路还要往上查三代。他花钱买块最小的烤红薯,立马让免费指路变成搭赠业务。
看着他大摇大摆走进尚书台,有位小贩突然喊道:哎呀呀,杜尚书二姑的七大爷有个孙子,估计就是这小子。
一入王门深似海,从此福利有保障。
门外人眼里的终点,是门内人拼搏的起点。
郭瑗掏出一厚摞介绍信,心底油然升起骄傲和自豪。接待员连脑袋都没抬一下,随手甩出表单让他自行粘贴。
一张张领导签字的凭证,是寒门草根的改命灵符。郭瑗贴完后认真核对好几遍,生怕不符合规定而被拒收。
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有位母亲为让儿子拿到介绍信,割掉头发换钱也要留领导吃饭(见秦岭一白.陶侃篇)。
带上东西,跟我走吧!
穿过端庄典雅的亭台楼榭,郭瑗的眼中闪动着流光溢彩。能在如此高档的地方工作,九九六都是修来的福分。
部门领导验完各项手续,领着郭瑗走到大厅角落,指着不满三尺的工位说道:以后,你就坐在这里负责抄书。
郭瑗略微感到有些失望,屁大点地方转身都费劲。幸好在老家吃饭少、干活多,瘦削体型容易适应逼仄空间。
瑗,尚书都令史官(秩亦公二百石,不入流品)。
每天见面打招呼,并不代表是一路人。
下班去我家磕五石散,相当带劲哟。
老丈人开清谈茶话会,谁要去扯淡。
三姑介绍个对象,是大将军的本家。
你那些犀象翡翠,是从哪搞得货源。
郭璞一边听着同事侃大山,一边抄写各类章程文件。没人邀请他参加高端聚会,也没人嘲笑他家户口本太薄。
看重门第和阀阅的世家子弟,自内而外散发着高贵俾睨。郭瑗有底气做到不卑不亢,他们也有资格不闻不问。
如今的差距,或许是源于爷爷辈的选择。
郭瑗没有恨爷不成钢,人际关系匮乏也自有好处。至少每次开会发言,他不用考虑干爹二姨家的鸡会怎么想。
天底下所有事物,都逃不掉阴阳相成定律。沉迷于打造人脉圈子的同事,哪有精力客观公正地坚守岗位职责?
郭璞熬夜苦读十八年,才换来农转非的名额指标。他能够得到各级领导推荐,完全凭靠着自己的学识和人品。
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见秦岭一白.杜甫篇)。
276年,万千婴儿投胎西晋辖区。
他们被随机分配到长江南北,家庭面貌状况不尽相同。小家伙还没睁开眼睛看世界,先扯起嗓子嚎啕大哭。
一根根凝结先天精血的脐带,呱呱落地后变成起跑线。后天能够平等对话的资格,和肤色方言没有多大关系。
鸡鸡健在的孩儿们,被踢进家族接力赛现场。
司马觐:睿儿,你曾祖是司马懿。
王裁:导导,你爷爷发明卧冰求鲤。
郭瑗:璞子,你爹寒门逆袭不丢人。
魏晋风流是少数人的游戏,进场门票是权势或者才华。吃瓜观众被堵死上升通道,只配在茶余饭后仰慕风采。
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成捆的蜡烛珊瑚当柴烧。竹林七贤扛着大功率音响,喝酒吟完诗还脱光衣服玩裸奔。
往返长江天堑只需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