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唐宋八大家曾巩 |
分类: 一白写历史 |
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
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面对的人之本性,千百年来未有丝毫改变。高阶层依然习惯互帮互助,低阶层更喜欢互踩互撕。
京城名流看中才华而鼓励他,乡村土锤因为贫穷而嘲讽他。口碑差异的两极分化,让曾巩滋生出撕裂感。
父亲在这个年纪不光考中进士,孩子也生下一大堆。自己的名声倒是红遍京城,为何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以曾巩的家庭条件,放到今天也娶不起媳妇。
http://p3.itc.cn/images01/20201014/85085a11b29a46a4bc93f9f31c718ab2.jpeg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胸有诗书千千万,也难以抚平半生的坎坷困苦。曾巩感觉自己快要支撑不住时,终于遇见传说中的爱情。
18岁的晁文柔不嫌他年纪大,也不嫌他家里穷。愿意帮他照养十三个弟弟妹妹,更愿意为他生儿育女。
从这一刻起,晁文柔不再是娇贵的官家小姐。她穿上粗布麻巾给家人洗衣做饭,纤纤玉指逐渐变得粗糙茁壮。
小两口经常吟诗作对,曾巩感慨道: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黎茹。成家倘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1057年,曾巩满怀信心的入京赶考。他听说组团出行的费用更划算,就带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夫去见世面。
兄弟六人齐刷刷走进考场,监考老师们都笑趴了:这特么也能玩人海战术,要是全军覆没还哪有脸回家啊。
满腹诗书顺着笔墨缓缓流淌,曾巩将超然才华尽数泼洒在卷面上,写完最后一个字便起身交卷走人。
放榜那天,广场上乌泱泱挤满考生。
甲生:苏轼苏辙双双中进士。
众人:哇,好厉害!
苏轼:小意思,低调低调。
乙生:曾家六个兄弟全中啊!
众人:我擦,太逆天了!
曾巩:运气好,承让承认。
丙生:据说主考官是欧阳修。
众人:这是要开展古文运动吗?
曾巩抬头望着天空中的云彩,尽力避免眼眶里的泪水流下来,他们家苦苦支撑到这一天实在太艰难了。
父亲,您也会为我们感到骄傲吧。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4/a815e7bcc27845ac8b0c6314fb83cef8.jpeg
39岁的曾巩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安徽担任参军。
欧阳修以专业不对口为由,将他调入皇家图书馆做编修。曾巩彻底释放文学才华,在古籍堆里肆意畅游。
13个弟弟妹妹各自开花散叶,曾巩不再为养家糊口发愁。每月固定工资留出生活费,其余的全用来买书。
妻子:你去跟书过日子算了。
曾巩:欧阳修是文坛宗主,你知道为啥不?
妻子:人家的天赋高呗。
曾巩:他家有上万册藏书,我亲眼见过的。
妻子:那么多书,哪有时间看啊。
曾巩:嘿嘿,我当年一边种地还一边读书。
曾巩没拿读书当敲门砖,而是变成爱好融入骨髓。可惜即便阅尽天下藏书,面对亲人生死也只能呆滞无助。
先是两个女儿夭折,接着又是妻子病逝。老天要重启文豪养成计划,再次将曾巩推进愁云惨淡的旋涡。
每当夜深人静时,曾巩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身旁的被窝里冰冷空荡,让这位年过四旬的男人黯然垂泪。
平生肺腑友,一诀余空床。
况有鹊巢德,顾方共糟糠。
偕老遂不可,辅贤真淼茫。
家事成濩落,娇儿亦彷徨。
晤言岂可接,虚貌在中堂。
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诚知百无益,恩义故难忘。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014/aa7d157e65b94ca79ceed789fbf54779.jpeg
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司马光自幼砸缸无数,这次拎着砖头瞄准老王的脑袋。要说曾巩和王安石的交情,连御街上的老鼠都知道。
王安石早已不是当年的书生,曾巩和欧阳修对有些新法并不赞同,渐渐沦为新旧两派都不待见的人物。
巩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欧阳修以年事已高为由,辞职回家做起六一居士。曾巩也被赶出京城,外派到浙江绍兴担任越州通判。
大半辈子在种田读书,曾巩如何处理地方事务?
减负降税:此前财政资金不足,向当地群众加收酒场钱。七年期限已过却照常收缴,曾巩直接予以废除。
又没法正常发布,只能从后往前边删除边试着发,各位看哪算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