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阴民俗之清明祭祖

(2012-06-15 23:02:03)
标签:

杂谈

  

http://s12/middle/a5c6e42en79da0361937b&690



   公历4月5日(有的年份为4月4日)为清明节,在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这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
     原先,清明前两日或一日称“寒食节”,民间在这一天均不食烟火,以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后此俗废除,而祭祀祖先则成为清明习俗的中心。每年一到清明,人们就怀念起逝去的祖先和亲人,忙着张罗上坟祭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
       乌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诗中描绘的正是清明扫墓时的凄凉情景。
    在江阴,扫墓也称之为“填坟”,祭扫的时间并不限定在清明当天,有“前十日,后十日”之说,在这范围内任何一天均可。这样,就为人们选择扫墓时间提供了方便,免得拥挤在清明一天之内。不过,这仅适合于老坟,对于第一年去填的新坟来说,则必须在清明当天祭扫。为祖先扫墓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即使是老坟,通常也争取在清明之前完成。
    扫墓的程序通常有这样几项:先将带去的酒、饭以及荤素菜肴在坟前上供祭祀,近些年人们在家里已祭祀过的,就把这一项省略了;然后更换坟帽,将新挖的两块伞形草垡置于坟顶,两草垡之间夹入五色纸条,名为“飘坟”,有的还在顶尖插上树枝,挂上长2尺多的古钱纸;接下来便焚香点烛烧纸钱,祭奠于墓际;纸钱焚化完后,扫墓者按辈分长幼,先后在墓碑前叩头或鞠躬。以寄托哀思;最后为坟墓芟除荒草,并培土修坟,称为“浇坟”,有的还在离去前绕墓辞行。
    解放前,凡是有宗祠的,都要在清明这天举行公祭。是日各姓宗祠正门大开,由族长引导晚辈,依次向祖宗牌位参拜,并焚化纸钱。有族田的宗词,还要设午饭宴请族内长幼,称之为“吃清明”。但未满50岁的妇女一般均不得参加。解放后,各姓祠堂均已归公,公祭也就由家祭所取代。
    江阴人把在家中为祖先设供祭奠称为“祝飨”,通常一年之中要举行三次,分别在清明、农历七月半和冬至前后。按照旧习,清明填坟前要是不祝飨,称之为“填空坟”,即被视作对祖宗心不诚。祝飨时,要焚香点烛,供上酒、菜、饭,并焚化纸钱,合家叩头礼拜,以示缓怀先人之诚。

以上内容来源于江苏下蛋网:http://js.xiadan.org/portal.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