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猴鸟的故事》

(2014-03-06 17:30:32)
标签:

原创

藏族寓言

猴鸟的故事

文化

分类: 读书

《猴鸟的故事》是一部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古典寓言小说,作者不详。有些学者根据时代背景及语言特征,认为作者很可能是著有《多仁班智达传》的多仁·丹增班觉。多仁·丹增班觉(1760-?)出生在西藏的一个世袭贵族家庭中,祖父噶锡哇·次丹扎西是西藏阿里三围总管,在1727年平定噶伦内乱中战死。其父多仁·班智达是西藏噶厦政府的首席噶伦。丹增班觉本人在清乾隆年间亦担任西藏地方政府噶伦多年,一生著述颇丰。

本书篇幅不长,共六回。故事梗概如下:

猴子跑到鸟儿的领地采吃果实,鸟儿派出白松鸡指责猴子的不对,猴子回应:这座山坐落在大家共有的世界上,鸟儿只是碰巧居住在山腰上。奉劝鸟儿“大家的财产想要独自用,这是引起口舌的根源;大家的田地想要独自种,这一定要引起争端”。白松鸡指出猴子的说法是片面的,这座山虽然坐落在大家共有的世界上,但世界上的各个地方,都有它主人的所有权。“人家的东西是人家的,不应当贪得去侵占;应当住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的财物自己来管。这样自然没有口角,也决不会引起啥争端。我说的这话对不对,请你好生想想看!”白松鸡的这番话使得猴子无言以对,只好对白松鸡说回去开会讨论后再来答复。

侵入鸟儿领地的猴子把与鸟儿发生纠纷的经过告诉其他猴子,猴子们开会讨论如何应对。年轻气盛的阿梨玛大声发表意见:大海里的大鲸鱼和小鱼虾,谁也没有说大海是自己的私产。长长的大道上,千千万万的行人愿意上哪就上哪,若说“不准通行”简直是笑话。太阳和月亮照耀着世界各地,绝没有说这光辉属我不属他。拿这些例子来比滚桑山,山上的的水草、果实、鲜花也应属大家,由大家共享,鸟儿们凭什么禁止我们到山腰。不该禁止的却来禁止,难道咱们还怕它?咱们要团结一致与鸟儿斗一斗。阿梨玛的意见得到一些年轻猴子的支持。老成持重的洛桑发表了不同意见:事情做的对不对,要用正义去衡量。这次纠纷的原因是猴子跑到了鸟儿的地方,鸟儿要我们“别这样做”这话没错。如果是鸟儿侵犯了我们的地盘,我们一定不能允许,就是拚上性命也情愿。洛桑表示:“自己的地方自己作主人,人家的土地不要贪。没有口舌是最幸福,不受人指摘心最安”。大部分猴子赞同洛桑的见解。以阿梨玛为首的一些年轻猴子对洛桑的意见大为不满,阿梨玛指责洛桑是“老糊涂”,说:“无论是谁侵犯谁,已经发生了口角也开了谈判。谈判说不出个道理来,叫鸟儿们看着多丢脸!”表示猴子必须“没理也要辩三分,对吗不对不必管。”经过讨论,猴子们统一了意见,认为这次纠纷是自己缺理,老猴洛桑的话是对的。不过因为前面刚说过自己对,马上改口认错有失面子,所以先按阿梨玛的意见,叫原来去过草地的猴子去谈判,要求谈判的话语要有硬有软,并借机看看鸟儿是不是有打仗的勇气。

前往谈判的猴子对白松鸡说:飞鸟和走兽世世代代住在这座滚桑山上,我们猴子住在这儿,你们鸟儿也住在这儿。你们来到森林吃我们的,跟我们去吃你们的是一样,谁控诉谁都不对。我们的意见是“前地现住”(是“仍照原样”的意思),以后不再打嘴仗了。如果你们不同意,你们说要怎样就怎样,“要用扎量来就用扎量,要用托量来就用托量”。白松鸡听完猴子的意见,忍住火气回答道:我们要开会讨论后才能答复你们,“现在你们先回去,回去好好注意以下的事:注意老猴别在树顶上扎破肚皮!注意小猴别从山崖上掉下去!注意猴脑袋别被大风吹了去!注意猴尾巴别被棒子打了去!注意猴饭别坏在灶房里!注意猴屎别抹到猴嘴里!”猴子听了白松鸡的回答,嘻嘻哈哈地回去了。

白松鸡召集鸟儿们开会,把猴子的意见转述一遍。老鸦和寒鸦一类的鸟儿气炸了,立刻暴跳如雷地说道:岂有此理,这是什么话?天上的地方鬼要来伸手,鸟儿的地方猴子要来拿。我们不敢大力还击,只是屈辱地来招架,真是太软了。这样的事情何必顾虑,和它们干到底又怕啥?说完赌气离开会场。大雕和狗头雕两只大鸟说:乱发脾气对事情无益,这种小事体不必小题大做。猴子们做的事情虽然可恶,我们不要生气也不要恨,要研究它的用意何在。现在答复猴子的话别硬也别软,猴子们听了才能动心。假如它们还是不讲理,再用滚石一样的话压它们。说完飞到天上回去了。白松鸡请鸟儿们继续讨论如何回复猴子的建议。小黑鸦忍耐不住,拦住白松鸡的话头吵嚷道:野兽群里的猴崽子,并不是英雄是草包。对付这些个猴崽子,只要黑鸦、老鸦、寒鸦就够了。如果它们痛改前非,各住各地对双方都好。如果它们还想来侵略,就彻底消灭它们。这时,大公鸡提出了它的看法:大雕和狗头雕的英勇智慧在百鸟群中是第一名,它们的意见要尊重。这件事最好和平解决。这个世界上有千山万岭,每座山岭都有猴鸟住在当中。如果照黑鸦的话去做,一切猴鸟的仇恨就会结成。“我们这些鸟儿和猴子,虽然生来都是畜生;但若能好心相处互和睦,自利利他都能安宁。”大公鸡请白松鸡和鹦鹉去答复猴子,要求它们答话要软硬得体。鸟儿们接受了大公鸡的意见。

白松鸡和鹦鹉前去与猴子交涉。白松鸡先要猴子澄清“前地现住”的意思:若是指去年以前的时候,那么,咱们双方住地仍照旧,这样做我们也愿意。若是说从猴来鸟地的时候算起,那是向别人来侵犯,就不合法律。老猴洛桑微笑着回答道:你们鸟儿说的这些话,实在是自己找不是,不需要顾虑的地方却要去顾虑,不需要怀疑的地方却要去怀疑。表示要征求其它猴子的意见再回答,请白松鸡和鹦鹉先躲到一边去。白松鸡和鹦鹉假装飞走,偷偷躲在会场偷听猴子开会。洛桑看见假装不知,悄悄吩咐阿梨玛在开会时要如此这般发言。开会时,洛桑大声说:鸟儿问我们“前地现住”指什么意思,应该怎样回答,请大家提出意见。洛桑一说完,阿梨玛就发言道:“前地现住”怎样解释都没关系,可以从去年算,也可以从今年现在开始算。这些鸟儿制造纠纷,实在是有些故意。其它鸟儿都没有责任,捣蛋的主要是白松鸡,它虽然号称是神鸟,实际上是个无赖二流子,借口公利挑拨鸟儿们。像这个坏蛋,打它不必全体猴子去,有我一个阿梨玛就够了。它往地下钻我捉它脑袋,它往天上飞我抓它爪子。拔下它的羽毛撒到天上,把它的尸体丢到河里。阿梨玛说完这些狠话,猴子们闹哄哄地赞道:这话说得好呀!白松鸡听到这话,有了退缩之意,和鹦鹉离开森林回到草地商议。

白松鸡说:照猴子的说法,我成了纠纷的挑拨者了。我给鸟儿们办事没办成,反而自己结了仇敌,既然这样,以后我不再去跟猴子交涉了。鹦鹉劝白松鸡放宽心,说这是猴子知道我们偷听,故意说大话吓唬我们,等下回去,你不要开口,由我来回答。不久,猴子来请它们回去。

白松鸡和鹦鹉到了猴子那儿,洛桑说:你们说“前地现住”意思不明显,这是故意寻找问题浪费时间。“前地现住”这句话,主要的意思不在年和月,从去年算起也可以,从今年算起也可以,只要能同喝山水同吃花草就好,我们无意起争端。若同意这个意见大家都好,否则随你们的便。另外,我要说一说,这次争端的责任不在鸟儿全体,只是个别鸟儿从中捣乱。“抛石头的要罚它的手,起口角的要罚它的舌头”,哪个捣蛋,它就要大祸临头。洛桑一说完,鹦鹉回应道:洛桑,你作为一个猴王,也算是一个智者,怎么今天讲话颠三倒四、自相矛盾,一面说“没有意思起争端”,一面又威胁“抛石头的要罚它的手,起口角的要罚它的舌头”,这些话语真奇怪。我也不想多费口舌,只说要点。你说“没有意思起争端”,这当然最好不过,猴子若使好心眼,我们鸟儿也使。万一不能和解,那时,我们鸟儿将要布满天空,“鸟们的铁嘴和钢爪,像雷电一样厉害无比。用嘴去叼猴子的脑袋,用爪去剥猴子的皮;鸟兵撒下来天罗地网,猴子要逃走也没没地方去。猴子的土地鸟儿来修窝,猴子的皮肉鸟儿做吃食。最后把猴子全消灭,世界上再没有你们这猴名字。我们说得出来就做得出,并非空口吹大气。”鹦鹉警告猴子七天之内若不和解,鸟兵就要来攻击。说完,就要和白松鸡立即离开。猴子慌了,洛桑连忙叫住鹦鹉和白松鸡,表示猴鸟之间的这个小事件,没有不能和解的!七天内一定有头绪。

鹦鹉和白松鸡走后,洛桑给猴子们剖析,鸟是天上飞的,可以来许多帮手,各地猴子虽多,但远隔山水,难以帮助,若发生猴鸟战争,并无取胜把握,认为还是和解为好。但向鸟儿陪不是恳求和解又太丢脸,洛桑请猴子们商量如何不失面子求得和解。年轻猴子顿珠提议请来虎、豹、鹿、免等走兽一起来商量。走兽们批评了猴子的不对,决定由兔子来调停猴鸟争端。兔子认为自己是兽类,怕鸟儿不相信它,就叫上家禽大公鸡一起调停。调停的具体方案是:因猴子确实不够吃,希望鸟儿割出山腰三分之一草地给猴子觅食,而在猴子所住的树木里,也有大小各种鸟儿居住其中,猴子准许它们照旧居住。因猴鸟双方都有和解的意愿,就都接受了鸡兔的调停,从此双方和平共处,如意吉祥。

《猴鸟的故事》“措辞美丽得体,情节发展也巧妙圆到”,“诗文夹杂,有说有唱;因此,一方面是小说故事,一方面又是可以扮演唱奏的戏剧”(王沂暖:译后记),读来饶有趣味。猴鸟双方唇枪舌剑、互探虚实,说话有硬有软,既善于施加压力促进谈判,又善于和缓化解僵局,仿佛是一本谈判艺术手册,从中也可了解到藏民族的性格。书中引用的不少藏族格言、谚语,如“幼稚的蛮横是狗的蛮横,招来的是石头和棍棒”、“智者若不经过辩论和考问,他的学问深浅不能知;皮鼓若不用鼓槌子打一打,和不响的东西是一样的”、“三个中等人出意见,比一个大智慧者聪明还大” 等生动形象,从中可窥见藏文化一二。

    在我国,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古典文学的地位比较尴尬。一部中国文学史其实仅是汉文学史,里面没有提到少数民族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史又因这些少数民族属于中国,更不会提到少数民族古典文学,所以少数民族古典文学大多不为人知。衷心希望以后的中国文学史能专门辟有一章介绍少数民族古典文学。

http://s9/mw690/0032dAdmgy6H67VxtIAe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