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施耐庵的一组散曲《秋江送别》
(2012-11-23 02:26:21)
标签:
慕枫文化 |
[楼主] 作者:慕枫2613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小说《水浒》的作者。他除了小说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诗好曲。他因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反朱元璋,兵败后朱元璋要杀他,只得四处逃避。这一组散曲就是他和生死与共的好友鲁渊、刘亮分别时写的。散曲是一个整体。作者从别离落墨,然后回忆友谊,感慨壮志未酬,最后是对朋友的嘱托和期望,写得既跌宕慷慨,又婉转深沉。每次阅读,都感到那英雄气概、志士情怀、书生意气,奔来眼下,直逼心底。实乃不可多得的精品。
新水令秋江送别(施耐庵)
--赠鲁渊道源、刘亮明甫
(新水令)西窗一夜雨蒙蒙,把征人归心打动。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驻马听)落尽丹枫,莽莽长江烟水空。别情一种,江郎作赋赋难工,柳丝不为系萍踪,茶铛要煮生花梦,人懵懂,心窝醋味如潮涌。
(沉醉东风)经水驿,三篙波绿;问山程,一骑尘红。恨磨穿玉洗鱼,怕唱澈琼萧凤,尽抱残茗碗诗筒。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互送。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蒹葭,金菊芙蓉,应也声同。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朝学书,换去鹅笼。笑煞雕龙,愧煞雕虫。要论交白石三生,要惜别碧海千重。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前,倒碧筩;长铗里,掣青锋。更如意敲残王处仲,唾壶痕,击成缝。蜡烛泪,滴来侬。
(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离踪。长房缩地恐无功,精卫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穹水穹,应翘着首儿望侬,莽关河,有明月相共!
(离亭宴带歇拍煞)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东角琴弦弄,收拾起剑佩相从。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意,撩乱他顺风颂。这三千芥子,多做了藏愁孔。便倾尽别宴酒千壶,犹嫌未痛。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低徊薜荔墙,惆怅蔷薇栊。待他日鹤书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
【注】
1. 玉洗鱼, 何解待查清。元有玉制小盆,称玉洗,大者可洗脸,小者可洗笔。玉鱼亦为玉器,可挂于刀笔之柄。这儿合二为一,何解? 曹晋杰、朱步楼著《施耐庵新证》一书也提到施耐庵《秋江送别》中 " 玉洗鱼"的典故,说是选用不肯入张士诚幕府的杨维桢的一首诗《游秀峰》:
河阳山色画图开,绝壑悬崖亦壮哉。
华表不闻仙鹤语,醴泉曾引凤凰来。
玉鱼金碗埋黄土,石兽丰碑长绿苔。
独有桓桓丘陇在,秀峰相对读书台。
我感到此说也有点牵强。玉鱼为玉器,佩件,商周时就有了,当不生僻。这儿是玉洗鱼三字连用,且用了个磨字,一个恨字,我怀疑玉洗鱼或为玉做的如鱼状的砚台。玉砚自古就有。恨磨穿玉洗鱼,说的是写文章痛恨壮志未酬,和下句也接得上
2. 鹿洞,宋代著名书院。
3. 鹅笼。典故,大意是一人挑鹅笼,路遇一读书人,脚痛,要求用他鹅笼代步。后来那人从鹅笼出来后,吐出很多美食,还有美女,女又吐男,男又吐女,一起同食同欢。
4. 王处仲,晋人,以豪爽闻于世。尝以如意敲唾壶放歌,以抒胸次。典见《世说新语》。
5. 长房缩地,传说神仙费长房有缩地术,可将千里缩为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