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课堂笔记

(2016-06-05 20:09:32)

    我最欣赏的是:一、张老师总是能够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二、有个性化的东西,不管是对课文的解读,还是学法的提炼。这些,正是我们多数老师缺乏的,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听课过去几周了,有些地方记不太清楚了,但并不妨碍我们的学习!               

                《狼》课堂笔记

         执教  张宏     地点   宝鸡高新一中

课前谈话:现在10:28分,我们的上课进入倒计时。看课文,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字音、字义,有没有一些磕磕绊绊?故事意味深长,我们有没有初步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大家的精神面貌可不好,可能我是德育主任,平时比较严肃严厉,大家今天有点拘束。你认为张老师平时是什么样子的?

生:慈祥!

师:我们一般说,慈祥的……

生:老奶奶!

师:说慈祥可以,但“老奶奶”我不大喜欢。是啊,人总会又不一样的面目,在清朝,有个叫蒲松龄的人写鬼写狐写妖,还出了一个集子,甚至还拍成了电视剧,这就是《聊斋志异》。

二、“言”的积累。

师:刚才大家早早进入读书状态,这是一个很好地习惯,我期待着和一拨新孩子开启一段美好的语文学习之旅。屏幕上打的是“观摩课”我觉得不好,改为“研讨课”才好,主讲人是张宏,我觉得应该改为“学习人”。你们把课文读了几遍了?

生:3遍,4遍,3遍。

师: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解不了的字义,断不准的句子?没有啊!那我检测检测!有没有通假字,哪一段?

生:“止”通“只”,仅仅的意思。

师:有一个词是时间词,表示短暂的时间。

生:少shào时。

师:读shǎo,三声,看注解。

生:一会儿。

师:有一个动词,是遮盖、遮蔽的意思。

生:苫蔽。

师:“苫”和“蔽”的意思是一样的,同义词可以相互解释。在我们宝鸡方言中,也有个“苫”,苫东西,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我们要学会积累。

师:还有没有问题?假没有真没有?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患无疑!断句:其一犬坐于前。

生:其一/犬坐于前。

师:此文的文体是文言志怪小说,是小说就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如果我们把动物也视为人物,那么本文都有哪些人物?

生:屠夫,两狼!

师:不是半路还杀出一条狗吗?“其一犬坐于前。”

生:是像狗一样。

师:“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这是个连动句,写一个人物连续的动作,应对的场面。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文言文“言”的层面的学习。文言文是古汉语写成的,读懂了吗?懂?不太懂?祖先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还能读懂?因为古今言同,古今言殊。

(师板书“言同”“言殊”,黑板不稳发出声音。)

师:哦,这个还有伴奏!(生笑)

师:“同”这个好办,“殊”怎么办?

生:加上积累,参考注解,特别需要积累文言词汇,句法,语法。

师:我很认可你,很有礼貌。我问一个,“盖以诱敌”,“盖”是什么意思?

生:原来是。

师:“其一犬坐于前。”怎么读?

生读,师:是222节奏。“犬”是动词的修饰语,做状语。

三、“文”的解读。

师: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我们用人和狼概括故事的情节。我先做个示范,第一段:遇狼。

生:第二段,惧狼。

师:可以吗?这是锻炼你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我觉得“御狼”也可以,“防御”的“御”。

生:第三段,躲狼。

师:新鲜。说明这时谁占了上风?人狼两斗,狼占了上风,人家主动,你被动,你被动防御,写着写着就变了。有没有主动出击的时候也叫“驭狼”?“驭”驾驭的“驭”,我喜欢用“驭”。文言短篇小说,语言出奇,语言简练,言简意赅,意思完备。好文章没有多余的字,精致到了极致。

生:第四段,杀狼。

生:灭狼。

生:笑狼。

师:来,笑一下狼!读!

师:那么斯文,你不会笑?大声点!

师:你太客气了!

师:同桌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掉了一个字,他是激动地笑。

师:我觉得他“毙”读得好。不笑也可以有笑的效果!我喜欢“毙狼”!

、写法品味。

最后一段是议论,议论是一种表达方式,先叙后议,是《聊斋志异》一贯的写法,而且点了题。前四段有没有描写?

生:没有。

师:叙多,描写少。心理、动作、神态都几乎没有。但叙述用好了,以叙当描。语言的味道就在字里行间,在被省略的隐性文字中,话外有话,叫“留白”!

生:哦!

师:产生了共鸣!那么,屠是男的女的老的幼的?

生:......

师:好文章没有多余的文字,凡是你想到了,但书上没写到,就是“留白”。只要想到,不必说到,让你想到,留个空白。所存的文字都要表情达意,就是表情达意也要有关联有作用。“缀行甚远”不知道干什么,读第二段知道了,是因为“肉,第四段的“人”,前留笔墨,后有照应,结构严谨。

、“思辨”结课。

师:故事结局是屠夫把狼杀了,人狼战斗中,谁更厉害?

生:人!

师:但人杀得很费劲,分析分析。

生: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师:人胜狼输,“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嘲讽狼,对人类呢?

生:赞美!

师:有讽有赞。一篇文章的味道,在意味中,在情味中。以智取胜,人类就智慧,狼有没有智慧?蒲松龄写了《狼三则》,都是人类在嘲讽狼,但狼究竟是“慧”还是“黠”,留给大家思考。下课!

板书:

                  同:基本词汇

            言    殊:特殊文法

                  简:以叙当描

 

            文    情:有赞有讽

                  :“慧”“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初见
后一篇:从春到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