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时评历史水浒传施耐庵王伦晁盖 |
分类: 煮酒论史 |
揭秘王伦拒绝晁盖上梁山的原因
文/沈团
在大家的印象中,王伦是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代名词。但看过我之前的章节,我们就可以知道,王伦非但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反而,他是一个很欢迎各路好汉加盟的贤君。
就连晁盖也说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你看,王伦招贤纳士的大名,传闻已久了,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不能容人的摸样。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既然你说王伦很能容人,很喜欢各路好汉前来加盟,那么他为什么先后拒绝了林冲与晁盖的加盟呢?
有的人,你把他给收容进来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找事!给自己埋下后患!因为自古以来,就有农夫与蛇,引狼入室,引火烧身之类的说法。
心胸宽广,收留他人的前提是:这群人值得收留,并且不会给自己制造什么麻烦。否则的话,明知这群人是一群灾星,还硬要收留他们,那就不是心胸宽广了,而是自寻死路了——如同农夫与蛇一样。
在王伦优柔寡断的性格下根本就决定不了要选哪一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果硬要引狼入室,或者不得不引狼入室的话,那你该做些什么,来防止鹊巢鸠占呢?
制衡!
用一派势力,压制另一派势力,自己在中间。左边强了,打击一下,扶一下右边。右边强了,打击一下,扶一下左边。令双方始终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谁也搞不过谁,同时,谁也不敢轻松的去搞大老板王伦。
因为在双方制衡的微妙情况下,先发制人者往往会吃亏。在双方制衡的情况下,应选择后发制人。
王伦看见杨志,心里也说道:“不如留了杨志,与他为敌”——你看,王伦想要留下杨志,用他来制衡林冲,这样自己的公司才会很安全,才不会被林冲搞垮。
王伦收留林冲后,疯狂的挽留甚至恳求杨志入伙,你看,此时的王伦不但没有心胸狭窄,反而求才若渴!这样的人,你还说他不能容人?
只要杨志肯加入自己公司,王伦就会立刻很爽快的也让林冲加入。为什么?因为有了杨志的帮助,王伦就不用怕林冲搞事了。
也就是说:在能压制的住这群高手的情况下,王伦是非常欢迎这群好汉没来投靠的!如果王伦拒绝了某些好汉的加入,那并不是王伦不能容人,心胸狭窄所导致的,而是因为王伦在避免任何的危险因素,避免农夫与蛇的悲剧。
王伦不想收容晁盖,根本不是王伦小心眼,更不能代表他不能容人,心胸狭窄,王伦根本没做错什么。就像当年他不想收留林冲一样,王伦只是在避免任何危险因素,避免任何后患,想要尽量的保住自己的资产不被别人抢走而已,这也有错?
反客为主,鹊巢鸠占之类的事情,自古便有。
王伦收留晁盖,结果丢了梁山!——最诡异的是,王伦明明就是个什么都没做错的受害者,但几百年来,大家不但没替王伦说说话,反而骂王伦不能容人,心地狭窄。大力赞晁盖抢的好,抢的妙——这又是什么道理?难道就是因为晁盖是主角,我们就大力称赞他这种鹊巢鸠占的行为。而王伦是配角,所以他仅仅只是想自保我们都要大骂他不能容人?
王伦要怎么样做才可以容人呢?难道要王伦一看见晁盖来自己的公司,王伦就立刻把自己辛苦打拼所有资产免费送给晁盖,自己变成穷光蛋,这样了,就叫可以容人,心胸广阔了?
不要因为晁盖是主角,我们就觉得他干什么都是对的。更不要因为配角王伦没把自己的资产免费送给主角晁盖,我们就大骂王伦心胸狭窄啊。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王伦,你会不会收留这么一伙亡命徒来你公司呢?
晁盖等人跑到梁山时,是晚上。他们在山下等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王伦才邀请他们上的梁山,中间足足有一晚上的时间用来思考,缓冲。如果王伦真的心胸狭窄的话,他直接派人下山传话,不让晁盖上山不就行了?还用得着第二天让晁盖上了山之后,再赶他们走?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第二天,晁盖等人上了山,还没等走几步,就“只听得岸上鼓响锣鸣”——你看,晁盖来梁山避难,整个梁山竟然处于一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热闹气氛中,热烈的欢迎晁盖等人上山——这是谁安排的?还不是老大王伦!这样的人,你好意思说他不喜欢各路好汉前来加盟?
晁盖一抬头,王伦早就带着人亲自下山来迎接了,说道:“小可王伦,久闻晁天王大名,如雷灌耳,今日且喜光临草寨”。你看,自称小可,称晁盖天王,很懂礼貌。
晁盖道:“晁某是个不读书史的人,甚是粗鲁,今日事在藏拙,甘心在头领帐下做一小卒”。
你看,晁盖跟王伦一见面,立刻就问王伦能不能收留他们,这也太开门见山了吧?就算是追女人,找工作,也要先商量商量,墨迹墨迹再说吧?总不能两人一见面,就问你跟我结不结婚?这个工作你给不给我之类的吧?不过晁盖也说得很明白了,如果王伦肯收留他们,他做一个小兵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能活命。
王伦怎么说呢?王伦道:“休如此说,且请到小寨,再有计议”。休如此说得意思就是,你这么牛的人怎么能在我手下当小兵呢?先回屋子里面去,大家边吃边商议。
注意:很多朋友总以为王伦一开始就拒绝收留晁盖等人,说王伦心胸狭窄,其实不是的。在最初阶段,王伦即没说要收留晁盖,也没说不收留晁盖,仅仅是说先吃饭,吃饭的时候慢慢商量而已,这是很正常的社交方式。
说完,王伦就“再三谦让”晁盖等人上了台阶,大伙一起吃饭。这时又是一阵热烈欢迎的气氛“动起山寨中鼓乐”“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大筵席。”
书上原文明显写出,吃完饭之后,王伦不想收留晁盖了。这里作者的意思是,在吃饭之前,王伦是想收留晁盖的。不然的话,作者根本不用特地设计中间吃饭的这一段情节。
既然作者设计了这么一段情节,那么就证明这一段情节应该可以解释,王伦不想收留晁盖的原因。
为什么不想收留晁盖了呢?因为:“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到尾告诉王伦”。胸中之事,是指的哪些事呢?是:“杀了许多官兵巡检,阮氏三雄如此豪杰”。
晁盖跟王伦说:我们啊,老牛B了,用三十几个人,就把500个官兵给杀得人仰马翻了!
牛!很牛!要知道那可是足足五百官兵啊!梁山上的小喽啰一共才多少呢?也不过七八百个。晁盖如果日后心怀不轨想要抢梁山的话,王伦根本挡不住。
再者,晁盖可是得罪了朝廷的人啊,朝廷如果因为晁盖在梁山的原因,再派500人来打梁山,王伦又该怎么办呢?就算这次又躲过去了,那朝廷再派500人呢?
王伦听了,很不是滋味,“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声不得。”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合作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