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北大清华不上浪费教育资源很不值(图)

(2014-07-28 09:21:00)
标签:

时评

教育

育儿

非北大清华不上

教育资源

分类: 新闻时评

非北大清华不上浪费教育资源很不值(图)

 

文/沈团

 

  广西钦州32岁男子吴善柳参加过10次高考,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今年他再次高考,以680分的成绩成为钦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过去10年,他考上但弃读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有人质疑吴善柳是职业“考霸”,为赢取当地高中的巨额奖金而高考;也有人认为吴善柳是个人选择。(据7月25日《新京报》)

 

非北大清华不上浪费教育资源很不值(图)

 

  非清华、北大不上,似乎没多少人持批评态度,原因无非是上清华、北大是个好事,是去接受更良好的高等教育。但如果认为只有上了清华或北大,才是成大器的唯一选择,那无疑也是一种病。是的,清华和北大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学蕴丰厚,能在那里上学,自然会受益良多。然而,清华、北大也和许多高校一样,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借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考进了清华和北大,也并非一劳永逸,仍然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奋读书、去刻苦钻研。清华、北大的学风和师资力量自不待说,但它们也是因为良性循环而成为名校的,全国各地的尖子生都被清华、北大录取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们之所以能持续位居名校榜首,也是因为学生和老师共同打造和维持、巩固起来的。

 

  “惟北大、清华论”实际上是对名校的一种过分期待。名校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这优势并不是对每个人都万能的。现实已经证明,大量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同样能在岗位上做出巨大成绩。如此看来,大学何必非上北大、清华呢?在社会各个领域,竞争的激烈化更多是阐释了这样一个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能力优于出身”。即便上了北大、清华,如果自身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提高,不能胜任自己的社会工作,同样会不被社会所认可。

 

  14年参加10次高考,非清华不上,8次考中重点大学而弃读,今年终于如愿所偿,吴善柳的高考路简直称得上是一部“高考诗史”。不过,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的苦读只为清华有点“一根筋”,很是不值。

 

    “别人高中读3年,他读3+n年,谁能考得过他?”,一位今年的应届高考生如此评价吴善柳。

 

  算一算吴善柳14年苦读只为清华到底值不值,先看一看人生有几个14年。如果吴善柳能活到100岁的话,14年也将占他人生的近七分之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14年的辛苦复读,只为清华,这个代价超乎像笔者这样的普通人的想象。要知道,吴善柳10次高考8次考取了重点大学,都是全国的知名高校,特别是北京大学与清华本身就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如此一根筋只为上清华,得不偿失!

 

  每年高考结束后,耳边总会有某学生想放弃普通院校而复读重考的事。青年人有志气值得褒扬,我们在褒扬这种志气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某种“社会病”呢?比如,用人单位总是看重学历,看重第一学历,而能力总是被抛到门外;于是不少人为了谋取官位、为了得到提拔和重用,不惜一切代价去弄文凭,真的假博士和假的真博士充足政府机关。

 

  特别是,笔者不明白即使上了清华,又能代表什么呢?笔者认为什么也代表不了。清华只是一所大学,一个学习的平台,上了清华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成功,也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番伟业。再好的大学也产生差学生,如果寄希望于清华来实现人生的梦想,那只是痴人说梦。而且,就算是二流的大学,也能培养出行业的佼佼者,要知道,现在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带头人,并不是清一色清华毕业生。

 

    吴善柳的父母曾对乡亲们解释,吴善柳就想考清华,考不上清华他就不去读。但此前吴善柳高考志愿除了清华还会报考其他院校,对于高考志愿为何不单报清华,吴善柳的母亲并未回应。不单报清华,那么所报的其他学校他又不上,家长对此并无回应,这明显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侵占。

 

  而且,吴善柳14年参加10次高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侵占。教育资源本身就有限,他一个人霸占了14年。并且每一次参加高考,国家都要多投入人力物力。假设一下,如果全国的学生都如他一样,那么每年就会多出10来倍的考生,当今的高考将如何进行呢?不仅如此,这14年中,同龄的人很多早已经大学毕业,为家庭贡献着力量,而吴善柳却依然要“啃老”,笔者不禁要问,他何时才能反哺父母呢?

 

    “良好的高中资源还非常短缺的。”复读生占用教学资源、占用公办高中公用资源,使学校减少了招收新生的规模。同时,公办高中办复读班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象,这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相悖。

 

  当然,对于吴善柳的高考经历,笔者也有点疑问,文中只说了吴善柳14年参加了10次高考,而从2001年考取北京交通大学后的几年并没有显示,也就是说从2002年到2006年这5年中,有4年吴善柳并没有参加高考。既然复读,他为什么放弃高考的机会而不参加呢?这让人很是怀疑。

 

  不管怎样,笔者认为吴善柳14年苦读只为上清华很是不值,这种一根筋的行为,从小了说就是为了自己圆梦,从大了说就是浪费教育资源。而且他如此挥霍青春,令人不齿。

 

非北大清华不上浪费教育资源很不值(图)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