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团
沈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07
  • 关注人气:8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绩不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图)

(2014-06-30 11:20:19)
标签:

育儿

时评

教育

素质教育

成绩

分类: 新闻时评

成绩不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图)

 

文/沈团

 

  4年前,6岁的越越到了上学年龄,但因为反应慢、语言表达能力差、与同龄人沟通不畅等原因,没能按时入学。两年前,越越终于上学了,可让家人难以接受的是,西安的这所学校一直不为其建立学籍档案。校长说,因为一旦给她建了档案,她就有了成绩,这个成绩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成绩”。(6月29日《华商报》)

 

成绩不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图)


    在当今现实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处于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基层学校,主要存在一种“唯学科成绩标准论”思想意识左右教育教学工作。其理论根据是:衡量学校、教师的工作业绩的标准,最有效最有力的依据就是学生主科成绩在统考中分数的高低。榜上“名落孙山”的学科,则任课老师的业绩自然是“名落孙山”外了,学校工作当然也就落伍了。这样,学科成绩就顺理成章地当作了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显然其实质与“应试教育”如出一辙,只是改换了头面而已。它脱离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也偷梁换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范。片面单一的学科成绩只能显示学生学科成绩分数的高低,无法体现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怎能用来检验素质教育呢?

  如果越越是个天才,或者是个神童,或者具备某个方面的特殊才能,就像几天前西安媒体报道的一位心算奇才那样,我估计这所学校,早就为她建立学籍了。但上帝的幽默恰恰在于,他不会让天下的花朵都是一种颜色,他不会让天下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式,没有身高、胖瘦、性格、智力方面的差别,如果都是天才,还要学校干什么呀?

  越越就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她上课会突然尖叫,突然乱跑,或者把同学的书本作业撕了,这当然让老师非常头疼。但是,这不能责怪孩子,因为她被医院诊断为“学习困难”(智商72),也被一家医院疑为“孤独障碍(自闭症)”。从某种意义上说,越越也是一个受害者。人类对这样的孩子,应该给予不同寻常的关爱。所以,国家才有了“随班就读”的政策。所谓“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2012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公布《陕西省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必须招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并提供便利和帮助。随班就读对象,包括所有能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包括脑瘫)、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包括孤独症)等残疾人。该《办法》同时规定: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及学籍辅号。(《办法》第九条)而学籍号或学籍辅号,是学生终生不变的信息。

  因为越越没有学籍档案,孩子沐浴不到蛋奶工程的阳光,无法享受学生公交卡的优惠,更参加不了学校的考试,成了打入“另册”的孩子。这对一天天长大的越越,是不是太过残酷了点?让她过早感受到人间的不平。如果拿越越的成绩否定老师的“教绩”,只能说明原有的评价系统过于僵化,不够科学,不能准确评估老师的工作,应该改变才是。也就是说,一所学校一位老师,如果能让一位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获得同龄儿童的快乐,就有了更加可赞的成绩,就更加令人敬仰——敬仰其有教无类的胸怀,敬仰其关爱有加的仁慈,敬仰其细心呵护的付出,敬仰其教育本源的回归。怎么能因随班就读孩子成绩不好,抹杀老师的劳动?即便对其他孩子来说你,让他们原汁原味地认知世界,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需要同情需要关爱的同龄人,也没有什么不好,不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说不定还能提高他们和睦相处的能力,注入同情怜悯的情愫。

  从这点上说,我们的学校应该改变单一成绩导向的体系,不要让僵化的考核销蚀了脆弱的仁慈。教育的旗帜应该折射人性的光辉,而不是抹上功利的色彩,让成绩湮灭人间的善良。

    素质教育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几十年来教育实践经验,吸取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际需要,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出的新课题,尽管还不完善完美,但从目前我国社会现状来看,还没有哪一种教育模式比素质教育更为合适。它的科学性、适应性、全面性、系统性和长远性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不能替代的,它是教书育人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发挥,核心重在培养人多方面的内在能力素质,能够适应多样化、先进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成绩固然要抓,多方面内在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更不能忽视,否则,将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故此,“成绩”不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

 

 

成绩不是检验素质教育的唯一标准(图)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