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高考枪手教育腐败高考替考事情 |
分类: 新闻时评 |
高考枪手推演教育腐败警示啥(图)
文/沈团
日前,《法制晚报》记者从当地教育系统、接近专案组及熟悉调查进展的多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出现在央视节目中、考后曾向家长及“枪手”表示指纹验证不通过也没事的那位女性“神秘人物”,系杞县教体局的一名女领导。目前,她已被专案组控制,正在接受调查。(6月23日《法制晚报》)
替考枪手敢撞枪口表明监管权力或成腐败及舞弊的重要土壤(图片来自于网络)
高考是百万学子迈入理想大学的必经之路,是他们经过十年寒窗换来的证明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也是我国最重要,考试流程最严密,体制最成熟的考试。但是被媒体曝光的高考替考事件,彻底颠覆了高考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没想到这样一个决定人生方向的考试,也可以用钱开路,也可以找人替考。我们不禁要问,在我国到底哪一种考试才能让我们真正放心?哪一个领域才能没有腐败呢?
如果没有既能一掷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长配合,如果没有教育、公安等部门“内部人的一路绿灯,要想进行这样规模、程度的高考替考,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是一个仍然隐藏在地下,组织严密、危害极大的“利益链”和“腐败链”。
“考上二本两万,一本三万,重点本科五万,打点监考起步7万。”高考替考结结实实的给了国人一耳光。而且这耳光的起因还有教育局领导得份,让我们不禁更加痛彻心扉。当前途和人生都可以用一场考试来决定时,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讲都必须孤注一掷,必须要使出全身解数。所以,相比一个好的未来,几万元钱又算什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不足为奇,但没想到这位“勇夫”却是教育圈的一个“内鬼”。在重赏之下,自然有人会去铤而走险。因此,高考的腐败和替考,看似是一个考试作弊行为,实则是高考体制催生的一个毒瘤。
教育圈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的,管教育的人也一直是让我们尊重的。中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对教育工作者也一贯很重视,因为他们多数都知识渊博,有较高的人生追求。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腐败案,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也无法在利益的驱使下保持决对的公平。因此,坚守教育阵地,打击教育腐败,让教育有一个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无疑更加急迫。
对教育腐败的监管要从紧从严,决不能在听之任之,或者是让监督成为“打扫战场的人”。以这次替考事件为例,既然都引起了媒体的重视,想必这种替考也已经存在多时了,但为何媒体总能赶在监管部门之前呢?看似牢不可破的高考监督体系,在不法者面前就是一个“纸老虎”。这就是监督部门的失职,就应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面对屡禁不止的各种考试作弊,我们在关注对违法者的惩处时,更应该思考一下造成问题的原因。每年我国的针对各种身份认证,各种能力测试不计其数,只要能把这些考试过了,我们的人生就会越来越辉煌。所以,我们的一生不是奋斗的一生,而是考试的一生。只要能把考试考好了,我们就有能力了,我们就有工作了,我们就有未来了。教育考试制度需要加快改革步伐。每年的高考都跟一场战争一样,就是因为高考承载的东西太多,而其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及其考核内容,又与其重要性不匹配。所以,在这样的一场重要但又片面的考试中,不管平时表现如何,不管你是否品学兼优,只要分数高了,你就有了灿烂的明天。这种选拔方法本就是一种简单粗暴行为,是制度和体制的偷懒,必须要加以改进。
看似完美的高考,在利益面前同样暴露了其丑陋的一面,至此被诸多专家和有关部门津津乐道了考试防线,已经被不法者全线攻破了。这也预示了我们的选拔制度是不合理的,我们的监管制度是薄弱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革人才的晋升和选拔机制,一再的抱残守缺,也只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永远没有公平公正的一天。不管这位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也好,参与替考的其他人也好,此时可能是一个违法者,也许在未来的彼时,他们正是迫使高考改革的推动者。所以,解决高考替考,乃至教育腐败,疏堵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由沈团发表(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仅限新浪博客转载。
本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任何网站、个人、平面纸媒体、电视等不得转载和发表!
转载请联系QQ:349166614,注明来意。
作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