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评论大学生替父赔偿父债子还 |
分类: 新闻时评 |
大学生孝子“替父赔偿”揭示了啥(图)
文/沈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仑一家私人搬运公司的王总平时被大家称为“铁公鸡”,搬运工老李在做工时发生意外,王总拖着赔偿款一直不给,回回都吃闭门羹,法官上门,老板也“油盐不进”,老板儿子觉得父亲做法欠妥。昨天他瞒着父亲,用自己的升学红包凑齐了6万元赔偿款,独自结了案。(《现代金报》8月29日)
“父债子还”这种故事情节,也有点类似童话,恶魔有个善良儿。如果父母能少作些恶,平时为人处事能谨慎小心,多做一些对人有益的事,为儿女积下德修下福,这样你的儿女将来会好过一些,其实父母都想为儿女好,并不一定为儿女过下钱财就是为儿女好,因为他们在为儿女积累钱财的时候,往往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会对别人的利益带来伤害。这样的话,以损人开始就会以害己告终,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女。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都不好管。”可谁会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做好管理者、教育者。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连自己都不具备基本的“师德”,又拿什么要求和说服别人呢?
要知道当事人还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品质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品质,孩子的希望同样也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有了保以天性与纯真品质的孩子们,社会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父亲的“装穷”和胡搅蛮缠,让儿子觉得不妥。在此之前,他曾经劝过父亲,可“抠门”的父亲始终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儿子想到了“替父还债”,想方设法地筹措了六万元。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儿子既帮助父亲结了案,又帮助了工人。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父亲难倒就做不到?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其实,在大多数人的家庭教育中,总是存在行为与言论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我们明明知道教孩子做善人的重要性,但实际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甚至一味采取暴力行为,将自身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如此“言传身教”之下,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本文由沈团分享(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转载请注明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