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孝子“替父赔偿”揭示了啥(图)

(2013-08-30 08:26:45)
标签:

杂谈

评论

大学生

替父赔偿

父债子还

分类: 新闻时评

大学生孝子“替父赔偿”揭示了啥(图)

 

文/沈团

 

大学生孝子“替父赔偿”揭示了啥(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仑一家私人搬运公司的王总平时被大家称为“铁公鸡”,搬运工老李在做工时发生意外,王总拖着赔偿款一直不给,回回都吃闭门羹,法官上门,老板也“油盐不进”,老板儿子觉得父亲做法欠妥。昨天他瞒着父亲,用自己的升学红包凑齐了6万元赔偿款,独自结了案。(《现代金报》8月29日)


    在我国,“欠债还钱”、“父债子还”是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观念。从情法通融的角度出发,继承法还规定了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超出遗产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而法律所指的继承人不仅仅是子女,还包括了其他继承人。对于大部分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等特殊债务,法律还有一些以家庭共同财产偿还的特殊规定。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子女自愿替父还债,作为一种优良传统,这种“父债子还”应予支持、提倡。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中健康的亲情友情,有利于建树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正义。 

 

  “父债子还”这种故事情节,也有点类似童话,恶魔有个善良儿。如果父母能少作些恶,平时为人处事能谨慎小心,多做一些对人有益的事,为儿女积下德修下福,这样你的儿女将来会好过一些,其实父母都想为儿女好,并不一定为儿女过下钱财就是为儿女好,因为他们在为儿女积累钱财的时候,往往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会对别人的利益带来伤害。这样的话,以损人开始就会以害己告终,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常识也好,社会规则也罢,通常都是由父母传授给孩子。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父母的一些失范行为,却受到孩子们逆向的社会化教育。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都不好管。”可谁会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资格做好管理者、教育者。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连自己都不具备基本的“师德”,又拿什么要求和说服别人呢?


    “老赖”之父固然令人愤怒与不齿,但其子的行为又令人莫名感动。这意味着学校教育中的正义与道德并没有失真,人的本性还依旧存在,尤其在功利化倾向严重,利己主义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拥有这样的品质尤为难能可贵。

 

  要知道当事人还是一个孩子,孩子的品质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品质,孩子的希望同样也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有了保以天性与纯真品质的孩子们,社会的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面对受伤工人,老板起初试图“甩包袱”,在遭遇法律诉讼后,对赔偿款念起了“拖字经”。这种敷衍塞责、“耍赖皮”的做法,从道德上说,不讲诚信,“见难不救”;从法律上讲,背离契约精神;从社会心态上看,对工人的苦难失去了敏感的反应能力,明明可以支付赔偿款却无动于衷,是麻木和冷漠的表现。

 

  父亲的“装穷”和胡搅蛮缠,让儿子觉得不妥。在此之前,他曾经劝过父亲,可“抠门”的父亲始终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儿子想到了“替父还债”,想方设法地筹措了六万元。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儿子既帮助父亲结了案,又帮助了工人。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父亲难倒就做不到?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其实,在大多数人的家庭教育中,总是存在行为与言论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我们明明知道教孩子做善人的重要性,但实际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甚至一味采取暴力行为,将自身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如此“言传身教”之下,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

 

    所以说每位父母都当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少给孩子作下恶,多给孩子积下福,父母给孩子留下的就不再是“垃圾箱”而是“聚福盆”,孩子的将来就是福杯满溢,不再是罪恶满盈!

 

    我们在肯定“替父赔偿”的诚信品德和担当精神的同时,更应该反思:的确,劳动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劳动保障体系还存在缺陷,但有些时候,最大的痛心不是制度缺失,而是那些已有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好应有的效力。


    六万元工伤补偿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是“希望的稻草”;对于老板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这六万元不是老板给予工人的恩赐,而是法定的赔偿义务。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导致制度善意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提高工伤赔偿的执行力,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议题。

 

 

大学生孝子“替父赔偿”揭示了啥(图)

 

 

本文由沈团分享(http://blog.sina.com.cn/elveswarlock)转载请注明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