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马虎、粗心的问题表现和原因分析

(2013-03-15 14:54:30)

                        关于马虎、粗心的问题表现和原因分析

最近看了《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万玮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一书,其中一节关于马虎的介绍,让我深受启发。现在摘录一些重要内容,以飨读者。

“马虎”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马虎:

——我那孩子怎么那么马虎,明明是“3”抄成“5”;

——我那孩子更厉害,眼睛紧盯着书上的“+”号,手上就是写“—”号;

——瞧瞧孩子作业本上的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

——我那还是女孩子哪,也马虎,上学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本,还得我送去。

……

事实上,学习马虎是典型的心理问题,它常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责任心、没有毅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这将变成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严重障碍。其实,不用等到将来,马虎现在就已经让很多孩子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对于一个小马虎来说,出现在考试过程中本应答对的种种失误,不仅带给他们非常遗憾的分数和沮丧的心情,而且大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马虎”一词的来历:

传说在宋朝,京城汴梁有一个画家,此人画画很不认真,粗心得很。有一天,他画老虎,刚画完一个虎头,就听一个人说,请给我画一匹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面画了一个马身子。那人说:“你画的是马还是老虎?”这位画家说:“管它呢,马马虎虎吧。”“马虎”这个词就这么出现了。那位请他画马的人很生气地说:“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于是生气地转身走了。可画家不在意,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家的墙上了。他的大儿子问:“您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是老虎。”二儿子问他:“您画的是什么”?他随口说:“是马。”儿子们没有见过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并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一天,大儿子到城外打猎,遇到一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上去一箭就把它射死了,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他的二儿子在野外碰见了老虎,痛恨自己办事不认真、太马虎,生气地把那副虎头马身子的画给烧了。为了让后人吸取教训,他沉痛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仿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学习马虎的具体表现:

1、上课时的表现:东张西望、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做小动作,注意力分散……

2、写作业时的表现:快下课时慌慌张张,没看清或没听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出现丢字丢题的现象,回家时作业完成得不够完整;做作业时想着其他事情,作业自己潦草、有差错;在家边写作业边看电视,不注意检查;赶作业,一口气写完几天的作业,不求质量,也不讲效果……

3、考试时的表现:慌张,不看清楚题目就做;紧张,试卷上不是忘了写就是写错;只做了前两页,少做了一页或几道题;简单的题目不是没有写答案就是少个小数点;考试时漫不经心……

4、其他有关学习活动的表现:上学时忘带课本、铅笔盒等东西;读课文时不专心,把很熟悉的字读错;放学时匆匆忙忙,没有收拾好书包就回家,结果把作业落在教室里……

马虎是有原因的:

1、性格浮躁。有的孩子天生就好动,走起路来都是脚踢石头,手抡书包,不是书被甩出去,就是铅笔盒丢了;还有的孩子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就急,看到难题也着急,看到时间晚了也着急,这种好动浮躁的性格造成了孩子学习马虎的现象。

2、习惯不佳有的孩子做作业时没有想好就匆忙下笔;回答老师的提问没有仔细想就仓促应答;还有的孩子不爱看书、不爱动笔、不爱朗读,做事半途而废;有的孩子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人云亦云,不愿动脑筋想问题,没有自己的意见,思维独立性差。

3、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虎的毛病,还有的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时,还想着其他的事情,因而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4、家庭教育方式有偏差。小时候,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自己亲手为其准备好一切,那么孩子很少机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也不用考虑,马虎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

5、认知能力有障碍。有些孩子对6和9、P和q、b和 d等数字和字母分不清,这是视觉方向感方面的问题。……

 总之,马虎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们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孩子的马虎是因为性格、习惯等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之所以马虎是对功课不熟练。

 专家建议:

如何纠正孩子马虎的毛病?

1、家长首先要解决自己对孩子大包大揽。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错题,得不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检查出来,所以做错题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要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2、对于孩子不愿意学习的科目,家长要寻找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制订一个合理有度的学习计划。家长无论多忙,家务如何多,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观察、讨论、交流心得,使孩子感受到学习之趣,激发孩子的学期情绪,增强学习兴趣。

3、还可以通过一个兴趣爱好培养孩子严谨的品质,如通过画画、练书法、下棋、学乐器等训练他们,使他们逐渐养成精细、审慎、耐心的态度和习惯。

对于老师来说,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要求也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准备“错题本”。要求学生把每次作业中做错的抄在“错题本”上,写下自己错误的答案,进行订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分析,写出错误的原因。

 2、从日常小事做起。平时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天,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如做草稿也不要太潦草,要严肃认真。

 3、不要依赖橡皮、修正液、修正带等物品。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教师应当限制孩子使用这些物品,错了不许擦或者涂改,而必须再旁边重写,这样孩子就会认真一些。“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检查。检查错误是需要训练的。平时即使老师发现错误,也不要直接指出,而是采取暗示和提醒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只有学会检查,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自我暗示疗法。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检查、督促自己,约束自己。比如:在做作业时,经常问自己:“认真思考了吗?仔细检查了吗?”当发现自己又犯了马虎的错误时,马上警告自己,或在心里默念:“别人都不马虎,为什么我马虎呢?一个马虎的人时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6、厌恶疗法。当学生经常犯马虎的毛病时,可以和他们商量自己给自己一些适当的惩罚行为。例如,可以在手腕上套橡皮筋,每马虎一次,自己拉几次橡皮筋,会由疼痛感。几次之后,一做作业就会想到不认真就要手腕痛,这样逐渐改掉坏毛病。同时,也可在认真做作业后,给自己奖赏,如做自己喜欢的事。

7、相互检查。让孩子相互检查作业,他们会特别感兴趣,会特别仔细。学生中的毛病大同小异,当检查到别人马虎的错误时,对自己也是一种警醒。

当然,每个孩子马虎的原因不一样,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让孩子早日克服马虎、粗心的坏习惯!让严谨、细心、耐心这些良好的品质伴随孩子的一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