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男童上吊自杀# 疑因英语不及格压力大】我们到底要教孩子什么?
(2014-11-21 12:00:38)
标签:
育儿教育孩子教孩子什么教育改革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
这两天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新闻了,17日晚,广州一10岁男童吊死在家中。事发前,奶奶得知他期中考试英语只考了39分,责备了他几句,“现在不要出去玩,在家复习课文”。奶奶称小龙只是笑。没想到再次见到的是吊在窗台上的小龙,已经没气了。据说还留了遗书,说自己英语考试考得太差。
无论是谁看到这个新闻,会痛惜孩子的离去,可怜失去幼儿的父母及爷爷奶奶。但同时我们不免又在心里想:为什么英语不及格会导致孩子轻生呢?为什么十岁的孩子会知道上吊这种轻生的方式?他怎么能熬得过临死前的痛苦?
十岁还是儿童,还在读小学,还在父母及长辈们的怀里撒娇的时候。我相信十岁的孩子其实并不懂什么人生道理,不懂为人处世,没有功利心,他们或许会有一些小聪明会有一些小脾气,会直观地表现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劣,在学校是否有人喜欢与他玩耍等等。需要把一根绳子扣在自己的脖子上,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那得是他对生活完全失望了,受到了天大的打击,才会走上此路。试想想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能受到了天大的打击?生活不能说十分富裕却也是小康之家,父母健在,奶奶也在尽心照顾,按道理正是无忧无虑的时候。最最恼心的无非就是在学校成绩不好,英语考了36分,这一点可能让孩子自己没法接受。不知道在学校老师说了什么,有没有批评他,同学们有没有嘲笑他,在家里奶奶责备了他,但也没有歇斯底里地怒骂,就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竟然自己用那么残忍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没作过调查,但是很多人都如我一样,会猜想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一定不强,平时性格估计是不开朗豁达的,特别看重名次和分数。为什么会特别看重名次和分数?是孩子自己天生的吗?不是,是社会,是教育,是老师,是父母造成的。为人父母了,个个都在讲,我们只求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大多数这个梦想在幼儿园毕业以后嘎然而止。一上小学,沉重的作业负担,考试成绩排名,各种才艺的比拼,即使父母刚开始真不在意,但老师都会督促家长让孩子上什么班什么班。时间一久,班里成绩一出,个个忙着看手机短信,自己的孩子哪名,排在前面的自然在家长会的时候会受到老师的表扬,排在末尾的可能家长会之后老师还要单独叫家长出来聊一下,说最好送孩子去补习一下,不然很难跟得上节奏了。
家长联谊会或亲朋好友聚会,有同龄孩子的大多就是在谈孩子,有好成绩的都拿出来晒,似乎很光彩。而那些成绩不好调皮孩子的长家就觉得很没面子,多半耐着性子把怒气藏在心里听别人在炫耀,回到家要么对着孩子唠叨责备,要么下定决心花大价钱给孩子补习。
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下,孩子只有屈服,收起他原本的童心,为了能让老师对自己好一点,为了家长在朋友面前更有光,只好遵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只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个考试试卷上能有好分数的学生。
这些年,据说中考高考改革了多次(我大学毕业已经14年了),高考从以往的文理分科,到语数外加综合,似乎过几年又会变成什么大综合,但始终更改不了一点,分数当道。
我 记得我小时候读书,因为袓辈世代是农民,因此父母在耳边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只有读书,你才有出路”,当时觉得确实没错。如今,相比家乡与我同龄的人一直在泥土地里劳作,虽然收入或许高过我,但辛苦得多。那个年代,一个村里正正经经考上大学的不多。但是反观现在,我们村年年都有不少孩子考上大学,远离了那片土地,一年一年的大学生毕业,现在很多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些收入还比不上那些没读什么书考试分数很差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从小到大,考试成绩好的孩子,一路上升,读完大学以后,觉得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了,就该做在办公室里,享受白领的代遇。可是哪里来那么多白领的职位?所以出现在很多啃老族,出现很多为了赚钱挣得体面而不惜走到歧路的人。归根到底,放不下面子,怕跟别人比较以后自己差丢人。
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跟同学跟父母朋友、亲戚的孩子在比较,孩子都是被动地在接受比较结果。一直一直都在思考的,我们的教育要教孩子什么?特别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平时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让孩子拥有开朗阳光的性格是首要的,这样的孩子往往心胸豁达,待人真诚而不会背后耍小聪明;教会孩子尊重各种职业,不因为对方是个清洁工而鄙视,也不因为对方是个飞行员而谄媚;教会孩子不要在意输赢,不因为赢了就沾沾自喜,输了就垂头丧气;教会孩子善于发现自己优缺点, 给孩子一颗容易满足的心,他不会因为某个方面不好就自暴自弃,也不是因为某方面超过别人就沾沾自喜。
还有最最重要的,教会孩子沟通!!!沟通是最好的压力释放的方式,只要找对人,就算是大人,聊完天后往往会发现心里舒服多了。孩子也一样,他们还太小,思维能力并不强,遇到自己想不开的事受到委屈或成绩差挨了批评与嘲笑,他会放在心里,如果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与沟通的人,各种反面的情绪会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出大事。当然,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沟通对象,我们要让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求惑或寻求答案,其次当然是老师。而当孩子因为成绩差而向家长寻求安慰时,如果家长没有安慰与鼓励,反而一顿数落,“你就是没用,怎么总比XXX考得差,真不知道养你干嘛……”孩子听到这些话,心情可想而知,后果谁能预料?
教育需要改革,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达到美国的教育水平,也不可能一下子走西方的教育模式,毕竟国情不一样。所以,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欢乐的童年,父母的责任很大,其次是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尊重与平等,不因为某个孩子成绩好就特别对待,也不因为某个孩子成绩差就厌恶,有时老师的态度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知识,也应该培养孩子的品德与性格。因为白天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多,与老师接触多,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缺点,而老师接触的孩子也多,更容易对症下药。对待坏孩子(调皮或成绩差),不是放任不管,而应该更加花多一份心思。
以上是中午看到那篇新闻之后的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