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海之滨的宁波市北仑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域内有名人名家的墨宝留存竟达几十处之多,大多都是第一次发现,对于北仑区来说,尚属首例。
欧阳利见手迹, 戚家山街道金鸡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督师御敌处”,光绪十一年乙酉六月吉立,提督浙江全省军务欧阳利见书记。
欧阳利见(1824--1895)字赓堂,号健飞,湖南祁阳人。咸丰四年入曾国藩湘军水师,后随李鸿章。光绪七年授浙江提督,次年9月抵宁波接印视事,认真筹划防务,在镇海抗法保卫战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著有《金鸡谈荟》等。
刘凤起手迹 ,小港街道蝘山村(北仑区文物保护点)
“薛文泰先生墓”,辛未九月吉旦,(1931年)南城刘凤起题。
刘凤起(1866---1933)字未林,号威远,江西南城人。光绪二十九年二甲25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旋被派赴日本考察法政。
回国后,被江西巡抚冯汝骥奏留南昌办学,任教育总会会长,师范学堂监督。民国初年任江西民政长,后应李烈钧邀请赴广东参与护法军机。民国十一年后定居上海,不问时政,以鬻书画自给。
唐驼手迹, 小港街道合兴村。
“绣生夏公之墓”,庚申季冬穀旦(1920年),武进唐驼拜题。
唐驼(1871---1938)字孜权,号曲人,江苏武进人,是我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
著有《武进唐驼习字帖》,《孝悌祠记》,《育合堂记》等。
其因写字坐姿不正而成驼背,改名唐驼。
盛炳纬手迹, 霞浦街道陈华村。
“野桥周先生墓”,姻晚生盛炳纬拜题。
据盛氏后人记忆,盛炳纬的妹妹嫁于霞浦陈华村周野桥先生的儿子,盛炳纬给周野桥题碑字,自称“姻晚生”,亦是情理之中。
盛炳纬(1855---1930)字省传、养园,浙江镇海人,光绪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一年,提督四川学政,十七年任江西学政。后奉母辞官回乡,二十三年与宁波知府程稻村筹办储才学堂(宁波中学前身),宣统三年创办镇海中学。
张琴手迹 ,大碶街道灵山学校。
“灵山学校”,署名“留叟”,留叟是张琴先生的晚号。
在网上,都说“灵山学校”四字是晚清进士王荣商所题,王荣商逝于1921年,(此四字是张琴先生于1925年题写),这可以肯定不是王荣商的手迹。另据灵山学校在校史记载中解释为“留叟,意为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呵呵,真的不禁使人贻笑大方。
张琴(1875---1939)字峄桐,晚号留叟,浙江鄞县人。是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的老师。
著有《留斋藏砖》一书,现藏于宁波天一阁。
王禹襄手迹, 小港街道江桥头村。
“鄞镇江桥”,癸酉夏月(1933年),王禹襄题。
王禹襄,字适安,号惜菴,浙江鄞县人,精篆刻,有《王禹襄印谱》存世。
张彬谟手迹, 戚家山街道桥东村。
“义成碶”,民国廿四年冬月重修,里人张彬谟书。
张彬谟,生平不详。
三宝手迹, 小港街道新权村。
“文魁”匾,两旁镌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加五级三宝 为,乾隆甲午科浙江乡试中式第十七名副榜举人夏云程立。
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任浙江巡抚,三十九年夏云程中举(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年,公元1774年)时题写,是北仑区目前发现最早的名人手迹,距今246年。
伊尔根觉罗--三宝,满州正红旗人,乾隆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从征准噶尔,擢直隶布政使,历四川、湖南、湖北、贵州诸省。三十七年擢山西巡抚,翌年任浙江巡抚。四十二年擢湖广总督。四十四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旋任闽浙总督。旋命入阁治事,上书房总师傅上行走,他喜读宋儒诸书,曾辑古今储贰事为《春华日览》,以授诸皇子。卒谥文敬。
崇绮手迹, 新碶街道算山村。
阿鲁特--崇绮(1829---1900)字文山,满州镶黄旗人。同治四年乙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及第,亦是清代唯一的一位旗人状元。
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始,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止,有状元112位,其中111位是汉族人,崇绮是唯一的满州旗人。
崇绮是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子,郑亲王端华的女婿。
其一妹一女为同治帝后妃,妹妹即恭肃皇贵妃,女儿即孝哲毅皇后,崇绮贵为国丈和国舅。
光绪年间,历任户部、吏部、礼部尚书等职,与徐侗同为大阿哥溥儁师傅。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京,随荣禄走保定,自缢卒,谥号文节。
此碑的发现,真是令人惊奇,墓碑上镌刻“清弼庵李公墓”,两旁“光绪十六年十月穀旦,通家愚弟崇绮拜题”。
须知,李弼庵可是小港名门大族李家的第一代发财太公,弟弟李也亭年少时闯荡上海滩,经过一番努力打拼,遂发家致富,儿孙们做官经商,各有建树,至今近200年过去了,小港李家在“宁波帮”当中,依然是名望赫赫。
李弼庵的次子李濂,字廉水。光绪二年丙子科考取礼部会试第24名贡士、殿试三甲第24名进士(崇绮是主考官),官至户部山西司员外郎,崇绮与李濂既有师生情,亦是上下级关系,请崇绮给父亲题字,也是情理之中,才有了“通家”之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