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九龄  曲江风度千年誉

(2015-08-19 12:59:55)
标签:

文化

开元

玄宗

张说

张九龄

张九龄  曲江风度千年誉

  “开元如夙昔,风度想当年”,今天我们去参观九龄、曲江园、风度路步行街,缅怀“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论”的唐开元丞相张九龄。张九龄无论对开元盛世、盛唐诗歌气象、还是广东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功勋。

“功标庾岭胜,诗起盛唐雄”;“所卖不公器,动为苍生谋”;是对张九龄一生的写照。张九龄(678-740),幼聪敏,七岁能文,十三岁上书广州刺史,被赞赏:“此子前程必定远大”。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考取进士,长安三年,燕国公张说谪配岭南,九龄以文章往谒,张说对九龄益见器重。景龙元年(707)中材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勘经籍,订正讹误。先天元年(712),玄宗还是太子时,应试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升任左拾遗,这是属门下省的专职谏官。玄宗即位,九龄进言请重郊祀之礼,得到赞许。九月,帝将驾幸新丰之温汤,九龄以属收获季节,恐妨农事谏阻,帝接受意见,召见慰谕,赐衣一副。开元元年(713),九龄上书宰相姚崇,见于“上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劝其“远谄躁,进纯厚”,要远拒奸佞之徒,进用厚实之士。他说:国家“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九龄表明其用人之道的中心思想即按才任用,不徇私情。姚崇复书,嘉纳其言,“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成为唐代贤相之一。九龄深知人才重要,认为:“国家赖智能以治”,“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国家兴亡就看用人好坏。一定要慎用其才,恰如其分,“使官有位次,资有等杀(级别),才苟不侔,时所勿取”,凡才能与职位不相称即不能用。由于唐代为官重内轻外,京官挤拥,外任稀缺,矛盾重重。开元三年,九龄呈《上封事书》奏章,请重视地方官的选用。开元吏冶澄明,国泰民安,终成盛世,九龄功不可灭。开元四年秋,因个性刚直,敢于言事,且封呈奏章,很不为当时宰相及权贵所悦,乃辞病拂衣告归。家居期间,向玄宗建议开凿大庾岭新路。获准后,亲自登山踏勘,制定工程计划,同年十一月农闲征集民工开工,从梅岭最高处劈山达三十米,建成宽五米、长十五公里驿道,不到一季,工竣;成为南北交通要道(现梅关古驿道),往来称便,商贸繁荣,山坡遍植梅花,蔚然成林。

开元六年(718)春,被召入京,以修大庾岭路之功,升为左补阙,仍属门下省谏官。九龄渐以才鉴见推当时,参加了吏部主持的官吏铨选和考举工作,四次都能公正从事,按实际才能定出等第,以便量材授官。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次年四月转司勋员外郎,掌宫廷勋级、功赏之事。开元九年九月,张说为相,对九龄更加推崇,因属同姓,复与通谱系,以同族相称,誉之为“后出词人之冠”,成为继张说后的文坛领袖。同年,加朝散大夫,此为散官,并不理事,以加文武官吏之有声望者。次年二月,张说推举九龄为中书舍人内供奉,掌撰诏旨,任职三年,耿直无私秉公守制,时人称道。开元十一年,加朝请大夫,比朝散大夫高一阶。开元十二年正月,封曲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行封禅泰山的大典,丞相张说决定多引中枢机关、门下两省的录事主书官及比较亲近自己的官员参与,并一律提升至五品官。命九龄起草诏旨,九龄说“官爵者,天下之公器也。德望为先,勋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今登封沛泽,千载一时,而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绂。但恐制出之日,四方失望!兹进草之际,事就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张说不听,后果被御史弹劾罢相,九龄亦降为太常少卿,掌宗庙礼仪。开元十四年(726),出为冀州刺史。后因奉母,请准于开元十五年改任洪州(今南昌市)都督。开元十八年徙桂州(今桂林市)都督摄御史中丞、岭南按察兼选补史。能“黜免贪吏,引伸正人,任良登能,亮贤劳事”,使所历州县人民受惠。九龄在任下层小吏时就不徇私心。“累历刑狱之司,无所不察”。由于判案公允,判狱小吏常先询问于他,九龄对着囚犯,面分曲直,口撰案卷,囚无轻重,咸服其罪,时人谓之“张公口案”。他重视农业,主张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建立长治久安的局面;反对穷兵黩武、对外扩张。张说为相时,常荐九龄堪为学士;张说死后,帝思其言,开元十九年召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玄宗临朝,见九龄仪表清秀出众,对左右说:“每见九龄,令人精神顿生”。以后宰相每引荐公卿,帝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所以韶关纪念张九龄就以风度路、建风度楼、曲江园来进行。

开元廿年二月,九龄受赐紫金鱼袋,转工部侍郎,掌管各项重大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当时勃海王谋反,帝颁诏指责,对中书省所拟草稿很不满意,乃命九龄另写,九龄援笔立成,玄宗大加赞赏。同年八月拜为工部侍郎兼知制诰,专为皇帝拟诏书。十月随玄宗北巡,禅山祭土,帝命撰赦书,当面即在帝前为文,未几书成十三页,不用草稿,玄宗赞叹道:“比以卿为儒学之士,不知有王佐之才,今日得卿,当以经术济朕”;“九龄文章独步本朝,朕日夜师之,不得其一二,真文场元帅也”。时帝在勤政殿建“七宝山”,座高七尺,召集所有学士讲述经义,谈论政务,胜者上座。惟九龄博学多才、议论风生,得升此座,颇受时人称颂。九龄以母老,数乞归养。诏不许,以其弟九皋为南康别驾,九章为桂阳长史,就近省亲。

开元廿一年五月,加封九龄为检校中书侍郎。母丧,南归。十二月,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九龄上奏恳请终丧而不获许,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士出身的宰相、长江以南第一位宰相。开元廿二年二月,九龄上书复置十道采访使,掌监州、县官吏,举善惩恶,广开言路,改革弊政,不循资格用人。五月升中书令集贤学士知院事修国史。七月充任河南开稻田使,在数州推广种植水稻,大兴农田水利、发展农业。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精选官吏,重农桑、轻赋敛、省刑罚,使唐朝经济进一步繁荣。开元廿三年三月,九龄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始兴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为玄宗起草《藉田之制》,以重农事,使皇帝至朝廷百官都要在春耕季节参加藉田劳动。

九龄特别注重宰相的任用得人。时有吏部侍郎李林甫是个柔佞多狡,口蜜腹剑的奸恶之徒。开元廿二年五月,得惠妃暗助,林甫将拜相,九龄上书:“宰相系国安危,林甫非社稷之臣也。陛下若相甫,恐异日为社稷忧矣!”玄宗不听。两年后,罢九龄而专任林甫。开元廿二年十二月,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屡破契丹有功,玄宗欲以为相,九龄认为才破契丹即授相位,如灭尽奚、厥,将以何官赏之?帝乃止。开元廿四年四月,安禄山征讨奚、契丹,持勇轻进,为敌所败,张守珪执送京师,奏请斩之。九龄上书说,为严肃军纪,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固争,再次上奏:“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宣即事诛之,以绝后患”。玄宗不听,放虎归山,遂酿成危祸八年的“安史之乱”。

开元廿四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玄宗生辰庆典),群臣祝寿,多献金宝;惟九龄独进《千秋金镜录》五卷,具陈前古兴衰,引为鉴戒。其《表》说:“明镜所以鉴形,往事所以鉴心”。帝赐书褒美,而内心嫌之。同年十一月,玄宗欲以“目不知书”的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认为“不可”。后欲加实封,九龄更认为“不可”。李林甫不学无术,忌九龄德才,极力欲将亲信牛仙客引入朝廷重用,以巩固自己地位,乃于次日重提此事,九龄固执如初。帝不悦,决用牛仙客为工部尚书,李林甫兼中书令,罢九龄知政事降为右丞相。玄宗用人已反道而行,赐九龄白羽扇,寓秋来罢用之意,九龄献赋述怀,曰:“荀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忠心耿耿,寓意刚健。

九龄以词臣入相,文华当代,开一代诗风。他所选荐较著名人才有王维、孟浩然、周子谅等十多人。开元廿五年,监察御史周子谅劾奏牛仙客非才,引谶书为证。帝怒,杖之朝堂,并流放,死于蓝田途中。子谅系九龄选荐,李林甫乘机进言诋毁,九龄以坐举非人,贬荆州(今湖北江陵市)长史。而他“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无怨无悔。开元廿七年,九龄封始兴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开元廿八年,南归扫墓,病逝于韶州私第,享年六十三岁。玄宗震悼,赠荆州大都督,谥文献,葬于武江区(现丞相山张九龄文化景区)。

九龄去世十五年,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兵叛;玄宗走难西蜀,念九龄先见,流泪叹道:“自九龄殁后,不复闻忠谠之言”,下诏褒扬,遣使韶关致祭,铸铁像祀于府,厚恤其家人。建中元年(780),德宗贤其风德,再赠司徒。后世尊称曲江公。

九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直言敢谏,是古代很有远见、创见和革新精神的政治家、诗人;遗著有《曲江集》十二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三卷。“张公风度无由见,梓里怀思尚此楼”,韶关乡亲建起了风度楼、命名市区主要街道为风度路来缅怀先贤。“飘飘风度曲江春”,最近又重修了东堤路浈江畔的曲江园,怀念“千秋沧海南”,“淑气含公鼎”(杜甫诗)的丞相。

现在,车已到风采广场,我们先参观曲江园,然后凭吊风度楼遗址、“韶城新十景”之“风度长街”购物,再到离风采广场五公里的九龄,谒张文献公祠、张文献公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